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格检查下半部分复习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在北京那家医院最好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lunwen/m/18288.html

体格检查下半部分复习

1.腹部九分法及各区主要脏器分布(至少说出三个)

两条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

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中腹部(脐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结、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

下腹部(耻骨上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

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输卵管和卵巢,男性左侧精索。

2.腹部视诊的方法及内容。

方法:嘱病人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屈曲稍分开一点。检查者站于病人右侧,按一定顺序自上而下地观察腹部,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检查者应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进行观察。(先低视再斜视)

内容/p>

①腹部外形(蹲下平视自剑突经脐部至耻骨联合,正常平坦/饱满/低平,两侧对称):腹部膨隆(蛙腹,尖腹);腹部凹陷(舟状腹)

②呼吸运动:正常成年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

③腹壁静脉/p>

(1)正常腹壁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2)门静脉阻塞:以脐为中心流向四方。

(3)上腔静脉阻塞:向下

(4)下腔静脉阻塞:向上

④胃肠型和蠕动波:侧面斜视观察,必要时可用手轻拍腹壁诱发。正常看不到。

⑤腹壁其他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腹部体毛、上腹部搏动。

记录:形状平坦,呼吸运动以腹式呼吸为主,无胃肠蠕动波,无皮疹、色素,无条纹、瘢痕,腹壁静脉无曲张,局部无隆起,腹部体毛生长及分布正常。

3.胸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判定。

检查者右手中指和示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将一只手沿着静脉紧压且向外移动(3cm左右即可),将静脉中的血液挤出,至一定距离后抬起一手指,另一手指仍紧压静脉,若这一段被挤空的静脉很快充盈,则说明血流方向是从抬起手指一端流向紧压的手指一端;反之若这一段剂空的静脉不充盈,则说明血液是从紧压手指一端流向抬起的手指一端。反方向操作进行验证。

4.腹壁紧张度及压痛反跳痛检查。

腹部紧张度:浅部触诊(掌面贴于皮肤,指腹触压,压陷约1cm,每次移动重叠1/3),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自下而上,先左后右。左下→左上→上腹→右上→右下→下腹→脐(腹部触诊顺序),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正常人腹壁触之柔软,较易压陷。

压痛反跳痛:深压触诊(至少2cm以上,有时可至4-5cm),检查反跳痛时,在手指深压的基础上稍停片刻(约2-3秒)迅速将手抬起。正常人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

记录: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

5.深部包块触诊。

双手深部滑行触诊:左手掌置于被检查包块的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被检查部位,左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右手以手指末端逐渐接触包块,在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当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应向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腹部触诊患者一般体位/p>

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使腹肌尽量松弛,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

6.肝脏触诊。

单手触诊法:两条线(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测量肝缘与肋缘或剑突根部距离,用cm表示)医生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病人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先“下”后“抬”),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双手触诊法/p>

右锁骨中线:检查者左手放在病人右背部第12肋骨与髂嵴之间的脊柱旁肌肉的外侧(拇指置于季肋弓上,示指、中指置于腰肋上,环指、小指置于下腰上)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右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侧腹壁上,手法同单手触诊,从髂前上棘连线水平、右腹直肌外侧开始,逐渐上移至右季肋缘(前正中线自脐水平上移至剑突)

前正中线:检查者左手掌置于剑突上方,限制胸廓移动,右手手法同上,从脐水平移动至剑突。

正常成人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型者,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但是不会超过剑突根部至脐距离的中、上1/3交界处。

记录:右肋缘下未触及,剑突下未触及。

7.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

右心衰引起肝瘀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停止压迫后下降(至少4cmH2O),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检查方法:嘱病人卧床,头垫一枕,张口平静呼吸,如有颈静脉怒张者,应将床头抬高30-45度,使颈静脉怒张水平位于颈根部。医生右手掌紧贴于右上腹肝区,逐渐加压持续10秒,同时观察颈静脉怒张程度。

8.胆囊触诊。

单手滑行触诊:适合于胆囊肿大达肋缘以下者。手法与肝脏单手触诊手法相同,从左下腹平脐水平向胆囊方向进行触诊。

记录:未触及,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

9.脾脏触诊(双手触诊)

右手单手触诊稍用力: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表浅。

位置较深用双手触诊法,病人仰卧,双腿稍屈曲,检查者左手绕过病人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呈垂直方向,自脐平面开始配合呼吸,触诊迎接脾尖,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缘为止。

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病人取右侧卧位,左下肢屈曲,右下肢伸直,此时双手触诊容易触到。

记录:左肋缘下未触及

脾脏肿大分轻、中、高三度/p>

轻度肿大: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肿大:超过2cm,在脐水平以上;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10.胆囊触痛征及墨菲氏征检查。

