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非条件反射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2.人在激动时,往往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较强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较弱
3.右图是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电位1是突触后膜上K+大量外流导致的
B.神经递质只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主要与膜上磷脂的结构有关
C.发生电位2很可能是突触后膜阴离子内流的结果
D.神经递质释放后以胞吐的形式到达突触后膜
4.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记忆过程可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和第二级记忆三个阶段
5.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会下移
C.图2中B点Na+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Na+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图1中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6.下图是A、B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释放⑥的方式是胞吐
B.细胞B一定是效应器中的肌肉细胞或者腺细胞
C.⑥与⑦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结构④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细胞A
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
B.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
C.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
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但不能对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8.图甲是测量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R表示记录仪器,S是一个电刺激器;图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若将R放在②处,在④处用S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各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
甲
乙
9.(不定项选择题)下图中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丙是图乙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
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图丙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图丙中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10.(不定项选择题)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
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发生变化
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l-同时内流
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
二、非选择题
11.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时,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已知屈肌反射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M、N、E、F表示神经元,ab段表示一段神经纤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E神经元接受了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
的通透性加大,使
加大,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
(2)假设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
。
(3)当发生屈肌反射时,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
,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
(用“a”“b”和“→”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
(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
。
12.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也存在差异。下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成分是
;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
(填“K+”或“Na+”)通道。
(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
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
(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
。
(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
。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
。
(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
的效率。
答案:
1.B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A项错误。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项错误。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D项错误。
2.A 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
3.C 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A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这与膜上蛋白质的结构有关,B项错误。发生电位2很可能是突触后膜阴离子内流的结果,C项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D项错误。
4.D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
5.D 图1中b为动作电位,而图2中的A点为静息电位,A项错误。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则在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Na+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会下移,B项错误。图2中B点Na+通道开放是受一定强度的刺激的结果,而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项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项正确。
6.B 题图中⑥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是胞吐,A项正确。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细胞或者腺细胞,也可以是神经细胞,B项错误。⑥神经递质与⑦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项正确。在结构④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迅速降解或回收进前一个神经元,D项正确。
7.D 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8.B 图乙中,由③(神经节)和突触的结构特征可以判断①是感受器,⑥是效应器,在④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②处不会有电位变化,即R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而效应器可以发生反应。由于反射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故该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
9.AC 由图丙可知,神经递质由A神经元释放,作用于B神经元,因此可判断图甲中所示的兴奋传递方向是A→B,A项正确。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B项错误。图丙中的a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项正确。图丙中的b是a的受体,如果a不能与b结合,则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项错误。
10.ABC 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储存,A项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项错误。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项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故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项正确。
11.答案:(1)抑制性 K+(或Cl-) 内负外正的膜电位差
(2)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受体类型不同或E神经元表面没有M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受体)
(3)局部电流 a→b 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解析:(1)由题图可知,E神经元连接的是伸肌,而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会发生屈肌反射,则伸肌反射受到抑制,原因是E神经元接受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K+(或Cl-)的通透性加大,使内负外正的膜电位差加大,使得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2)假设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3)在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局部电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a→b。
12.答案:(1)组织液 Na+
(2)突触后膜 阴 载体蛋白
(3)化学信号→电信号 负电位 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负 突触传递(或兴奋传递、神经调节)
解析:(1)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故图1中离子通道甲为Na+通道。(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由A处的兴奋不能传递到B处可推知,离子通道乙的开启会导致阴离子内流,从而阻止兴奋的传导。由题意可知,Gly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故题图中结构①应为运输Gly的载体蛋白。(3)在突触后膜上实现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处细胞膜外表面电位为负电位;某药物阻止NE(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将使NE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NE能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释放,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效率,使神经调节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