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8日讯(通讯员杨晓卫)高龄老人基础疾病较多,身体弱无法承担开胸手术怎么办?近日,医院(青岛)在多学科协助下,成功为77岁老人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实现不开刀换“心门”。
77岁老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基础疾病多开胸风险高
77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憋气”来医院(青岛)就诊,经检查发现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在作怪。主动脉瓣膜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管控着心脏给全身的供血,如果打不开或是关不上,心脏就会罢工,后果不堪设想。
心脏超声影像
一方面,患者年龄较大,同时合并心衰、房颤等基础疾病,无法承担开胸换瓣的手术风险;另一方面,一旦老人出现明显症状,预期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猝死风险也非常高。如何选择后续的治疗方案成为摆在家属和医生面前的难题。心内科医护团队在钟敬泉教授组织带领下,多次对患者病例进行讨论,反复研究患者病情,认为患者手术指征十分明确,但考虑到患者年轻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外科手术风险高危,最好的办法是应用国内前沿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并且可享受青岛市医保报销*策。但该技术难度系数高,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目前医院开展,医院青岛院医院之一。
多学科联合为健康护航,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团队圆满完成手术
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家属及患者表示理解并完全信任医生,同意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术前msct评估
4月22日晚上8点,术前准备一切就绪,医院心内科由倍安教授,姚桂华教授、孟庆峰副主任医师等换上铅衣,手术开始。手术团队用一根6毫米的导管携带人工瓣膜,从患者大腿根部血管进入,通过股动脉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脏病变部位。随着人工瓣膜像雨伞般缓缓撑开,主动脉瓣狭窄立即得以解除。麻醉科副主任周金锋报告:“生命体征平稳,血压/70,心率97”;负责超声监测的姚桂华教授跟进报告:“瓣膜位置良好,无瓣周漏,开放良好!”这意味着手术非常成功,介入手术室内响起了欢呼和掌声。术后患者顺利苏醒,第2天即可下床行走,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心脏彩超显示,EF值恢复到正常水平,无瓣周漏,瓣膜开放良好,一周后出院。
手术影像学照片
近年来,介入治疗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该领域的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其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特点,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为填补我院技术空白,引领区域技术水平提升,医院心内科在钟敬泉教授、葛志明教授,姚桂华教授,由倍安教授带领和支持下,在普外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中心、心内科超声心动图室等的支持下,组建了以孟庆峰副主任医师为医疗组长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团队。
目前该院心内科在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取得了良好效果。
什么是TAVR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即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处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特别适用于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手术高危的老年患者。然而这种介入手术的操作非常复杂,而且需要心内科、普外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中心等多科室的团结协作。近年来TAVR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全世界已有超过3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种手术,近40,例患者接受了该介入技术治疗。
tavr示意图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人体心脏是个“四居室”,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瓣膜是生长在人的心房和心室、或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瓣膜,作为单向阀门以保证血流单方向流动。心脏瓣膜是心脏的“看门人”,分别称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主动脉瓣膜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病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心血管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中约1/3的重度患者在1年内死亡,比恶性肿瘤的预后还要差。
主动脉瓣狭窄示意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