金贵到按粒买,可这款药还是要退出中国市场
文/信娜曹钰婕
编/王小
图/pixabay
一款罕见病药将退出中国,牵动的是上千患者的生命。
这款药为盐酸沙丙蝶呤片(商品名“科望”),是部分罕见病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者必不可少的一款药。在中国大陆市场尚无仿制药上市的情况,该药一旦退出,意味着这些患者将无药可用。
这种罕见病是人体内的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导致,在代谢过程之中酶产生了缺失或者是完全没有,导致体内血液的苯丙氨酸浓度较高。这是一种基因突变或遗传疾病。
该药由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跨国公司拜马林制药(BioMarin)生产。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就退出中国市场一事回复《财经》记者称,国外已有仿制药上市,使用“科望”的患者市场大量流失,从企业整体考量,继续保留该产品线的价值并不大,因此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一个企业,需要考虑经济账。然而,天平另一边是患者急需用药的现状。
《财经》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医院牵头,申请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目前,药品正在通关,预计10医院,但不确定有多少瓶药。
由于距离远、异地报销比例差异,药品自身易受氧化等因素,大部分其他地区的患者没法医院开药,也便意味着将会很长一段时间无药可用。
如何解决罕见病药物可及性,仍然任重道远。
无药可吃
6月下旬,吕文(化名)就得知“科望”不再供应中国市场。一时间,她心急如焚,“患者离不开这个药,这药帮助孩子代谢体内苯丙氨酸,一天一顿都不能少”。
吕文生活在北京,她三岁的孩子患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缺乏症,又称恶性PKU),是罕见病高苯丙氨酸血症中的“罕见群体”。从孩子确诊后,吕文和家人一直积极给孩子治疗、服药,如今孩子发育较正常。“如果不知道她患有这个病,只看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怕孩子遭歧视,孩子情况只有家里人知道。”吕文称。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患病人群主要为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一旦患病,则需终生治疗。当孩子确诊高苯丙氨酸血症后,需要通过层层筛查确定自己的分型:其一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AH缺乏症,又称PKU);其二就是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缺乏症,又称恶性PKU)。
北京HPA病友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PKU患者占总患者的90%以上,需采用饮食控制治疗,恶性PKU患者占8%,采用纯药物治疗,另有2%的反应型苯丙酮尿症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治疗。
吕文的孩子“不幸”属于8%,恶性PKU,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孩子从一个月大就开始吃“科望”,到如今用药已经三年多,药价从最初的一瓶元,降到如今一瓶元。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家长每次需把药磨成粉末,兑水后才能给孩子服用。
药的服用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建议每公斤体重服用5毫克。“科望”一瓶30粒,每粒毫克,吕文的孩子目前一天需服用60毫克,同时还需要吃美多芭和五羟色胺,其中“科望”是控制血值,其他两种针对神经系统,这三种药中任何一个断药都会影响孩子治疗。
北京年底新出*策,“科望”被纳入药物报销范围,终身报销60%。吕文介绍称,40%自费,一瓶到手元。这源于北京曾发布的一项对特殊病药品的费用补贴*策,“科望”能报销。不过,其他两种自费,算下来一个月药费元左右,报销前一个月药费元左右。
然而,*策福利没享受到半年,吕文从北京病友群内得知,这款药将要退出中国。
在北京卫健委向国家卫健委药*司提交的“关于协调该药供应的请示”的文件中提到,“科望”属于罕见病药品,可以减少脑部持续受损风险,提升患儿生活质量,需终身服用。
医院每年约有30余个患儿常年应用此药。国内目前无替代药品销售,且无BH4类似替代药品,如“科望”不再供应中国市场,这部分罕见病患儿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财经》记者向北京卫健委求证,得知该文件属实。
“铤而走险”用仿制药
很多罕见病患者,都选择用仿制药,既可缓解病情又能省钱,而且在没有原研药时也能及时顶上,这也是印度“药神”的由来。
一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就曾仔细地算了一笔账。年8月8日,国产仿制药特立氟胺上市,30粒一盒,药价是元。该药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而赛诺菲生产的原研药,为一盒28粒元,比国产一盒贵0元。
