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腕管综合征一种常见的神经卡压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腕管,位于腕部,是一个由腕骨及腕骨间韧带联合体构成的骨-纤维隧道。其底和两侧壁由腕骨与韧带共同支撑,而顶部则由腕横韧带紧密覆盖。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内,共容纳了9条肌腱,包括拇长屈肌腱以及四条屈指浅肌腱和四条屈指深肌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位于最浅层,它紧贴着腕横韧带下方,与这些肌腱相伴而行。腕管综合征,也被称为CTS,是由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这种病症在临床报道中相当常见,主要影响30至60岁的人群,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

导致腕管综合征的因素有多种,例如外源性压迫、腕管尺寸变小或腕管内内容物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此外,怀孕、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腕部创伤等也与该病症的发生有关。

典型症状

患者常在夜间感受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或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可能从手腕处开始,并向上延伸至第3指及第4指的桡侧半,表现为麻木和麻刺感。

典型体征

Tinel阳性试验(神经叩击试验):通过轻柔地叩击腕横韧带,若患者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受到麻刺感,则试验结果为阳性。需注意,叩击力度需适中,以免过度用力或积极叩击导致假阳性反应。Phalen阳性试验(屈腕试验):患者将肘部置于检查台上,前臂与地面垂直,自然垂腕,任由重力作用。若在60秒内出现手部感觉异常,则试验结果为阳性。该试验的原理是,屈腕时,腕横韧带与屈肌腱之间的压力会增大,从而诱发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

影像学检查

超声和MRI是CTS诊断与评估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当考虑腕部可能存在结构异常,如肿瘤、畸形或其他骨关节疾病时。MRI尤其擅长检测肿瘤、关节炎变化和正常变异。

神经传导检查和肌电图结果

对于诊断和评估CTS也非常重要。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诊断,排除其他神经性疾病,还能反映压迫的严重程度,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宝贵参考。但需注意,电诊断检查可能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因此不能单独依赖它来确定诊断。

治疗方面

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这包括休息、热敷,以及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置。同时,口服药物如抗炎镇痛类药物和神经营养药也可作为辅助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这种治疗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改善正中神经卡压的症状。但需注意,无效时不宜多次重复进行。

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已经出现肌肉萎缩,或怀疑有肿物压迫,那么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手术禁忌证包括临床病史不详、体格检查不确切以及心理和社会经济问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手术方法主要是腕管松解术。松解腕横韧带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在操作过程中,需将血管钳或牵开器置于腕横韧带下方,以保护下方的正中神经。接着,使用光滑且弯曲的血管钳在腕横韧带下方进行仔细的解剖分离。在锐性分离和切开腕横韧带时,务必小心谨慎,以免损伤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的交通支。当定位到腕横韧带的远端,即韧带变薄处时,应在掌浅弓和腕横韧带远端之间进行切开。随后,在直视条件下,用钝头剪刀切开近端前臂筋膜约2-3cm,以确保能够顺利通过一根手指。

术后,患者需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石膏上3周,并积极进行手指屈伸锻炼,以预防肌腱粘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