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灸疗法,绿色自然主要作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926821433823929&wfr=spider&for=pc


  艾,一味中药,为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五月采集,叶入药用。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疗用最好的原料。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疗的原料最为适宜。而上好的艾草以湖北蕲州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次之是湖南临湘药姑艾、广州越秀山下的红脚艾、浙江海宁的海艾、河南汤阴的伏道艾等。


  


  艾叶性温芳香,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通十二经之气血,有回阳固脱之效。内服治疗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艾叶用于灸法,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肌体深部,温经散寒,散瘀止痛,使人有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养生保健。


  近代对于灸法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能够活跃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却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有学者研究还发现:灸法能抗休克、抗感染、抗癌,对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乙肝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活跃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特别是经灸后T淋巴细胞高值可以降低,低值可以升高,说明艾灸有双向调节免疫作用。灸法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不论病体、健体都可以使用,尤其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对多病老年人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


  


  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1、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脾阳灸法采用上等陈艾,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肌体,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经闭、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


  艾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脾阳灸法所用之陈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温补益气,回阳固脱:艾灸疗法具有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艾灸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


  禁忌


  1、大醉、怒、惊、恐。过劳过饱禁灸。


  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3、妇女行经期及孕期慎灸。


  4、有创伤者慎灸


  艾灸综述


  艾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早在《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论述,说明灸疗法具有独特功效。白眉就近10余年的艾灸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与研究


  1.1、内科病症


  (1)肺系病症,观察雀啄灸(肺俞、大椎、定喘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以探讨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内在机制,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隔姜灸神阙治疗支气管哮喘,灸治后NK细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进行隔蒜灸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灸治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得到纠正。对部分人群的肺俞、尺泽施以温和灸,研究艾灸对正常人肺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灸后实验组的肺活量明显增加。


  (2)心脑系统病症,进行了“隔药灸改善心肌缺血及对甲皱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用自制药饼贴敷至阳穴,并施以艾灸治疗心肌缺血,结果显示本疗法对改善缺血有较好疗效,同时大部分患者甲皱微循环指标有明显改善。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获满意疗效。运用直接灸治疗虚证头痛,肾虚者,先用艾条温和灸命门10分钟;气血亏虚者,则先温和艾中脘穴10分钟;然后于百会、囟会处施麦粒灸,并酌情配以针刺心、肝、脾、肾等背俞穴,疗效满意。


  (3)消化系统病症,笔者观察了温灸(天枢、脾俞、阴陵泉、足三里、百会)对脾虚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提高脾虚泄泻患者免疫细胞,降低有害细胞的复制率;用自拟扶正健脾药饼(黄芪、川芎、党参、白术等)施艾炷灸(足三里、关元、中脘、血海),并与单纯饼(淀粉制成)灸组对照,临床观察证明,其确有改善脾虚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纯饼灸组。笔者临床研究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胃溃疡患者血浆cAMP的影响,艾灸治疗后血浆cAMP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神阙穴敷自制健脾软膏加灸治疗病毒性乙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硬化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笔者研究艾灸大椎、神阙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仅可显着地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使糖尿病人的空腹及糖刺激后血中C肽及胰岛素均增加,而且胰高糖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抑制了α细胞的分泌使病情得以改善。


  (4)泌尿系统病症,“隔药灸结合血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显示;肌酐含量较治疗前显着下降,且神疲、乏力、腰酸等症状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24小时尿量增加,提高了透析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肾气不足型遗尿患者的关元、命门穴作隔药饼灸,并与中药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隔药饼灸组优于中药对照组。


  (5)风湿性疾病,雀啄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与青霉胺组对照,灸组疗效高于青霉胺组;血红蛋白、粘蛋白等临床指标观察,雀啄灸治疗后有较明显改善。采用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后血浆亮脑啡肽、白介素Ⅱ、NK细胞活性均有显着性变化,且与疗效呈正相关。用督灸(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并使之发泡)治疗疑难病强直性脊柱炎,结果显示,病人免疫机能亢进者,督灸后呈下降趋势;免疫机能低下者,督灸后呈上升趋势,并且炎性指标的改善也与上述变化同步。表明具有调整病体趋向平衡的双向调整趋势。艾灸(大椎、曲池、阴陵泉、丰隆)对风湿性疾病降血沉的临床观察”表明,本疗法可明显地控制血沉增速,使之下降,症状消失。


  此外,隔姜灸、艾条温和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均有升提白细胞的作用,且治疗组作用明显,对改善临床症状亦有较好效果。为临床化疗患者再次用药提供了机会,但其机理不太明确,有待于深入研究。


