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后台回复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的销售超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01、集中营经历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每个阶段显露的症状各不相同。我们就先从这几个阶段,来了解一下这些囚徒面临的是怎样的苦难和恐惧。
1、犯人的心理阶段
收容阶段:恐惧
在集中营中囚徒面临的不仅仅是恐惧和饥寒交迫,外人对于囚徒之间为了生存的残酷斗争一无所知。这是一场为了每天的面包、为了生活、为了朋友的斗争。在弗兰克尔刚进入集中营的时候,除了极度的恐惧,你并不会有其他什么感受,因为你不会知道接下来是死是活。
精神病学中有一种被称作“暂缓性迷惑”的状态。被宣布处决的人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死刑可能暂缓执行的幻觉。他们抱着这种希望,相信最后的结果不至于太糟。囚徒们胖乎乎、红润润的面庞就是对他们是极大的鼓舞。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人是经过特别挑选的“精英”。
跟弗兰克一起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排着队等着挑选。有的人可能会幸存下来,而有的人可能就会被送到不知道什么地方。这是第一次挑选,也是生死攸关的判决。经过这次判决,在这批被转移的人中,大约90%的人要走向死亡。
当天晚上,弗兰克问一个早一点来到集中营的狱友,被分到左边的人去了哪里。狱友指向了几百米外的烟筒说,“你可以在那里见到他们。”烟筒里冒出一串串火苗,“你的朋友飘向了天空。”那竟然是焚尸炉的烟筒。
从那一刻起,囚犯就不得不逐渐适应这种极端的状态,直到习惯为止。在这里没有财产、没有手表,他们唯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活下去。在集中营里,每个犯人除了身体,已经一无所有了,当你已经几乎失去生命,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再害怕死亡。度过最初的几天后,集中营中的新囚徒连*气室都不怕了。
有一天,一个老囚犯偷偷地遛进了弗兰克的棚屋,告诉他们一些注意事项。说“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刮脸,不论要用锋利的玻璃,还是用最后一块面包换刮脸用具。只有如此,你才能看起来更年轻,而且,刮脸还会使你脸色红润。
想活下来,你唯一的办法是,看上去能干活,精神十足,身体健康。如果你脚后跟起了个水泡,走路瘸了,*卫*看见你这样,就会把你招到另一边。第二天,你就肯定要被送进*气室。那些看起来可怜兮兮、落魄潦倒、体弱有病、不能干体力活的人或早或晚,就会被送进*气室。要切记:刮脸,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你就不用怕*气。
这个老囚徒指着弗兰克对其他人说,“他看上去就是会被选中的人,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弗兰克只是笑了笑。他说这种让人出乎意料的反应在不正常的环境里反而是正常的。大多数犯人会出现一种好奇心,是一种对自己能否脱险,是粉身碎骨还是仅仅受点轻伤的好奇。迫切地想知道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
弗兰克的反应就是这种旁观者视角,看看自己能忍受多长时间不刷牙不洗澡、严重缺乏维生素、一天只有一片面包、睡眠不足,但事实上他们依然活了下来,肠胃还比以前健康了。
适应阶段:冷漠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情感就像进入了一个死亡状态。进入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这个囚徒的眼睛将不再躲避这一切。由于情感已经麻木,他看到什么都只会呆呆地站着不动,看着同伴死亡、被*打无动于衷。一个刚刚还在跟自己交谈的人,没过多久可能就变成一具尸体被拖走。
在搬运尸体的时候,囚犯只关心这个死人身上的鞋子是不是比自己的完好一些,好换下来自己穿。很可能一觉醒来,你会发现有些人并不听从看守的指挥爬起来干活,只是躺在那里抽仅剩的一根烟,不管看守怎么抽打他们,他们也不会动弹,这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死亡状态,结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被送到*气室。
在这个阶段的囚犯任何事情都不会打动他们,最多会盼着自己能够生几天病,生病是非常幸运的事,因为你可以干几天轻松的活。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迟钝、对任何事都不关心。其实这正是人在极端环境下自然生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因为人们无望摆脱这种渺茫的状态,所以用冷漠的外壳把自己包裹起来,让自己的感受力变得迟顿一些,免得受到外界刺激。这时候人们的身体和思想已经退回到了原始水平,一有机会,就会在一起讨论食物问题,用幻想暂时填满饥饿的肠胃,就连每天分到的唯一一片面包,囚犯们都会正儿八经地讨论,是应该一次吃完还是分成几份吃,可想而知,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匮乏到了什么程度。
解放阶段:恢复
被解放之后犯人如何才能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呢?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来后,他们并不相信自己已经自由了,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也就是说一切就像是在做梦,反而不真实。这些人并不会立马感到快乐,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要慢慢的重新培养这种能力。
如果说得到解放的犯人不再需要精神抚慰了,那是错误的。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得到解放,反倒面临着某种危险,尤其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突然消失的情况下。这种危险就是心理的减压病。正如潜水员突然离开潜水舱会损害他的身体健康一样,犯人突然从高度紧张的集中营得到解放,也可能遭受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损伤。
这一心理阶段,资质比较愚钝的人不太容易摆脱集中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残忍行为的影响。获得自由以后,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随意而轻率地运用自己的自由了。对他们来说,唯一改变的是现在他们由被压迫者成了压迫者。他们是暴力和不公的施予者,而不是接受者。他们痛苦的经历成了为所欲为的借口,这种情况在小事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比如,有一回,弗兰克跟一个朋友穿过农田正朝集中营方向走,突然到了一块长着绿油油庄稼的田地。我本能地想绕道走,但他拽着弗兰克的胳膊,径直从地里穿了过去。弗兰克说不该践踏青苗。结果他生气了,恼怒地瞪了我一眼,吼道:“你甭说啦!他们夺走了我们多少东西?我老婆和孩子都被*死了,更别说其他了,你却不许我踩几根庄稼!”他在加倍报复社会。
