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神病性抑郁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文献述 [复制链接]

1#

相比于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精神病性抑郁(PMD)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均有所不同;然而目前,针对PMD的研究及临床识别仍明显不足。

发表于3月《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篇社论中,M.Hslin及A.H.Young围绕精神病性抑郁在临床实践及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发表了观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作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PMD概述

根据ICD-10,抑郁患者若存在妄想、幻觉或抑郁性木僵,则被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又称「精神病性抑郁(PMD)」。其中,患者的幻觉及妄想既可能与心境相协调,如以自罪、死亡、虚无为主题;也可能与抑郁心境不协调,如被害、被控制、思维插入等。DSM-IV及DSM-5对PMD的定义与之类似。

一般人群中,PMD的时点患病率为0.4%(4/),而精神分裂症约为0.46%(4.6/)。PMD常被划入精神病性障碍的范畴;有研究者认为,PMD的发病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相当或更高,但其他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可能与研究的方法学差异有关。

探讨PMD患者长期转归的研究很少。一些人认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终究仍是抑郁,基于临床直觉,其转归应优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然而证据显示,PMD患者的死亡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当或更高,高于双相障碍患者。此外,PMD患者自杀未遂及自杀死亡的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一项随访十年的研究显示,PMD患者的社会及医疗转归优于精神分裂症,但更容易试图自杀或自伤。

因此,PMD并非可以等闲视之的临床状况,需要积极地加以识别及治疗。然而,我们所了解的仍不多。

一、难以识别

国家精神卫生协作中心指出,PMD常常无法得到准确的诊断,因为相比于典型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突出的、成体系的、古怪离奇的症状,PMD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往往「不够显著、间断出现或被掩盖」。Rothschild与Schatzbrg称,PMD经常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相混淆;他们强调,PMD患者常常能够识别自己思维进程中的问题,羞于向外界透露,并将不同寻常的想法及感觉加以隐瞒,升高了识别的难度。

Rothschild等对65名符合PM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被误诊,主要被误诊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抑郁未特定及心境障碍未特定,而无一人被误诊为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者认为,PMD患者的抑郁相对不容易被遗漏,关键在于精神病性症状;另一种可能性是,医生并未将患者的自罪、贫穷、被害妄想等视为精神病性症状。

临床实践中,将抑郁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混入「普通」抑郁综合征中加以处理,显然是有问题的,可能导致不恰当的治疗及症状的恶化——如下文所述,此类患者可能需要联用抗精神病药或电休克治疗,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的效果不一定理想。

为提高PMD的正确诊断率,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方法,如询问患者有无「非理性的担忧」,以引出潜在的精神病性观念;相比于直接给患者贴标签,这种问诊方式能让患者感觉舒服一些。此外,还可以与患者家属沟通,或使用经过改良的评估量表。然而,上述手段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尚未经过充分的验证。

二、治疗空白

针对PMD,目前尚缺乏具有循证学证据的治疗选择,相关研究证据严重不足。NICE指南中仅有一小段介绍了PMD的治疗:

1.10.3.1,对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患者,考虑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抗精神病药(但最优剂量及治疗时长尚不明确)。

年的更新中,作者增加了一段临床总结,称尚无关于PMD药物治疗的高质量证据,原因在于研究难以招募到足够多的PMD患者。因此,医生应将现有证据视为低质量;但具体应如何操作,指南仍未提及。

目前,PMD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及电休克治疗。Parkr等开展了一项mta分析,比较了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vs.电休克治疗vs.单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针对PMD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电休克治疗呈现优于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趋势,且显著优于单用三环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似乎优于单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一项研究报告称,PMD患者接受双侧电休克治疗后的缓解率高达95%;另一项研究则显示,精神病性症状与超短脉冲右单侧电休克治疗后痊愈显著相关(OR7.18,P=0.)。此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似乎反而成为利好消息,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电休克治愈率。然而,这两项研究均未直接比较电休克与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效果,进而无法解答哪一类治疗效果最佳这一关键问题。

近二十年来,与PMD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不大。Farahani与Corrll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ta分析,比较了抗抑郁药vs.抗精神病药vs.两者联用针对PMD的疗效。其结论为,两类药物联用确实优于单用,但无法就具体的药物组合给出建议。Ladholm回顾了9部国际治疗指南,发现指南之间存在冲突。其中,6部指南推荐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治疗PMD,另外3部建议单用抗抑郁药,5部指南将电休克作为与药物并列的一线选择。

最新的英国精神药理学会(BAP)指南中,针对PMD,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优先级优于单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指南同时推荐考虑电休克治疗。

众多指南中,只有CANMAT临床指南提到了心理治疗,称心理治疗对PMD患者「不适用」。

无疑,人们需要继续开展相关治疗研究,首先需要克服的难题仍是正确地识别PMD患者。然而,PMD诊断稳定性的不足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三、诊断稳定性不足

对于疾病分类学诊断实体而言,诊断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前瞻性数据显示,PMD的诊断稳定性范围很宽,为24-%,原因在于相关研究的异质性很高。作为参照,精神分裂症为50-%,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约为40%,双相障碍约为35%。如果仅基于发病率样本进行前瞻性观察,PMD的诊断一致性为47–95%,而精神分裂症为73–96%。然而,相关研究的观察时间差异同样很大,从6个月至10年不等。6个月时,绝大部分(95%)PMD患者的诊断尚无变化;然而10年后,仍维持PMD诊断的患者已不到一半(48%)。

诊断稳定性似乎与年龄有关。一项研究探讨了患者从PMD转化为双相障碍的高危因素,发现随着起病年龄的增加,诊断修改为双相障碍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另一项研究围绕抑郁症向精神分裂症的转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年龄较小是这一转化最强的预测因素之一。

PMD诊断的不稳定性对相关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时,发病率样本优于患病率样本,因为后者的结果容易偏向病情更严重者。然而,若诊断不稳定性较高,其结果则不一定可靠。与之类似,由于「根基不稳」,其他使用基线诊断的研究也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PMD的诊断如此不稳定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样是个问题,但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无论如何,有关精神科诊断分类的争议从未停止,分类方法的巨变对临床决策及研究方法学均会造成重大影响。

四、缺乏评估工具

对于监测及了解疾病进展而言,评估症状严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大部分评估工具仅针对PMD的其中一个方面,如精神病性症状或抑郁,但无法同时评估两者,进而无法反映患者病情的全貌;而使用不同工具分别评估不仅繁琐,同时也忽略了两组症状之间的潜在联系。

年,精神病性抑郁评估量表(PDAS)问世,用于评估PMD的严重度。该量表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与简明精神科评定量表(BPRS)于一身,针对PMD显示出较理想的临床效度、应答性及单向度,可在治疗研究中有效分辨出药物疗效的差异,还有望用于PMD的检测。

疑问尚存

针对PMD,临床医师及研究者可能还有很多问题,如PMD究竟是精神病的亚型,还是抑郁的亚型,还是单独的一类疾病。然而,我们在进一步了解PMD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阻碍。就临床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识别PMD患者,最有效及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手段又是什么。就研究而言,提高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更好地发现及界定PMD患者,以及改善PMD的诊断稳定性,则是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文献索引:HslinM,YoungAH.Psychoticmajordprssion:challngsinclinicalpracticandrsarch.BrJPsychiatry.Mar;(3):-.doi:10./bjp..4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