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疗动态ldquo千里寻医求良方 [复制链接]

1#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697.html

近日,医院脑病科四区(通州院区)收治了一名瘫痪在床的老年患者。据了解,这名患者并不是一般的脑中风患者。71岁的G女士(化名),两月前出现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因未第一时间到院诊治,病情逐渐进展,导致不能走路且瘫软在床。患者及家属不远千里,为求能重新站立遂慕名找到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马洪明主任医师,并于年5月入住脑病科四区病房进行系统治疗。

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缓慢起病,进展加重,既往长期慢性胃炎,胃部息肉切除病史等,查体周围神经病变、病理征、感觉性共济失调,医师们初步怀疑G女士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为其尽快完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明显降低,并有叶酸缺乏、巨幼细胞贫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脊髓MRI可见胸12后索及侧索对称性T2WI高信号,轴位表现为“倒V征”。查内因子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胃泌素17升高明显、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比值降低。确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G女士到院就诊已是发病两月以后,为了让患者能“站起来”,脑病科四区治疗团队立即为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西医及时予以患者大剂量维生素B12肌肉注射、口服铁剂、叶酸等规范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医师们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眩晕团队学术带头人马洪明主任医师从中医角度,结合患者面色萎*,纳少,气短,舌暗淡,苔白,脉细、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等症状,考虑G女士属于“血痹”范畴,正如《金匮要略》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予*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该患者气虚乏力症状明显,重用*芪30g-90g,增其补气固表之功。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G女士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症状明显改善,中药守方服用。随着天气渐热,患者却自觉怕冷明显,在别人穿短袖的时候还要穿毛衣,自觉手足发凉,夜里经常要盖棉被睡觉。同时睡觉时还出冷汗,汗出湿透衣服。马洪明主任医师再次查体,考虑患者存在恶寒自汗出,体虚表阳不足,需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予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是治疗太阳病发汗太过、汗出不止证的常用方剂,主要以四肢微急、腹痛、身痛不仁、难以屈伸、手足厥冷等为辨证要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汗出畏寒、大汗亡阳、房后伤风等。经服药后7付后,患者疗效显著,出汗、恶寒症状改善明显,终于减少了衣服,换掉了棉被。

目前G女士诸症减轻,已无出汗,恶寒轻,口干,无口苦,结合患者舌暗红,发干,苔白,寸脉细,尺脉沉弱,考虑患者高龄,存在肾精不足、肾阳虚,于前方减少敛汗药物,加大附子用量至15g,并重用生地、山萸肉,以温阳补肾精。马洪明主任医师根据之前应用生地、山萸肉的临床经验,指出“生地*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两者对于肾阳虚兼有肾精不足的病人,屡有奇效,取其阴中求阳”。地*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味甘寒,主折趺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通过中西医药物治疗,配合专业的针灸及系统的康复训练,G女士目前已能下床活动。从最初的不能行走,到现在已能独立行走40米以上。患者的脸上每天洋溢着笑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站起来走路。

医院脑病科四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思维和中医特色治疗,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治疗体系。今后,他们将继续发扬中医特色使更多的患者获益,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脑病科四区刘言祥

审核:李庆斌马洪明刘丽娟

审阅:龚燕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