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护好大脑晚年更幸福神经科专家建议关注4
TUhjnbcbe - 2023/6/18 20:39:00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156304.html
                            

受访专家:医院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彭丹涛

本报记者张健

大脑作为全身的指挥中心,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一旦受疾病困扰,就会出现很大问题。据估计,全球每3个人中就有1人会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患上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则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相反,有一个健康的大脑会带来多种好处,包括降低许多慢性病的发病率,保障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这些都有助增进老年人的福祉。医院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彭丹涛表示,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帕金森、心身疾病是神经科中最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四类疾病,应尽早预防。

痴呆,控好轻度认知障碍最关键

“痴呆症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彭丹涛说,我国痴呆症总体患病率超6%,包括卒中等引起的血管性痴呆,由外伤、脑积水、肝性脑病等引起的痴呆,以及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萎缩性痴呆。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万痴呆患者,其中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个数量居世界之首,未来30年患病人数将持续增长。

痴呆有三大临床症状:一是认知功能下降;二是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三是精神行为异常症状。痴呆是一个致残性疾病,不仅影响寿命,还可能导致患者丧失买菜等基本生活能力,影响生活质量。痴呆又是不可逆转的疾病,长期治疗会让患者家属和社会承受巨大的照护和经济负担。再加上痴呆患者易走失,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干预对于延缓或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脑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如果社会功能相对良好,经他人提醒或协助,仍能独立生活,就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这是一种从健康到痴呆的过渡状态,包含多种转归可能,既可稳定或好转,也可能进展为痴呆。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5.54%,约有万人。彭丹涛告诉记者,他之前接诊的一位50多岁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原本维持着较好的认知和社会功能,甚至已经恢复到能工作的状态,但因擅自停药,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期,生活能力明显下滑,如今还需要家人照料。

彭丹涛表示,预防痴呆一定要趁早开始。低教育水平、高血压、肥胖症、抑郁症、缺乏运动、听力障碍、吸烟、糖尿病、缺乏社交、过量饮酒、头部受伤和空气污染,是预防痴呆可改变的12个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延迟或预防40%的老年痴呆症病例。有听力障碍的人群应尽早佩戴助听器,若出现认知障碍,一定要及时诊治干预,遏制其进展为痴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可以逆转或阻止痴呆的进展,所以做好全病程管理尤为重要,切不可半途而废,甚至放任病情不管。

卒中,由“慢”变“急”重在预防

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导致残疾的第三大原因。《中国卒中报告》显示,卒中是我国第三位死亡原因,也是年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的首要原因。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卒中患者发病年龄早10年,疾病负担更重。

彭丹涛表示,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狭窄,继发血管内血栓,导致大脑血流灌注不足,神经元坏死,最终出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若不能在4.5小时内溶栓,24小时内大血管取栓,致残致死风险极高。此后,患者还需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进行常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抗血管内继发血栓治疗。预防卒中要根据个人情况分级管理:1.零级预防。这类人群没什么疾病,但可能有潜在的高血压或高血糖等危险因素,需通过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积极运动和低盐低脂的均衡饮食,预防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等疾病。2.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这类人群已有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引发卒中的疾病因素,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还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控制病情。3.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类人群已发生过卒中,重点是防复发,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来治疗动脉斑块的同时,要警惕“小中风”等卒中早期信号。4.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正在发生卒中的患者,要及时治疗恢复,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减少相关后遗症。

帕金森,四大症状不容忽视

“帕金森综合征不止是手抖,还可导致患者失去行走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痛苦不堪。”彭丹涛说,帕金森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障碍导致的运动性障碍,患者肢体运动会表现出僵硬、少动、震颤和平衡障碍四大典型症状。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帕金森病患者人数超万。预计到年,患者数将达万人,几乎占到全球患病人数的一半。

得了帕金森,如果不及时控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导致患者语言、活动能力受限,显著降低个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导致高残疾率和护理需求,以及护理人员的压力和负担。彭丹涛表示,帕金森危险因素有四点:一是年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二是遗传。帕金森病患者中有5%~10%的人有家族史,有家族病史和携带LRRK2型基因者,更容易得帕金森。三是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四是接触*害环境,例如接触除草剂、杀虫剂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彭丹涛提醒,目前帕金森病无法完全治愈,早发现就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早期对帕金森进行规范治疗和全面管理,或可减轻运动障碍症状,让患者恢复走路、活动等正常的生活自理行为。到了晚期,长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减退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核损毁术和深部脑刺激。此外,帕金森患者还应该进行语言、进食、行走和各种日常生活的训练和指导,以提高生存质量。

心身疾病,常与其他疾病互为因果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却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彭丹涛表示,近年来,人群心身疾病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年人更是患心身疾病的重点人群。粗略估计,60%~70%的老年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以常见的焦虑抑郁为例,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发现,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2%;我国60~69岁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流行率为22.3%,70~79岁为25.0%,80岁以上为30.3%。从临床上的具体专科来看,消化系统心身共患病最为突出,其次是神经系统心身疾病,再次是心血管病。可以看出,很多心身疾病和大脑健康密切相关。

此外,心身疾病作为一种共病,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常常与痴呆、卒中等疾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有的老年人因痴呆、卒中、帕金森等慢性病引发了焦虑、抑郁情绪;有的老年人则因为情绪波动较大,导致血压、血糖不稳,出现卒中;还有的因长期情绪不好,诱发了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而增加了痴呆风险。在一项包括57项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抑郁的总患病率为32%。

如果老年人患有心身疾病,却只治疗躯体症状,就无法真正对症下药。防治焦虑、抑郁等心身疾病,早期识别是关键。老年人焦虑抑郁有几点核心症状:兴趣低,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没有主动做事的意愿;情绪低,总是悲观,甚至情绪低落;精力不好,总觉得全身没劲、疲乏无力。此外,还会有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耳鸣等躯体症状。如果老年人出现了上述症状,就应意识到可能出现心身疾病,应尽早干预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好大脑晚年更幸福神经科专家建议关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