这款仿制药自费的部分,约为原研药的65%。上述病友说,“我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房贷每个月还要还1.5万元。国产药一年省两万多元,孩子补习的钱就有了。”
但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没这么幸运,目前中国市场尚无“科望”仿制药上市。
在广东潮州生活的张如婷,孩子是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人数中仅占2%的反应型患者,可以主动选择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治疗。90%的病友会选择饮食控制,费用也相对低一些,但张如婷“担心小孩去学校吃饭都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患上心理疾病”,于是咬咬牙,选择了药物治疗。除了进口盐酸沙丙蝶呤片,她还需要给孩子服用无苯丙氨基酸粉和无苯丙氨酸复合氨基酸粉。
北京医保可报销“科望”比例为60%,在广州是全自费,而且药价还比北京贵,北京一瓶元,到了广州一瓶贵出0多元,达元。
如果给孩子吃药控制病情,张如婷算了一笔账:孩子今年6周岁,22公斤,无苯丙氨酸粉一个月大概需要八罐,每罐元;“科望”每天需要40毫克,算下来每月费用大概是元。这两种药物都需随着孩子体重的增大而增加用量,花费的费用会越来越高。
张如婷和丈夫在潮州打工,一个月收入1万元,孩子的药费要用掉一半,他们负担不起。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一家中国台湾公司出售的仿制药,价格相对便宜。
仿制药一盒粒,每粒10毫克,近一年来每盒费用在元—元间波动,孩子每月需吃粒,花费在1元左右,价格仅为“科望”的三分之一。张如婷告诉《财经》记者,目前虽然还能买到,但是由于该仿制药需要冷冻保存,来回时间、天气原因等都会影响药效。
更重要的是,BH4在中国台湾有药品许可证,是合规的,但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因此并不合规。患者要买仿制药,得冒着重重风险,比如买到假药。
从中国台湾购买仿制药的患者,需要将价格折合美元汇率才能转账购买,药品价格也随汇率的波动而起伏。张如婷现在想购买中国台湾仿制药,需要在银行个人对公账户转账,“比较麻烦,银行的人也很不乐意帮我们做这个事儿,因为本身好像也不是很合规矩”,但这对他们来说是“救命药”,只能铤而走险。
疫情影响下,药物也经常在海关被扣,没有保障。这也是来自北京的吕文宁愿四处奔走,也不愿给孩子吃仿制药的原因。
张如婷还担心仿制药的药效稳定性和副作用的。她说,不是不想让孩子吃“科望”,而是没有*策补贴吃不起,才会选择中国台湾仿制品。
现在连这个犹豫的机会也没有了,“科望”要退出中国市场。
广东省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约—名,其中约多名恶性患者需服药。张如婷介绍,这多名患者中真正吃得起“科望”的不足10%,“北京、青岛、四川等部分地区的亲友吃“科望”的多些,因为他们有补贴*策”。即便住在这些有*策补贴的地区,“外地人”也享受不到,因为这些*策会限制买药人的出生地、户籍等。
按粒买药的患者在等药
6月,“科望”的国内市场代理商——百傲万里(上海)生物医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百傲万里”),与国家卫健委及各地市卫健委进行沟通,“不再就‘科望’进口药品注册证进行再注册”。
沟通中提及,本药最初于年9月25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之后进行了再注册,最新一次再注册为年获得批准,有限期至年3月21日。
百傲万里文件内提及,基于内部评估,计划不再进行本品的再注册。
《财经》记者联系到拜马林制药工作人员,询问“科望”从中国退市是否已成定局,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还不是十分能够确定,是有这个打算。”
对方表示,这不是因为国内市场有无吸引力的问题,而是在国外已经有治疗BH4病种的仿制药上市了,从前使用“科望”的患者市场大量流失。拜马林制药从整体考量来看,认为再继续保留的价值不大。
这也是药企要考虑的一笔经济账。“如果用药患者数能达到0人,我们可能就会有一定利润了。”一位生产某罕见病仿制药的药企相关负责人曾说。
甚至已有罕见病药企对是否推动药品进国家医保打了“退堂鼓”。“我们也在观察进医保的罕见病药品情况,用药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大幅降价带来的经济成本是我们得考虑的。”一位药企相关负责人坦言。
当然,开发罕见病用药是有商业价值的。国外的药厂有很多的布局都是从罕见病用药进行突破,然后再扩大适应症到其他的治疗领域。因为,“孤儿药”的身份不仅可以缩短药物上巿时间,其上市成功率也比较高。
通过对过去十多年的新药上市统计,“孤儿药”开发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一般的药物,大概是一般药物的三倍以上。让各方有利可图,也是药企研发罕见病药物,报批、定价和销售的基本逻辑。
仿制药难买,原研药“科望”又一药难求,急需用药的患者却等不起,《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是6月29日,国家卫健委和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