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前卫的学习窗”这里是”人体的奥秘“神经系统的概述
上篇我们了解了人体的12对颅神经都是从脑干发出来的,它们管理支配头面部和颈部。脑干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个部分。知道了延髓的神经核团有薄束核、楔束核和锥体束等;中脑分为顶盖、被盖、红核、黑质及大脑脚等;脑桥分为脑桥被盖和基底部的名词归属;又从很多综合征的体征表现中知道了如果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或锥体束受到病灶损伤波及后都有可能会导致对侧偏瘫等。
我们这篇学习一下小脑。
小脑的位置在脑干的后面,在端脑的下方,是后脑中体积最大的部分。小脑同大脑一样也是有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小脑的中间部分形似蠕虫,被称为小脑蚓。小脑位于颅后窝(俗称后脑勺)内,被小脑幕(小脑幕为幕状硬脑膜褶皱,将小脑与端脑分开)覆盖。
从种系发育上,小脑分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
古小脑——在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中固有存在,对应人类的就是绒球小结叶,又叫“前庭小脑”。古小脑在控制身体平衡与眼球运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平衡障碍:前庭小脑受损会造成病人站立不稳、步态不稳、步态蹒跚、跨步过宽,呈醉酒状。眼肌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小脑性眼肌运动障碍表现为对运动目标和静止目标的凝视障碍。结果可引起注视跟踪的持续性以及视向性眼球震颤、反跳性眼球震颤、振动性眼球震颤及眼球扑动。旧小脑——旧小脑存在于爬行动物和鸟类中。旧小脑由前叶的蚓部、锥体、悬雍垂与副绒球组成。由于它主要接收来自脊髓的传入,又称“脊髓小脑”。旧小脑主要控制肌张力。脊髓小脑受损时,可出现行走和站立障碍,迈步不稳较站立不稳明显。病人跨步过宽,呈共济失调步态。新小脑——新小脑由蚓部的中部和小脑半球的大部分组成。由于它接收来自脑桥的投射,又称为“脑桥小脑”;也被叫做“大脑小脑”。由于是进化后的小脑,因此它协调肢体的精细动作。随意运动严重障碍:四肢共济失调和协调不能,个别出现辨距障碍、协同失调、轮替运动障碍和意向性震颤。反跳现象:例如让病人使尽力气压向检查者的手,当检查者突然抽回手时,病人不能立即收力。肌张力减退和反射减退:急性小脑半球损害后,被动牵拉时肌阻力减退。
小脑表面与大脑表面不同,有许多细窄的、有规律性横行脑回,叫“小叶”。它从形态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小脑前叶、小脑后叶以及绒球小结叶。
小脑由灰质(核团)和白质(髓质)组成。位于外周的皮质及内层的髓质,在髓质内埋藏有各种神经核团。在小脑深处,延髓与脑桥水平的位置共有4对小脑深部核:顶核(内侧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其中齿状核是最大的一个。
小脑通过三对小脑脚与脑干连接,嘴端的小脑上脚(结合臂),小脑中脚(桥臂)以及尾端的小脑下脚(蝇状体)。小脑上脚和小脑下脚都具有传入和传出纤维,而小脑中脚只有传入纤维,没有传出纤维。
小脑上脚连接中脑,主要包含传出纤维,只有少数的传入纤维。
腹侧脊髓小脑束——传递来自中胸髓以下水平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性信息。顶盖小脑束——传递听觉和视觉信息。三叉神经小脑束——传递来自中脑的本体感觉和来自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触觉信息。篮斑小脑束——运载来自蓝斑核的纤维。(注:篮斑是属于脑干的一个神经核团。篮斑是脑中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部位。)
小脑的传出纤维主要部分经过小脑上脚,它们起源于小脑神经核团,主要进入对侧丘脑、对侧红核及网状结构内。小脑上脚的传出纤维包括齿状红核束、齿状丘脑束和罗素钩状束。
小脑中脚是三个脚中最大的,只负责传入纤维。它连接到脑桥,并主要传递脑桥小脑束的传入纤维。
小脑下脚与延髓连接,具有传入和传出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传递主要来自躯干和同侧下肢的本体感觉和外感受信息。楔小脑束——传递来自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性信息。橄榄小脑束——传递来自对侧下橄榄核的躯体感觉信息。前庭小脑束——传递来自身体两侧的前庭感受器的信息。小脑下脚的传入神经纤维还包括有网状小脑束、弓状小脑束、三叉小脑束等。
小脑下脚的传出纤维主要是小脑的前庭通路,并组成顶核桥延束,它被称为近蝇状体的单独路径中走形。其他传出通路是小脑网状通路。
小脑的功能主要是控制自主运动的速度、方向、幅度和力量,并通过前庭联系纠正和调整身体直立姿势。小脑的损伤不涉及皮质-脊髓和脊髓-皮质的重要通路,因此,不会伴有瘫痪或感知障碍。
小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肌张力减退、共济失调、小脑性构音障碍、震颤、眼球运动障碍、非运动性表现以及一些小脑综合征。
肌张力减低(hypotonia)多伴发于急性小脑半球的病变,而在慢性病变中少见。肌张力减低在小脑病变的同侧,且上肢近端较明显。患侧肢体对被动牵拉的阻力降低,并经常表现出摆动样肌牵张反射,此反射也可以是降低的。小脑疾病主要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连续收缩的时间设置受损所致。共济失调被认为是小脑最显著的特征,是指平衡地执行自主运动的动作障碍,引起肌肉的不协调或平衡受损,使动作在速度、幅度、力量和时程等方面出错误。在缺少小脑的抑制和调节影响时,起源于大脑运动皮质的技巧性动作就变得不准确和控制不良。共济失调可以影响肢体、躯干和步态。发生在小脑疾病的构音障碍一般是以清晰发音和韵律异常为特征。小脑性构音障碍表现为断续言语、发音含糊不清、不连贯的、爆发样、迟疑的、缓慢变化的腔调和讲话混乱。理解力仍保持完整。
小脑病变影响齿状核的病变引起出现在活动时的动作性震颤,也可以出现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由红核、齿状核丘脑通路和下橄榄体病变引起的震颤是以静止性、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组合为特征。Wilson病的患者可以有震颤或共济失调性辨距不良。
眼球震颤是凝视诱发的、上跳性、反跳性和异常的视动性眼球震颤可见于小脑中线病变。周期性交互性眼球震颤见于悬雍垂和小结的病变或者累及其与与脑干前庭神经核联系的病变。下跳性眼球震颤可见于累及前庭小脑的小脑中线后部病变。位置性眼球震颤可出现于后颅窝肿瘤的患者。视觉辨距不良是一种在随意性扫视时共轭性超过目标或未达到目标可见于小脑中线或外侧的病变。
小脑在调节复杂的非运动性行为,包括不同方面的认知、学习、记忆和语言功能的作用正在越来越被阐明。
一般来说,累及小脑中线的疾病主要影响躯干的肌肉系统和身体的平衡。相反的,主要累及小脑半球的疾病主要是同侧的手指和下肢的随意运动受损的功能缺失。小脑综合征(cerebellarsyndromes)可被分为嘴端蚓部综合征(前叶)、尾端蚓部综合征(绒球小结叶和后叶)、小脑半球综合征和全小脑综合征(全部小脑脑叶)等。小脑梗死是由小脑血管的血栓性或栓塞性闭塞所致。临床表现和导致的功能缺失是与受累的特定血管和侧支循环的状况有关。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肢体笨拙、构音障碍、复视和警醒水平降低。诊断有赖于对眼球运动、协调性和步态的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