钩指触诊法:胆囊有炎症,但未肿大到肋缘以下者。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并用中等度压力压迫腹壁,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时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墨菲氏征阳性。

11.肝脏冲击触诊法。

适用于大量腹腔积液时肝脏难以触及。

检查时,右手并拢的示、中、环三指取70-90度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腹壁时指端会有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

12.液波震颤检查。

腹腔积液-ml以上液量时能查出。

检查时病人平卧,医生以一手掌贴于病人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当有大量液体存在,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

13.肝界叩诊。

腹部叩诊基本顺序:左下腹→逆时针→右下腹→脐部

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第2、3肋间)向下叩到第5肋间,此时由清音转为浊音,为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浊音变实音时为肝下界(肝绝对浊音界)

肝下界:由腹部平脐水平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到右季肋下缘,此时由鼓音变为浊音处为肝下界。正常肝上下径距离9-11cm。

14.肝区、肾区叩击痛检查。

肝区:

右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肝上界第5肋间第7肋间第十肋间肝下界右季肋下缘第10肋间无

方法: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在被检查者的肝脏体表表面,右手握拳用尺侧缘轻叩左手背,若被检查者感到疼痛为叩击痛,正常无。

肾区叩击痛: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在被检查者的肾区(肋脊角及肋腰点),右手握拳用轻至中等强度的力量向左背叩击,正常肾区无叩击痛。

15.移动性浊音叩诊。

适用于腹腔内游离腹腔积液在ml以上时,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被检查者仰卧位,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向病人左侧叩诊,当鼓音变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病人右侧卧位,再度叩诊,如此时由原先的浊音变为了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叩右侧。

如果腹腔积液较少,用上述仰卧位方法不能查出时,可让病人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则提示有ml以上腹腔积液可能(水坑征)

腹部叩诊记录:肝上界为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上下径距离为10.5cm(9-11cm),肝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肾区无叩击痛。

16.肾及输尿管压痛点检查。

季肋点(前肾点):在两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右侧胆囊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夹角(肋脊角)的顶点;

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肋腰角)顶点。

17.腹部听诊。

①肠鸣音:听1min,正常人4-5次/min。

肠鸣音活跃:达10次/min以上,见于急性胃肠炎、腹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减弱:数分钟听到一次,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肠鸣音消失:持续2分钟以上未听到,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②血管杂音:

腹中部: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两侧上腹:肾动脉狭窄

两侧下腹:髂动脉狭窄

肿块部位:如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静脉性杂音为连续性潺潺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性质,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处,此音提示门静脉高压(常为肝硬化引起)时的侧支循环形成,称克吕韦耶鲍姆加滕综合征。

③摩擦音:正常无

④搔刮试验:用于肝下缘触诊不清楚时,协助测定肝下缘。

病人取仰卧位,医生左手持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右肋缘(肝下缘)肝脏表面,右手示指在上腹部沿听诊器膜型体件半圆形等距离搔刮腹壁,当其未达肝缘时,只听到遥远而轻微的声音,当搔刮至肝脏表面时,声音明显增强而近耳。

腹部听诊记录:肠鸣音5次/min(4-5次/min),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

18.脊柱侧弯检查和脊柱活动度检查。

脊柱侧弯:正常人侧面观察颈端前突,胸段后突,腰椎前突,骶椎后突。用手指沿脊椎棘突,以适当的压力自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皮肤逐渐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判断。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脊柱活动度:检查者双手固定被检查者髋部,嘱被检查者驱赶作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动作,观察脊柱的活动有无受限。

19.脊柱压痛及叩击痛检查。

压痛:嘱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均无压痛。

叩击痛:

直接叩击法:用中指或叩诊锤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多用于检查胸椎和腰椎。

间接叩诊法:嘱病人取坐位,医生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病人脊柱各部位有无疼痛。

脊柱检查记录:活动度正常,无畸形、压痛及叩击痛。

20.浮髌试验。

病人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l)。

21.面神经检查(运动功能)

首先观察双侧额纹、睑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然后嘱病人昨皱眉、闭眼、露齿、微笑、鼓腮或吹哨动作。

中枢性面瘫(核以上的皮质脑干束受损):由于上半部面肌受双侧皮质运动区的支配,皱额、闭眼无明显影响,只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分面部表情肌的瘫痪,如上唇和口角的瘫痪,即鼻唇沟变浅,静止或露齿时口角歪病侧,鼓腮及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

周围性面瘫(核或核下性):由于一侧面神经损伤,病变侧面部肌肉瘫痪,病侧额纹减少、睑裂增大、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微笑或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及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

22.舌咽、迷走神经检查。

①运动:观察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必要时患者发“啊”时观察声音有无嘶哑、悬雍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上抬是否一致;饮水是否反呛,吞咽是否困难。