除了这种道德出轨以外,从集中营出来后的犯人还可能面临理想的破灭,等待他的家人已经不在了,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这时候我们发现苦难还没有结束。这一关是最难过的,也急需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才能恢复。
2、意义疗法
简单地说,意义疗法就是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意义疗法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某些精神卫生学说主张人最需要的是平衡(生理学术语称为“体内平衡”),这种说法是错误和危险的。弗兰克认为,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才是必要的。
比如,我们来看看“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
那为什么说紧张有利于精神健康呢?因为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
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我们不应该认为这只有在正常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它对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个体来说更为有效。
比如,有一个在集中营的犯人,梦见年的3月30号,战争就能结束,因为这个梦,他充满了希望,他相信这个梦正是上帝对他的启示。但是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并没有战争结束的消息,到了3月29日,他突然发高烧陷入了昏迷,结果第二天就死了。
突然失去勇气,导致他免疫力急剧下降,结果引发了潜在伤寒的发作。在年的圣诞节到年元旦之间,集中营中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多数犯人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但是希望的破灭,让他们越来越绝望,这严重削弱了他们的抵抗力,导致许多人死亡。
而那些身体虚弱的人,比看似强壮的人生存能力更强,就是因为他们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成了丰富的精神生活,这给了他们无限希望。所以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响。
弗兰克认为,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这就是意义疗法的内涵。
02、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在书中按照意义疗法,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爱某个人吧;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1、创立某项事业
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这个事业一定是让你觉得有意义的。弗兰克认为,成功和幸福,是在你投身事业之后自然获得的,它是一种副产品,你越想要得到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意义疗法就不一样,一旦你找到了意义,你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成功与否也不再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
2、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
即便是面对不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比如,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弗兰克咨询,说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弗兰克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弗兰克说:“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离开了弗兰克的办公室。
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那么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3、爱一个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意义疗法中,爱不是被解释为仅仅是性欲和本能的副现象。爱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性的副产物,相反,性是被称作爱的最终合一这种体验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集中营时,有一次弗兰克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被看守拿着枪托驱赶着前往工地,脚上的冻疮让他每走一步路都非常艰难。但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他唯一的希望是妻子可以在集中营中比自己过得好些,不会经历这些事情。就是这个时候,他突然领悟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对一个人的爱是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的。无论爱人是否在场,是否健在,都不影响爱在精神层面的含义。在集中营这种生活极端匮乏、人们高度紧张并且一无所有的时候,哪怕是对爱人片刻的思念,就可以让人领悟幸福,获得精神的满足。弗兰克对妻子的爱和思念,也是他在集中营中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弗兰克把爱定义为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
最后的话:
意义疗法强调的是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看待事情,自由的选择,面对任何苦难不应该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也不要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或者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