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温下他们为杭黄铁路搭建神经系统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06-:36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娄晓磊记者张帆高温来袭,27日,建设中的杭黄铁路进入了静态验收前信号安装调试的最后阶段。在富阳站的道岔上,早上七点半,趁清晨清凉提前上工的方旭华和工友们,已经被毒辣的阳光“炙烤”得汗流浃背。在他们得身后,长达公里的杭黄铁路从美丽的富春江、千岛湖畔的绿水青山间穿过,宛如处子初展美丽姿容。“如果把钢轨比作骨架、车站比作关节、电力比作血液,信号则是这位处子的‘神经’”。担任杭州电务段杭黄铁路配合组副组长的方旭华说,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公里杭黄铁路浙江段搭建信号“神经系统”,提前介入施工过程,确保信号系统能顺利从建设转入营运维护。32岁的方旭华是一名有着9年党龄的青年党员,年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毕业后,先后参加过宁波枢纽工程、衢九铁路等建设。每天,这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外表斯文的工程师都要、背着重达12公斤的工具包,奔走3万多步,行程20公里以上,到杭黄工地半年多来,公里长的浙江段他已用脚步丈量3遍——检查电缆、校验配线、测试数据。因为长期斜挎工具包,方旭华单薄的肩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他笑称这是杭黄铁路颁给他的“荣誉勋章”。“处处都上心,建成即精品。”方旭华对自己经手的“作品”近乎极致,他总是和时间拼速度,和机器拼精度,和标准拼态度。“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国家标准是0.5毫米,我们调试的要求是0.2毫米,精度提高了2倍多。调好的道岔与基本轨间距离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连一张A4纸都塞不进。”顶着39℃高温,方旭华一直保持半蹲的姿势,足足用了40分钟才在微毫的变化之间,找到了道岔最佳锁闭状态时发出的“咔嚓”声,而此时他蹲过的地面上已被汗水淋湿。被誉为“神经中枢”的车站信号楼机房控制着整套“神经系统”。走进富阳站的“神经中枢”,条线束排列井然有序,个铭牌标志清晰醒目。不仅如此,每条“神经”走向整齐划一,配线端子上的所有线都做了去向、作用等清晰的标记,而这些“工艺品”都是方旭华和同伴们“精雕细琢”出来的成果。半蹲身子,两根手指快速灵巧地从线堆里理出一根线,方旭华如“鹰眼”般仔细查看每组配线的焊接点。“设备检查只有行与不行,没有差不多。这个焊接点不饱满,必须重焊。对待设备就是这样,只要你糊弄它,它就会糊弄你。”方旭华马上找到施工方要求立即整改。像这样的焊接点检查,方旭华和同伴们每人每天要检查多处,同样的一个简单的拔套动作就要重复上千次。“‘神经系统’特别敏感,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里的每条‘神经’都摸得一清二楚。”方旭华说。截至6月中旬,施工配合组坚持每天“问诊把脉”,共检查完成重点设备8千多件,测量数据1万余条,发现问题近2千余个,为杭黄铁路“神经系统”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