  1.2、皮外科病症


  以艾条悬灸患处治疗皮肤表浅溃疡,一般创面经2次治疗(每次20~30分钟)即可明显好转,3~5天可愈,最多不超过7天。在外伤创口消毒换药后,用纯艾条对准创口回旋灸和雀啄灸法调治,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艾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链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灭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灭作用,同时发现纯艾条的抗菌作用优于药艾条,而药艾条的活血之力则优于纯艾条。故用药艾条治疗Ⅰ度压疮,用纯艾条治疗Ⅱ,Ⅲ,Ⅳ度压疮。用瘢痕灸、梅花针加艾条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疗效满意。用艾卷回旋温和灸肛门周围瘙痒区域,治疗肛门瘙痒症72例,总有效率83%,其中3次熏灸奇痒明显减轻者40例。采用着肤灸、隔姜灸或悬灸“痔点”(在腰部的肾俞到大肠俞之间寻找瘀点)治疗痔疮,疗效满意。以艾条温和熏灸嵌顿内痔后,肿胀明显减轻,并且还纳容易。


  1.3、妇科和男性科病症


  笔者进行了艾灸治疗排卵障碍的临床观察,主穴取关元、子宫、三阴交肾虚者加肾俞,肝郁者加肝俞,痰湿内阻者加脾俞、丰隆。结果显示,艾灸疗法促进排卵达到几乎与中药相同的疗效。隔药灸治疗痛经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隔附子饼灸(关元、石门、八髎)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尤为显着。隔盐艾炷灸神阙20壮,配以艾条悬灸(足三里、血海、至阴与三阴交、气海、大敦交替应用,每穴20分钟),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5例,总有效率88%。以艾叶加苍术灸中脘、天突、内关、巨阙、神门、足三里,治疗妊娠呕吐,疗效满意。同时艾灸双侧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43例,总有效率86%。临床观察发现,本法对经产妇较初产妇效果佳,以妊娠7个月者成功率最高。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男科和妇科疾病,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手段。采用温针治疗本病,通过催导温热感传,疗效明显增强。用温针治疗阴缩症、用温针治疗功能性阳萎均获满意疗效。


  1.4、骨伤科病症


  笔者用温针治疗肩周炎,痛阈测定显示,治疗后患者示痛时间延长。从肢体血流图的变化可以看到,治疗前患侧肩部波幅高于正常,而健侧低于正常,两侧对比波幅差较大;治疗后高者下降,低者提高,均趋向于正常水平。把麦粒灸放在点有大蒜汁的肱骨外上髁部最敏感压痛点上,1次3壮,直接灸治肱骨外上髁炎50例,总有效率96%。温针(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八风、足三里)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并与秋水仙碱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用3年陈艾加少量透骨草制成艾炷,直接灸肾俞、膝眼,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痛56例,有效率94.4%。温针(上关、下关、听宫)治疗下颌关节弹痛及隔姜灸涌泉治疗跖痛症,疗效均满意。


  1.5、五官科病症


  笔者采用“三线灸”(悬灸颈段任脉、胃经)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性加灸少商,慢性加灸太溪,并指出如热力深达病位,效果最佳。隔药饼(补中益气丸)灸百会、膻中及眼周穴位,治疗眼型重症肌无力30例,总有效率90%。将两支艾条一起点燃,重灸翳风穴治疗青少年面瘫,并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明显优于对照组(74.2%);先用皮肤针叩刺(阳白、颊车、地仓和太阳、牵正、颧髎交替应用),再在穴位局部施以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亦佳。


  1.6、艾灸在急症中的应用


  灸法以其效速力宏、简便实用而倍受历代医家的推崇,为古代急病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白眉认为若正确辨证、施灸得当,对于众多急症,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如灸百会治低血压之晕厥;艾灸双侧断红(奇穴)和隐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运用麦粒灸并使之发泡成功地救治了失血性休克、自发性心绞痛等急重症。


  2、结语


  近年来,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发展迅速,已广泛运用于包括急症在内的临床各科病症。为进一步拓宽艾灸的发展和应用范围,下列问题值得重视。


  2.1、关于艾灸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部分学者在进行艾灸疗法临床应用的同时,实验研究亦颇为丰富,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今的实验研究多为一些终末指标和现象描述,重于现象的观察而略于机理的探讨,如艾灸效应的产生机理及物质基础等问题仍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


  2.2、关于艾灸的刺激量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愈”,因此临床上掌握刺激量的大小是取效的关键之一。从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人们均认为艾灸的疗效与刺激量有关,即与艾炷的大小、壮数、时间及病人的耐受度有关。但临床应用悬殊较大,如灸治时间从每穴5~6分钟至30~40分钟不等,壮数从3~5壮至数十壮,乃至百余壮。故最佳刺激量的壮数、灸治时程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