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典艾灸治百病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TUhjnbcbe - 2023/6/20 18:59:00

第五章痹证痛证

1颈椎病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常常累及背部,并放射至两侧上肢乃至手指且麻木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骨赘”。临床多表现为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员工作、学习或长时间看书、读报、看电视,出现的头晕脑涨、脖子僵硬、上肢麻木、酸痛,扭动不适等症状,个别人在活动颈部时会听到“咔、咔”响声;躺下睡觉时,有的人也会感到脖子很累不舒服。此病的高发人群为会计、教师、IT工作者、理发师、美容师、司机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感受风寒,本病多因颈部受到冷风的侵袭,而致经络闭阻,气血不通;或由于工作、学习长久保持固定不变的姿势,而使气血循环受到阻碍,造成气滞血瘀;亦可因肝肾亏虚,肾气不足造成。因肾主骨、生髓,骨失所养而致。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为督脉俞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会穴,纯阳主表,疏散风寒之表邪,又能调太阳之气,行气泄热除寒湿之邪;故其可除寒祛湿,通经活络,疏利关节。

艾条回旋灸,每次施灸5~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艾炷非化脓灸,每次施灸4~6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避风寒,尤其是夏季颈部不可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注意保健,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可在1~2小时后,活动一下颈部和上肢。

枕头的高低要适中,不可过高。

有条件者,可适当进行颈部按摩。

2肩痛

肩痛就是肩部疼痛,无法活动。中医又称其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西医则称其为“肩周炎”。临床表现多为肩部疼痛,无法上举手臂,搔抓后背或自己清洗头发、结扎发辫等,尤其是夜晚时,感到疼痛加重。一般50岁左右患者较多,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所致。本病因机体禀赋不强,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或风湿之邪乘机内侵,客于肌腠阻塞经络,令其闭阻不通,造成气血凝滞不行,“不通则痛”。正如《严氏济生方》所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膏肓俞为膀胱经俞穴,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故其可补虚强壮,扶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可驱逐寒湿之邪,而令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以达“通则不痛”。

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5~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艾炷隔姜灸,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温灸盒灸,每穴灸20~2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风寒侵袭。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可每日面对墙壁做2~3次上肢“爬墙”活动。

3背强直

背强直是指背部呈僵硬状态,不能自如活动的一种症状,其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临床可见背脊如木板一样,屈伸活动受限,晨起时较重,活动开后,下午则略缓。在阴雨天,症状会加重。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禀赋不强,气血虚弱之人感受外风、寒冷、潮湿等外邪,会造成经络闭阻,气血的流动形成障碍,久之可伤及筋、脉、骨,特别是脊柱关节失去气血的濡养,而活动受限,仰俯不可。

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

风府:正坐,头微前倾,项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风府皆为督脉俞穴,督脉为阳脉之海,督一身之阳,主动,所以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皆由阳气所主。二穴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加强气血运行,以养骨荣筋。肺俞为膀胱经俞穴,膀胱与肾相表里,“肺朝百脉”,故肺俞可通经络,除外邪,养筋骨。

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5~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受寒凉、淋雨、涉水。

加强锻炼,可适当进行自我康复活动。

此病程长,需耐心守方,才可见疗效。

4腰痛

腰痛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多见于青年或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或刺痛或隐痛;或痛点不移,或呈放射性,下窜至足;严重者不能抬腿走路,卧床翻转困难,亦有和气候变化有关的。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为外受风寒湿邪,湿为阴邪,性主收引,可使经络闭阻;或扭挫外伤,损伤腰部经络,以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亦或房劳伤肾或年老精血亏虚,“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部经脉失于温煦、濡养而腰痛。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卫出下焦”,故其可顾护卫气,以除风寒湿邪;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可补肾助阳,通经活络;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可健脾祛湿,又可行气血,以养筋脉。

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5~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艾炷非化脓灸,每穴灸4~6壮,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保暖,腰部不可直对空调、风扇吹。

加强对腰的保护,不做力所不能的劳动。

可配合腰部的按摩、保养。

5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腰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是指腰部受伤后由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令腰背肌纤维和筋膜产生慢性炎症。临床多表现为腰部单侧或双侧疼痛酸胀,活动不利,劳累或受寒后加重;严重者,疼痛可牵痛臀部及大腿上部。其隶属于中医学“腰脊痛”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外感寒湿之邪,邪客经脉,阻闭经脉,气血阻遏;或跌仆受伤,负重闪挫,劳累过度,气血运行不利;亦或素体肾虚,外府不荣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腰痛叙论》曰:“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致房劳坠堕,皆能致之”。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阳关: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十七椎: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肾俞为膀胱经俞穴,又为肾之背俞穴,可补肾壮腰;命门、腰阳关为督脉俞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故二穴可调整和振奋人体阳气;十七椎和腰眼为经外奇穴,可疏通局部经络而止痛;承山为膀胱经俞穴,可调气血,止腰痛。

