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铊中毒了解铊的危害与生活中的接触风险 [复制链接]

1#

12月23日,清华大学官方宣布,该校校友朱令不幸离世。朱令,这位清华大学的杰出校友,曾是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的佼佼者。然而,在和年,她两度遭遇了恶意的投毒。自年末起,她便开始被一种怪病困扰,直至年,借助网络的力量,她才被确诊为“铊中毒”。但遗憾的是,尽管警方曾介入调查,此案至今仍无头绪。医院的全力救治,朱令虽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严重后遗症。

那么,究竟什么是铊呢?铊,这种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主要以单价形式存在。它在海水、部分强氧化的淡水和土壤中以三价氧化物形态出现。铊通常存在于土壤中,且在酸性环境下易溶于水。溶解状态下的一价铊相对稳定,而三价铊则可能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从水中沉淀出来。

铊可以随着金属矿石的冶炼、采矿活动、水泥生产以及矿物燃烧(尤其是煤炭)而释放到我们的生活中。铊常与某些金属共生,高温冶炼时,铊蒸气可能引发中毒。

铊中毒的症状初期并不明显,仅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时才会出现诸如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头部和腹部的不适感、咽喉部烧灼感等。然而,更为典型的是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脱发三联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例可能不出现胃肠炎和脱发症状,而神经系统疾病则成为最突出、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由于缺乏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和脱发表现,部分患者在神经内科就诊时,可能因缺乏流行病学证据而诊断困难。

此外,铊的致死剂量约为10至15毫克/公斤。一次超剂量摄入后,患者可能在数十分钟内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障碍的症状,如心动过速、低血压、周围性发绀等,随后可能出现嗜睡、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而死亡。尸检中可见的迷走神经、颈动脉窦神经支配以及交感神经节损伤严重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受损程度。轻度中毒者,常常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一周左右后伴随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这些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焦虑、烦躁、失眠,以及癔症样行为和性格的改变。亚急性和慢性脑病(很少急性发作)常与铊中毒一同出现。

铊中毒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以轴索性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其特征为手指(脚趾)的麻木感,伴随烧灼痛和高度敏感的触觉,患者常拒绝触摸下肢,这被称为“烧灼足综合征”。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双下肢深浅感觉的丧失,以及踝反射的消失。病理资料显示,铊中毒时脊髓各区域的神经元病变均很明显,尤其是腰骶段,该区域的许多神经元显示出典型的染色质溶解变化,并观察到脊髓背侧束的脱髓鞘现象。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多脑神经麻痹和视神经视网膜的损伤。

关于铊中毒对神经系统的长期影响,我国学者尹明根教授等人对42例铊中毒病例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他们发现,尽管所有病例的胃肠道症状均已消失,脱发患者的头发也已全部重新长出,但神经系统损伤仍然存在。具体而言,6%的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蚁走感,1%的患者感受到双下肢的沉重、无力和疼痛,3%的患者跟腱反射减弱,6%的患者膝反射减弱,7%的患者双下肢感觉减退,1%的患者视力下降,而9%的人则出现头痛和头晕。在随访的13例患者中,有30%的患者在3年后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查时显示出神经源性损害或疑似神经源性损害,其中胫后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是肠神经和腓总神经。由此可见,铊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持久且有时甚至是不可逆的。

那么,面对铊中毒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目前尚无理想的解毒剂和特效治疗方法,但早期使用如普鲁士蓝联合血液净化的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疗可能有助于促进铊的排出。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治疗,以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并对神经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有望康复,但部分患者可能留下神经损伤的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可能因急性大量中毒而在短时间内死亡。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可能接触到铊吗?铊,这一国家严格控制的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在化学品商店也难以寻觅其踪。然而,铊中毒事件却并非孤例。就在年2月,福建福州就曾报道过一名1岁女童不明原因“铊中毒”的案例。

铊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硫酸铊、硝酸铊等,这些化合物极易溶于水,且无臭无色,却带有剧毒。过去,它们曾被用作杀鼠剂和脱毛剂,但在许多国家已被限制或禁止使用。尽管如此,在一些国家仍存在使用铊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环境中的铊含量,进而可能危害到人体健康。

在我国,铊中毒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含铊矿渣上覆盖土壤种植的蔬菜在干旱年份可能吸收地下水中的铊,导致人们食用后中毒;二是在高温加工铊盐的生产环境中,工人可能因吸入大量含铊蒸气而中毒;三是误将铊盐当作食盐食用;四是作为谋害他人的手段。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铊中毒呢?关键在于避免接触铊,特别是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工人需要佩戴防护工具。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受到铊污染的蔬菜,不随意存放或混用铊盐,以及提高警惕,防范可能的恶意投毒行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