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复制链接]

1#

中国,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足足有1.亿的人患有糖尿病。而在这1.亿人里面,至少有万人,在18到29岁之间;有万人,在30-39岁之间。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如不能早期诊断和防治,常发生致残、致命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并发症来袭前,有4个症状:

▲皮肤瘙痒

患者的血糖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太多,容易导致皮肤细菌滋生,更易发生感染,引起瘙痒等症状。这时要注意避免搔抓,不然会越来越严重,可以用冷水湿敷,,轻轻拍打,症状比较严重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痒药物止痒。

▲皮肤感染

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皮肤感染,这和血糖高有一定的关系,高血糖和尿糖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外周神经病变使得皮肤感觉下降,容易受伤,继发感染。

▲伤口难愈合

糖尿病患者一旦受伤,伤口会比一般人难愈合,甚至会溃脓、感染。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血糖过多,利于细菌繁殖,同时降低免疫力,导致伤口久久难以愈合,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局部坏死。

▲手脚麻木,感觉变差

如果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还可能引起围神经病变以及血管循环障碍,进而出现四肢麻木、刺痛,变凉,手脚感觉缺失等症状。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二、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mg/dl)。

糖尿病病人除常规体检项目项目外应加查以下项目:01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或用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

02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也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常规体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几乎要漏诊50%的糖尿病患者。

03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此项检查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协助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04糖化血红蛋白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作为对过去2-3月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种监测手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05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血浆HCY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有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HCY升高在糖尿病伴肾脏、视网膜损害,及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为严重。

06尿糖检查

尿糖的检查一直是每日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方法。

07尿酮体检查

当身体缺乏胰岛素时,不能利用葡萄糖做为身体能量的来源,只好分解脂肪做为燃料。在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酸性物质,叫做酮体,当产生的酮体超过一定水平时,由尿中排出即为尿酮,所以出现尿酮即表示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控制不理想。

08糖尿病并发症检查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会逐渐出现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大血管病、微血管病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造成本病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所在。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

(1)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的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况等有关。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等,它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可以引起很多眼部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状态的变化、虹膜睫状体炎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俗称“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如果得糖尿病超过10年,那么约有1/4的人可能得“糖网”;如果超过15年,可能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发生“糖网”;如果超过30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糖网”。

(2)肾病

约30%-40%的1型和20%左右的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20ug/min或30mg/24h可诊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在早期阶段,患者症状常不明显,一般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是其唯一表现,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患者常发展到尿中出现蛋白或是血肌酐已经升高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贫血、逐渐加重的肾功能损害,晚期可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衰竭者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在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有一半是糖尿患者。

(3)心脏病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另外,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压、血脂异常,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也要进行血压、血脂的监测。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第一杀手,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在我国,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威胁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患者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研究发现,糖尿病成人发生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比健康的人高2~4倍,而且病变更严重、更广泛、预后更差和发病年龄更早。

(4)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经损害表现,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表现为肢端感觉减退、丧失,或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尿失禁,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糖尿病神经病变除导致患者躯体不适外,还会导致糖尿病足和截肢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客观金标准诊断方法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如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严重,可能会需要截肢。调查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病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病程10年以上。

(5)周围血管病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而进行早期防治。

(6)微循环异常

糖尿病微血管病主要累及眼底、肾脏,也可以通过对甲襞进行微循环检查,间接推断全身微循环状况。

(7)牙病

以牙周病最为常见,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齿槽骨萎缩,久而久之,造成牙齿松动脱枯。因此糖尿病患者体检时还应该进行口腔科检查。

四、糖尿病的预防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