每次施术选取3~4穴,余穴轮取。艾条温和灸,每穴施术5~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艾炷非化脓灸,每穴施灸5~7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

避风寒,注意保暖。

不睡软床,可坐沙发、软椅。

6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西医病名,是指疼痛沿坐骨神经通路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中医则称其为“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伤筋”“痹证”等。临床多表现为开始时腰部酸痛,渐疼痛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及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远端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夜间尤甚。当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灵枢·经脉》曰:“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感受风、寒、湿之邪,或夜卧受凉,或涉水冒雨,或久居湿地,以致风、寒湿邪流注经络,阻滞经脉,令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阿是穴:痛点。

八髎:在后背第1至第4骶孔中。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阿是穴可疏调腰部痛点局部经络之气;八髎为膀胱经俞穴,坐骨神经痛即沿膀胱经串痛,故其可疏导闭阻之气血;阳陵泉为胆经俞穴,又为筋会之穴,可舒筋通络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可健脾益肾祛虚,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5~15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艾炷非化脓灸,每穴施灸5~7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

劳逸结合,劳作应采用正确姿势。

卧床应选用硬板床。

注意腰部保暖,避风寒。

腰部可采用束腰或宽腰带。

7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西医病名,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突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也可发生关节外病变。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多表现为早期多见于骶髂关节病变,或足跟疼痛,活动后可减轻;继则脊柱和其他关节由下而上相继受累,脊柱疼痛和进行性僵硬,腰段弯曲消失,胸段弯曲后凸,胸廓成扁平;或髋关节强直,下肢不能活动。有资料显示,我国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约万人。中医称其为“大偻”,隶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肾虚督寒,“肾主骨生髓”,通向脊柱,故肾虚不能濡养脊骨;督脉为“阳脉之海”,沿脊里,循行腰脊正中,受寒则阳气不得开阖,失于布化,气血不能荣养脊柱;或禀赋不强,卫外不固,寒湿之邪外侵,客居经络,阻遏气血运行,而使筋骨失养。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灵台: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病灶两侧华佗夹脊: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3寸。

配穴:肾俞、悬钟、太溪、三阴交。

大椎、身柱、灵台皆为督脉之俞穴,故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攘除寒湿之邪;又因督脉贯穿人之脊背、腰骶,故其可强筋壮肾益督,可调气机,抑阳清邪,恢复脊柱之功能;华佗夹脊既可补益督脉,又可补肾壮骨。

每次施术,可选主、配穴计3~5穴,余穴轮取。艾条回旋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艾炷非化脓灸,每穴施灸5~7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注意避免风湿淋雨、风寒外袭。

适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病程长,需耐心治疗。

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股骨头的骨内血循环因各种因素遭受障碍,使骨小梁发生萎缩、消失,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早期髋疼痛,站立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髋部发僵,外展和内旋运动受限;后期则病变部塌陷变形。由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引发者,多单侧发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引发者,多双侧发病。本病多见于30~60岁的男性患者。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肝血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骨失濡养;或药*内入脏腑,或跌仆外伤等,令气血凝滞,筋脉不通,不通则痛。

居髎: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的中点。

环跳: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居髎、环跳、阳陵泉皆为足少阳经俞穴,居髎又与阳

每次施术选取3~4穴,余穴轮取之。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5~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艾炷非化脓灸,每穴施灸5~7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保暖,避风寒。

限制体力劳动。

忌生冷、油腻、辛辣食品及咖啡、浓茶等。

可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骨头汤、鸡汤、鱼、猪肝等。

9网球肘

网球肘,是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中医称其为“肘劳”,属于“痹证”范畴。临床表现为肘部关节酸痛,手握物端起时疼痛加重,不能做提水或拧毛巾的动作;受冷后则疼痛加重,得保暖则缓解。此病发作常和人们从事相关工作有关,如砌砖工、抹灰工、裁缝、打字员、网球运动员等。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劳累过度,损伤筋脉,以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血不养筋;或感受风寒,外邪闭阻经络,阻塞筋脉,以致气血流动不畅所致。正如《灵枢·五变》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阿是穴:痛点。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艾灸治百病是难能可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