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燕尾征rdquo在原发 [复制链接]

1#

陆健美1,贾中正2,马松华1,赵秀平1

1.医院

2.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燕尾征”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12月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得SWI图和QSM图,观察两组黑质背外侧区“燕尾征”消失率、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观察组中,10例单侧“燕尾征”消失,48例双侧“燕尾征”消失,消失率为96.67%;对照组中,3例单侧“燕尾征”消失,5例双侧“燕尾征”消失,消失率为13.33%;观察组“燕尾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QSM检测无“燕尾征”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SWI检测(P<0.05);SWI图横轴位分辨力低,而QSM图的磁化率对比增加,黑质部位显示清晰。结论采用MRI检测在SWI图、QSM图黑质“燕尾征”消失,可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且该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帕金森病;MRI;SWI;燕尾征;诊断效果;临床指导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又称“颤抖麻痹”,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种类型。运动症状包括僵直、运动减少、行动迟缓、姿势异常、面无表情等一系列症状。非运动症状包括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嗅觉减退、感觉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情绪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1]。临床检测常用方法是MRI,但诊断率低,近年来磁敏感序列(SWI)被广泛应用,QSM图像是在SWI图像基础上发展而来,信号对比度更清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2]。非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燕尾征”,而帕金森病患者“燕尾征”消失,根据“燕尾征”这一特征诊断是否患有帕金森病[3]。因此,本研究探讨“燕尾征”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年1月至年12月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1~85岁,平均(66.25±5.53)岁。观察组男30名,女30名;年龄52~84岁,平均(65.54±5.31)岁;病程1~8年,平均(3.6±1.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查确诊;年龄≥50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颤抖,运动迟缓;病情平稳,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者、有脑损伤者、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检查前服用过神经安定剂药物者,卧床不起或者下肢不能活动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者,语言障碍者;其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

1.3方法

给予所有研究对象MRI检查,选择使用GESignalw3.0TMR扫描仪,采用标准的24通道相控阵头颅线圈。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于扫描前停用多巴胺类药物,检查取仰卧位,采用头先进的方式,并将头部固定,以免产生运动伪影。常规MRI检查包括横断位T1WI、T2WI、T2-flair。SWI扫描:采用横断面扫描,TR27ms,TE20ms,翻转角15°,层厚3.5mm,层间距2mm,FOVmm×mm,矩阵×,接受带宽41.67Hz/PX,成像时间5分35秒。QSM扫描:以梯度回波序列(GRE)序列为基础进行多体素横断面扫描,TR/TE32.5ms/3.3ms,翻转角20°,层厚1mm,FOVmm×mm,矩阵×,接受带宽62.50Hz/PX,成像时间3分42秒。所有数据采用GE公司提供的Advantageworkstation的AWVolumeShare5软件进行后处理,通过计算获得SWI图及QSM图。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根据SWI图及QSM图观察黑质背外侧区是否出现“燕尾征”,并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判。因为帕金森病为单侧发病,只要一侧黑质小体-1出现低信号或高信号消失,就可确诊为帕金森病[4]。未患病人群双侧或者单侧存在“燕尾征”;患病人群单侧或双侧“燕尾征”消失。若评判结果一致,则作为诊断结果,若评判结果不一致,则进行讨论后确定其中一个结果作为诊断结果。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对象的“燕尾征”消失率。②观察QSM图像与SWI图像检测无“燕尾征”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③SWI图、QSM图“燕尾征”显示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燕尾征”消失率比较

观察组中,10例单侧“燕尾征”消失,48例双侧“燕尾征”消失,消失率为96.67%;对照组中,3例单侧“燕尾征”消失,5例双侧“燕尾征”消失,消失率为13.33%,观察组“燕尾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QSM与SWI检测无“燕尾征”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QSM检测无“燕尾征”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SWI检测(P<0.05),见表2。

2.3“燕尾征”显示比较

SWI图横轴位分辨力低,而QSM图的磁化率对比增加,黑质部位显示清晰,见图1~3。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65岁以上老年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在逐年增高,老年帕金森病发病率已经高达10%~20%,由于老年人各种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可发展为神经系统进展性疾病的风险更高,成为临床上老年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在动作迟缓和姿势异常等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的致病因素,但是遗传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参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消失[5]。由于帕金森病发展缓慢,且具有隐匿性,一般是单侧发病,临床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巴胺类药物反应、有无家族史来诊断帕金森病,缺少确诊的依据,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inglephotoemissio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