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痛,又称为“厥阴头痛”“巅顶痛”“头囟痛”常以胀痛、跳痛、头晕、头昏为主要表现,感冒、高血压、颈椎病、脑部肿瘤等因素都可以引发头顶痛。头顶痛与前头痛、偏头痛(缓解治疗这两种头痛的方法我已分享,这里不再赘述)诱因相似,但由于疼痛部位、经脉循行不同等原因,缓解治疗方法自然大相径庭。
头部位于人体最上部,而且头部一般为圆球形,符合古人“天圆地方”朴素辩证的阴阳哲学思想,《*帝内经》也把人体生理结构与天地相参照,将头比作“一身之天”,而人体上为阳,下为阴,所以位于人体之巅的头部才被称为“诸阳之会”。“诸阳之会”是指人体所有的六条阳经都会上达头部,使五脏六腑的精华上注于头部,才使得我们头目清利、神清气爽。而头顶更为阳中之阳,其精化气、气生神的作用更加强大,一旦头顶部被风、寒、情绪等内外因所侵袭,则会出现精亏神衰,疼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就会接踵而来,是故头部又有“精明之府”之说。
头部尤其是头顶,经络集中、腧穴密布,又与心、肾、脾等脏器关系密切,这对缓解治疗头顶痛无疑加大了的难度,那我们又该怎样选取穴位呢?《胜玉歌》有载“头痛眩晕百会好”,百会穴是六阳经、督脉和厥阴肝经的交汇处,故名百会。它位于颠顶,两耳连线与身体正中线交点,应于天,为清阳之会,它好比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大有一通百通之势,可升清降浊,清利头目,升阳固脱,而百会又通督脉,督脉又为阳脉之海,更可起到温阳滋阴的功效。所以我们百会穴作为缓解治疗头顶痛的局部用穴当之无愧。我们用手指轻扣,以温柔的方式代替针灸针去刺激百会穴,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改善头顶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从而调节大脑神经功能,达到缓解头顶痛的目的。
百会穴还能缓解神经衰弱厥阴肝经从足起至头部咽喉,经鼻咽、眼球与脑的连接部位,与督脉会合于颠顶,而太冲穴为厥阴肝经的原穴,五行属土,善调肝阳上亢、肾阴不足,具有镇逆潜阳、解郁舒肝之效,所以太冲缓解治疗巅顶痛、眩晕失眠效果很好!看到这里各位看官理解头顶痛为啥又叫“厥阴头痛”了吧!
太冲还能缓解行步难移这样近取百会,远取太冲,一上一下、一天一地缓解治疗头顶痛,效果当然棒棒滴!《针灸大成》记载太冲穴位于“足大趾本节后二寸,或云一寸半,内间动脉应手陷中”意思是太冲在脚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有动脉搏动的凹陷处。按摩太冲穴需要注意的是要向足外侧按压,这样又刚好能力透肾经的涌泉穴。《肘后歌》云“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足安泰”,这正是应用了涌泉穴导热下行、引火归元的良好功效。这样按摩一个穴位方法却能发挥两个穴位的治疗作用,各位看官,您记下了么?
《针灸大成》中“头项寻列缺”的记载告诉我们列缺穴善治头项强痛、落枕等疾病。列缺为肺经的络穴,别走与大肠经,又通于任脉,是八脉交会穴,有宣肺解表、通络止痛、通调任脉的效力,可改善肺通气量,对缓解治疗头顶痛能起到止弊增益的作用。简单取列缺穴的方法是: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下筋骨凹陷处便是该穴。按摩列缺穴的时候,双手宜轻握拳,用拇指按在列缺穴上,逐渐用力,做深压捻动,以酸胀感为好。
列缺与照海穴合用可缓解咽干、咽痒、咽用百会、太冲、列缺这组穴位缓解治疗头顶痛效果中肯,但应用太冲穴的时候需要脱鞋子,这很不方便,尤其在公共场所。还有一个叫做“三顶穴”的奇穴组合用于缓解治疗头顶痛效果勘验。
三顶穴,是台湾已故中医大师董景昌前辈发现并命名的,由木顶、土顶、水顶三个穴位组成,它们分别位于传统穴位尺泽穴、曲泽穴、少海穴下半寸(一拇指宽度为一寸)位置上。先辈们对穴位的命名是很有深意的,通过“木、土、水”的五行属性就能看出这组穴位具有疏肝、健脾、滋肾的作用,另外从“顶”字来看,这组穴位善攻头顶部疾病,而在实践中这组穴对于缓解治疗头顶痛、前头痛、前额痛、头昏、头晕常显特效之能。
三顶穴还可以缓解眼睛酸痛痒百会、太冲、列缺为一组;三顶穴为一组,两组穴交替使用,每天按摩2-3次,每次15-20分钟,可有效缓解头痛。很多朋友都是头痛就吃药,头不痛了担心给身体带来副作用而停药,但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按摩起效虽慢,效果却能稳固,每天坚持按摩调理,不就是相当正天丸等药物发挥缓解治疗的效用么,而且无副作用,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部位呢?生活中确有朋友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坚持每天按揉,请私信我,我愿意帮您找到更适合的坚持方法。
不打针不吃药,针灸按摩照样有效!我是指尖上的安康,如果您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