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速递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专题,张成 [复制链接]

1#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专题《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第6期本期特邀请医院张成教授作为专题组稿专家,精心组稿约稿,并撰写“专论”——

再论重视可治性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张成

医院神经科

近年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既往无法治疗的疾病目前已有特异性药物且有较显著的疗效。口服PTC可以改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的蹲起和行走能力;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可以使脊髓性肌萎缩症2型患儿站立和行走,但在疾病早期进行特异性治疗仍需强调。本文还对特异性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治疗后患者的营养、护理、康复等综合治疗阐述个人观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朱习影刘蕾张如旭

医院神经内科(朱习影、张如旭),健康管理中心(刘蕾)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系TTR基因变异致周围神经和多器官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极易误诊或延迟诊断,最常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为3~4年。ATTR?PN最初仅在几个流行国家或地区报道,随后的研究显示其为全球范围分布,迄今已有29个国家的病例报道,我国报道的ATTR?PN病例数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多种特异性药物研发批准上市,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需综合评估。本文综述ATTR?PN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指导临床。

骨骼肌磁共振成像在遗传性肌肉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宋佳庞咪李刚付俊马明明

医院医院神经内科

骨骼肌MRI是检测肌肉病变最清晰、准确的成像技术,近年广泛应用于肌肉病的诊断与随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肌肉病均有其特定的选择性肌肉受累模式,骨骼肌MRI显示的肌肉受累模式可以为肌肉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对不同遗传性肌肉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简要综述。

定量磁共振成像在遗传性肌肉病中的应用

梁颖茵黎规典何荣兴王倞张成

医院神经科(梁颖茵、王倞、张成),医学影像科(黎规典、何荣兴)

MRI可以无创性显示肌肉病理性质和损害分布模式,是肌肉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定量MRI(qMRI)技术的出现和后处理方法的进步,可以量化肌肉组成结构、机械性能、灌注等多种特性,有效扩展评估肌肉病理变化的潜力。本文综述qMRI技术在遗传性肌肉病中的应用前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

张悦张成李娟吴竞婧林东

医院神经科[张悦为进修医师(现在医院神经医学科)、李娟为进修医师(现在医院脑科病院神经内科)、吴竞婧为进修医师(现在贵州医院神经内科)、林东为进修医师(现在广东医院内科)]

目的报道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治疗与转归。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肢体僵硬、不灵活以及四肢不自主抖动,其二妹有类似症状。18F?DOPAPET显示双侧纹状体后部多巴胺代谢降低。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PRKN基因外显子12c.T>C(p.CysArg)错义突变以及LRRK2?41(MUT)GS和SNCA?2(MUT)A30P杂合缺失,为致病性变异。最终诊断为AR?JP,予多巴丝肼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但出现异动症,多巴丝肼减量并联合应用苯海索和普洛卡索,症状缓解,未见异动症和“开关”现象。结论AR?JP系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有效,与苯海索和普洛卡索联用效果更佳,可减少异动症和“开关”现象。AR?JP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铠李文武刘红仙孙浩李志宏褚嘉祐杨昭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铠,刘红仙,孙浩,褚嘉祐,杨昭庆);云南省楚医院神经内科(李文武,李志宏)

目的总结一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OPMD)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OPMD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6位家族成员行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分离,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TA克隆和Sanger测序,检测PABPN1基因变异特点。结果该OPMD家系中4位成员均于50岁后发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以吞咽困难为表现的咽部肌群受累。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Ⅱ3)及其二姐(Ⅱ2)、四弟(Ⅱ4)和五妹(Ⅱ5)均存在PABPN1基因外显子1(GCN)异常重复扩增,即(GCN)10/(GCN)13,在家系中呈现显性遗传模式,最终诊断为OPMD,该家系明确为OPMD家系。结论杂合子(GCN)13异常重复扩增是该OPMD家系成员患病之病因,临床症状在发现疾病中起主导作用,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遗传咨询提供主要依据。

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临床、肌肉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吴世陶刘方石伟伟张敏刘恒方

医院神经内科(吴世陶、石伟伟、张敏、刘恒方),护理部(刘方)