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抬减弱,悬雍垂偏向健侧;双侧神经麻痹时,悬雍垂虽居中,但双侧软腭上抬受限,甚至完全不能上抬。

②咽反射:用压舌板轻触左侧或右侧咽后壁,正常者出现咽部肌肉收缩和舌后缩,并有恶心反应,有神经损害者则患侧反应迟钝或消失。

③感觉:可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观察感觉。

23.副神经检查。

系运动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作用是头转向对侧(胸锁乳突肌),使臂、肩和锁骨肩峰上举(耸肩),并使两臂举过水平线(斜方肌)。注意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检查时医生将一手置于病人面部,嘱病人向该侧转头以测试胸锁乳突肌的收缩力,然后将两手放在病人双肩上压,嘱病人作对抗性抬肩动作,若力量减弱见于副神经损伤。

副神经损伤时,向对侧转头及同侧耸肩无力或不能,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

24.三叉神经检查。

系混合性神经,感觉神经纤维周围性分布分为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上颌支和三叉神经下颌支,主要支配皮肤、眼、鼻、口腔黏膜的感觉;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咀嚼肌、颞肌和翼状内外机。

①面部感觉(双侧及内外对比):痛觉(闭眼)大头针,触觉棉签(棉絮)

②角膜反射(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病人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直接角膜反射)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③运动功能:

静态观察双侧是否对称

动态观察检查者双手触按(一手四指),两指颞肌、两指咀嚼肌,嘱病人作咀嚼动作,对比双侧肌力强弱;再嘱病人作张口运动或露齿,以上下门齿中缝为标准,观察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当一侧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时,病侧咀嚼肌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张口时由于翼状肌瘫痪,下颌偏向病侧。

25.腹壁反射。

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使腹壁肌肉完全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反应消失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病人,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26.跖反射。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趾跖关节处转向砪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趾屈曲(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见于骶髓1-2节病损。

27.桡骨骨膜反射。

被检查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8.肱二头肌肌腱、肱三头肌肌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病人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手拇指置于病人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检查者左手拇指,可使病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肱三头肌反射:病人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前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29.膝腱、跟腱反射。

膝反射:坐位检查时,病人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卧位检查病人则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度,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健,可引起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跟腱反射(踝反射):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病人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30.Babinski(巴宾基斯征)

取位同跖反射,用竹签沿病人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31.Oppenheim(奥本海姆征)

检查者弯曲示指及中指,沿病人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宾基斯征。

32.Gordon(戈登征)

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宾基斯征。

33.Hoffmann(霍夫曼征)

检查者以左手持病人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病人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病人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则为阳性。

34.Lasegue征(直腿抬高试验)

病人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病人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度。若抬高不足70度,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

35.踝阵挛及髌阵挛检查。

踝阵挛:病人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医生一手持病人小腿,一手持病人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持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系腱反射极度亢进。

髌阵挛: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与示指控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持续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意义同上。

36.共济运动。

①指鼻试验:嘱病人先以示指接触距其前方0.5米检查者的示指,再以示指接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②跟膝胫实验:嘱病人仰卧,上抬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另一下肢膝盖下段,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找到膝盖。

③快速轮转动作:嘱病人伸直手掌并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

④闭目难立征:嘱病人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观察其姿势平衡(检查者要有保护的姿态)。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37.全身浅感觉检查。

由远及近检查

①痛觉:大头针,痛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②触觉:棉签,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损。

(③温度觉:盛有温水或冷水玻璃试管,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38.深感觉检查。

①运动觉:检查者轻轻夹住病人的手指或足趾两侧,上或下移动,令病人根据感觉说出“向上”或“向下”。运动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②位置觉:检查者将病人的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病人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位置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③震动觉:用震动着的音叉(hz)柄置于骨突处(内外踝,手指、桡尺骨茎突、胫骨、膝盖等),询问有无震动感觉,判断两侧有无差别,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39.肌力检查。

先自查:作肢体伸屈动作,后相反方向阻力(四肢都要检查)

肌力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偏瘫实验(闭眼):下肢(卧位)双腿屈曲成90度,上肢(坐位)伸直

40.肌张力检查。

放松看肌张力如下肢的腓肠肌、上肢肌肉,运动看关节活动如肘关节和膝关节。

肌张力增高:痉挛状态也称折刀现象(锥体束损害):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

铅管样强直(椎体外系损伤):阻力增加均匀一致。

41.舌下神经检查。

检查时嘱病人伸舌,注意观察有无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单侧舌下神经麻痹时伸舌舌尖偏向病侧,双侧麻痹者则不能伸舌。

42.脑膜刺激征。

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①颈强直:病人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病人枕部,另一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②Kernig(凯尔尼格征):病人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病人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③Brudzinski(布鲁津斯基征):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病人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