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椎管内硬脊膜外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累及椎体1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扁平疣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

李伟大,傅春龙,赵奋华,郭江莉,杨泽斌

(医院温州医院放射科,浙江金华)

摘要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脊柱与脊髓;核磁共振成像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毛细血管性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或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是由于中胚叶形成的血管细胞的真性肿瘤,好发于小脑,幕上少见,椎管内硬膜外血管母细胞瘤罕见。现报告1例椎管内硬膜外实性血管母细胞瘤,通过回顾文献,结合分析本例影像及临床诊治过程,增强对该肿瘤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因“活动后出现腰背痛12d”入院。患者自诉久坐后出现双髋部疼痛,双下肢麻木,以左下肢为甚,卧床休息后缓解。有“高血压病”20年余,“糖尿病”7年余。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β-HCG正常。体格检查: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肌力感觉无明显减退,马鞍区感觉可,腰背部无明显压叩痛,两侧膝腱反射++,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腰3-4水平椎管左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肌肉密度,内见斑点状钙化,左侧椎间孔扩大,病变通过椎间孔累及椎管外,腰3-4椎体及附件骨质吸收,可见硬化边,诊断神经鞘瘤(见图1)。MRI检查示腰3-4水平椎管左侧硬膜外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长径约6.3cm,呈分叶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FS呈高信号,肿瘤内见条状流空血管影及斑点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部分包绕脊髓左侧生长,椎管明显狭窄,肿瘤沿着左侧椎间孔向外呈哑铃状生长,左侧椎间孔扩大,MRI诊断血管瘤(见图2)。

临床初步诊断考虑血管畸形,先DSA对肿瘤血管进行栓塞,由右侧股动脉引入导管造影,见巨大肿瘤染色,肿瘤血管杂乱,术中注入组织胶2支、碘化油4mL及微小弹簧圈3个栓塞。栓塞术后6d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血管母细胞瘤。1个月后再次行右侧股动脉引入导管造影,见肿瘤周边仍有供血血管,以腰1左侧、腰3双侧腰动脉为主,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及弹簧圈1个进行栓塞。第2次介入术后3d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腰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囊表面有大量*色网软组织粘连,肿瘤累及腰3-4椎体及附件,沿腰3-4左侧椎间孔向外生长,腰3左侧神经卡压明显,术中出血1?mL。显微镜下:组织内可见大小不等血管增生,疏密相间,致密区由小圆形细胞构成,胞浆透亮(见图3)。免疫组化:Vimentin+,GFAP+,CD34-,S+,D2-40+,CD31-,Bcl-2-,Des-,SMA-,Syn-,Ki-67约4%+。术后病理诊断:血管母细胞瘤。

2?讨论

临床上血管母细胞瘤缺少特征性表现,症状多与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相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青年好发,儿童和老年少见,多数散发,也可继发于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小脑多见,占60%~80%[1],幕上占2%~8%。发生于椎管的血管母细胞瘤少见,多位于脊髓内(约75%),髓外硬膜内少见,硬膜外罕见[2-4]。中枢神经系统外的血管母细胞瘤也有个案报道[5]。YASUDA等[6]对1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根据髓内外进行分组,发现髓外血管母细胞瘤平均年龄明显大于髓内,本例患者65岁,与文献相符。

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分三型:大囊小结节型70%~90%,实质型10%,单纯囊型10%。文献报道硬膜外血管母细胞多为实质型肿瘤,影像表现与脑内、髓内表现相似,多呈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MRI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等混杂信号,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明显强化[2-4,7-9]。

因本例肿瘤沿着椎间孔呈哑铃样生长,邻近骨质吸收及硬化边,CT误诊为神经鞘瘤。MRI上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误诊为血管瘤。结合本例实性硬膜外血管母细胞瘤上述CT及MRI影像表现,主要需与偏良性生物学行为的富血供肿瘤鉴别,包括神经鞘瘤、血管瘤、脊膜瘤、室管膜瘤等。①神经鞘瘤:最常见,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旺细胞,椎管内肿瘤较小时多呈卵圆形,较大肿瘤以沿着神经向椎间孔外呈哑铃状生长为特点,有完整包膜,邻近骨质可有吸收,组织学上分Antonia?A、B区,A区富肿瘤细胞,B区富黏液组织,易发生囊变坏死,典型者T2WI序列见“靶环征”,增强后多数不均匀明显强化。②硬膜外血管瘤:较少见,多呈椭圆形或梭形,累及范围较长,有匍行性生长的趋势,并且包绕脊髓,出血时T2WI序列有含铁血*色的沉积,增强后肿瘤强化明显。③脊膜瘤:好发高峰为50~60岁,女性多见,占80%,髓外硬膜下脊髓背外侧多见,硬膜外很少,多呈广基底与硬脊膜相连的椭圆形肿块,包膜完整,T1WI、T2WI呈等信号为主,易发生钙化,且较局限,很少累及2个节段,增强后强化均匀,可见“脊膜尾征”。④室管膜瘤:好发于圆锥,多呈类圆形,一般无流空血管影,增强时强化程度不及血管母细胞瘤。

实性血管母细胞瘤血管丰富,术中极易导致难以控制的致命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肿瘤较大者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尤其是脊髓长期受压且处于低灌注状态,肿瘤切除后灌注的恢复易导致脊髓水肿,甚至出血,形成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术前DSA可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数量及位置,不仅可指导手术方案,DSA栓塞可明显减少肿瘤血供,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DSA栓塞还可增加肿瘤周围组织血液供应,避免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发生,对于肿瘤巨大者可分次栓塞供血动脉,栓塞更彻底,降低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发生率[10],因此对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且肿瘤较大者术前行DSA检查意义重大。本例硬膜外血管母细胞瘤较大且呈实性,术前先DSA对肿瘤血管行栓塞处理,1个月后再次经DSA后发现仍有肿瘤供血血管,再次行栓塞治疗,患者于第2次栓塞术后3d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1?mL。术后3个月、16个月随访,无明显不适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当影像上硬膜外实性肿瘤沿着椎间孔呈哑铃样生长,CT上呈肌肉密度且有骨质吸收,MRI上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FS呈高信号为主,内见流空血管影,且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时,需考虑到血管母细胞瘤可能,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术前DSA对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尤其是肿瘤较大时意义重大,明确肿瘤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同时,选择性行肿瘤血管栓塞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引用:李伟大,傅春龙,赵奋华,等.椎管内硬脊膜外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累及椎体1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50(12):-.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网站b.qk.wmu.edu.cn

-

邮箱:wzyxyxb

vi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