目的总结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与结果选择年1月至年1月在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晚发型GSDⅡ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抬头无力、四肢近端肌无力、肌张力降低、不耐受疲劳和呼吸困难,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均明显降低。5例患者肌肉组织HE染色显示多数肌纤维内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空泡样变性;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可见空泡内有大量蓝紫色颗粒沉积;高碘酸?雪夫染色显示4例空泡内糖原成分增多,1例空泡内糖原成分流失。GAA基因检测显示,5例患者共检出9个变异位点,4例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分别为c._delGAT(p.Metdel)缺失突变、c.G>C(p.ThrThr)同义突变、c.G>A(p.Trp*)无义突变、c.G>A(p.GlyArg)错义突变、c.G>C(p.TrpCys)错义突变、c.G>A(p.GluLys)错义突变、c.C>T(p.ArgTrp)错义突变和c.?2A>G剪切突变;1例为c.G>A(p.GlyArg)纯合突变,来源于母亲。其中,c.G>C、c.G>A和c.?2A>G系国内外首次报道。结论晚发型GSDⅡ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呼吸困难,血清GAA酶活性明显下降,肌肉组织病理学具有特征性,GAA基因变异主要为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G>C、c.G>A和c.?2A>G为新发变异,扩展了GAA基因变异谱。

FUS基因变异型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例

李想张慧媛张俭何志义

中国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双下肢无力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9个月,双上肢无力2个月,于年3月29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7个月前出现左下肢无力,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伴随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偶有饮水呛咳,未予治疗;2个月前出现双上肢无力,为求诊断与治疗,遂至我院就诊,门诊以肢体无力收入院。自患病以来症状平稳,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意识障碍,无抽搐发作,无恶心、呕吐,无视物不清、视物成双及耳鸣等症状与体征。精神状态尚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异常变化,既往身体健康。其父年末(42岁)曾因吞咽困难就医,外院体格检查显示舌肌萎缩,四肢肌力尚可,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未行基因检测,后因肌力减退、吞咽困难无法进食,年末(44岁)死于极度营养不良。患者及其母均否认其他家族成员有类似症状或疾病。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一家系

杨云鹏刘佳王鲁宁

云南省大医院神经内科(杨云鹏);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内科(刘佳);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王鲁宁)

先证者女性,41岁。主因头晕、行走不稳、言语不清4年并进行性加重2年,于年5月2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步态不稳、步基增宽等症状,但尚能独立行走,同时伴有言语不清,语调、语速改变,近2年来不仅新增饮水呛咳,而且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多次于外院就诊,均以脑供血不足而予血塞通、天麻素等药物治疗,但病情仍不断进展,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遂至我院就诊,门诊以头晕原因待查收入神经内科。自患病以来,精神稍差,睡眠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PARK2基因变异致早发型帕金森病一例

李茂林曾涛冯芹王淳

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男性,44岁,中专学历。因右侧肢体抖动、行动迟缓8年,加重10余天,于年6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右下肢行动迟缓,右上肢摆臂动作减少,洗脸、系纽扣、穿衣等精细活动缓慢,其余活动正常,无日间症状波动,无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外院门诊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予吡贝地尔50mg/次、3次/d和金刚烷胺0.10g/次、3次/d口服,症状改善不明显,故未坚持门诊随访。入院前10天症状加重,右上肢抖动明显,双下肢行走缓慢、拖曳。为求进一步诊断,至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体格检查:卧立位血压正常,表情淡漠,言语清晰,对答切题,计算力和记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各向眼动充分,无眼震,未见角膜K?F环;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软腭上抬好,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无饮水呛咳;四肢无肌萎缩,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正常,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右上肢摆臂动作减少,四肢深浅感觉和共济运动正常,病理征和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于正常值范围。心脏、腹部、泌尿系统超声未见异常,膀胱残余尿量45ml。肌电图无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头部MRI未见明显异常。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一部分(UPDRSⅠ)评分为1,UPDRSⅡ评分10,UPDRSⅢ评分27,UPDRSⅣ评分1;Hoehn?Yahr分期2.5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7,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为2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8,提示轻度抑郁。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ml,送检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行帕金森病相关基因检测,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结果显示,患者存在PARK2基因外显子2、3和4杂合缺失(图1)。进一步行多巴丝肼(美多芭)试验,最佳症状改善发生于服药后第2小时,UPDRSⅢ评分自基线的27降至13,最佳症状改善率为51.85%(14/27)。临床诊断为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遂予以普拉克索0.mg/次、3次/d,多巴丝肼0.g/次、3次/d和金刚烷胺0.10g/d口服,运动症状逐渐改善。患者共住院12天,出院时运动迟缓改善;出院后2周门诊随访时偶有轻度右上肢抖动,暂未调整药物剂量。目前仍在随访中。

/End.

此外,本期还刊登了临床病理报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栏目的精彩文章,以飨读者。

本文由CNKI科研空间编辑发布

——查看往期汇编——

小科推荐

学术速递

硕博趣事

资讯池

学汇知网

原创保护声明:

CNKI科研空间致力于传播优质内容,转载时会在保证原意的基础上做内容的删改,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修正。让我们一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