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尽早诊断,症状明
TUhjnbcbe - 2023/9/27 18:27:00

导语: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总患病率为56/,尿路病原菌的患病率和多药耐药率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多出现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再加上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困难、膀胱残余尿增多等有可能导致上尿路扩张、尿液返流,甚至发生反流性肾积水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出现。

0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缺乏早期的症状,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糖尿病神经损害的特征表现为感觉神经的损害明显早于运动神经的损害,因此早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感觉神经损害表现为膀胱感觉的减退或消失、膀胱容量增加、排尿次数减少、尿不净感及排尿滴沥等。

但多数患者缺乏早期症状,早期诊断手段切入不及时,待医院就诊时已到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展到终末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继而形成慢性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

02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认识,患者需深入了解,认真治疗

1、古代中医的认识

长期嗜食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脾胃气机雍滞,运化失职,输布失司,发为消渴。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其通过三焦辨证的思路,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进行辨证论治。

饮食不节,久则损伤脾胃,脾主生清,胃主降浊,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如今脾胃受损,致脾气不升,浊阴不降,则小便不利;脾气虚衰,气虚下陷,固摄无力,膀胱失约,则出现小便遗溺。《素问·五常*大论》曰:“其病癃闭,邪伤肾也。”由此看出,外邪伤肾是癃闭的病因之一。

《圣济总录》中有言:“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衰竭,气化失常,开阖不利。”另有“无阴则阳不化也”之说,综合两者可看出,消渴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阳亏虚,肾与膀胱相表里,影响膀胱气化。

2、现代中医的认识

《诸病源候论》云“膀胱肾气惧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圣济总录》中亦提出:消渴病日久导致肾气受损,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故产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原文如下:“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衰竭,气化失常,开阖不利。”

故有许多现代中医医家从“肾”辨证,或以肾为主辨证论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从脾肾辨证:脾气亏虚、升降失调,而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及研究发现枳术丸对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良好疗效,故以枳术丸为主方,同时其又认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还有肾虚,脾肾两虚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之本。

瘀血内阻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之标志,脾肾两虚加上血瘀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机,予以加味枳术汤(由*芪、生地*、白术、当归、枳实、桔梗组成)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机为脾肾阳虚,脾为湿土,肾为水脏主水,消渴日久,脾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故发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中医治疗上宜健脾温肾,化气行水为主。还指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日久,蓄水酿*,易生危重变证:膀胱内易蓄水*,水*上犯心肺,则可致喘促、心悸;水*侵袭脾肾,则可致肿胀;水*壅塞三焦,则生关格。

《素问·逆调论》中记载“肾者,水脏,主津液”,说明肾的生理功能是升清降浊,肾阳虚则会影响到肾降浊至膀胱;加之脾气虚弱,脾能升清降浊散精,若脾气虚,则全身水液运行失调,最终导致膀胱蓄水,此不同于《伤寒论》中的太阳蓄水证。

治疗上由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和五苓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辨证应分清虚实,以通为用,并对患者予以中医辨证论治,分为七个证型,其中虚证为:肾阴亏虚、肾阳亏虚、中气不足。

分别予以六味地*丸合滋肾通关饮加减、济生肾气丸加减、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实证有膀胱湿热型、肺热壅盛型、肝郁气滞型、浊瘀痹阻型,分别予以八正数加减、清肺饮加减、沉香散加减、代抵当丸加减。且结合针灸共收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

03如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还需了解

1、中医内服药物治疗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诊疗标准中认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癃或闭或劳淋,其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肝、三焦等脏腑相关,并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分为5个证型,2个虚证:肾阳不足证予金匮肾气丸加减,脾肾亏虚证予无比山药丸加减。

3个实证:膀胱湿热证予八正散加减,血瘀水停证予抵当汤合五苓散加减,肝气郁滞证予沉香散加减。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原则为补肾升阳、活血利水,依据此组方补肾升阳方(*芪30g,枸杞子12g,僵蚕9g,蝉蜕6g,姜*9g,车前子(包)30g,益母草30g)。

并发现在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症状、体征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同时降低神经根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但仍不能确定其具体机制是什么,还需再继续研究下去。

2、中医特色外治治疗

有许多中医外治法应用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大多通过单独或联合使用针刺、推拿、艾灸、熨烫、穴位贴敷、耳穴等手法,或者和中药口服或者中西联合治疗。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多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上的穴位,主要为肾俞(双)、膀胱俞(双)、次髎(双)、关元、气海、中极等。

电针较传统针刺在改善尿流动力学方面如: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等方面效果明显。采用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以改善膀胱感觉神经、调节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潴留等症状。

推拿手法可以补肾气,继而通过加强肾与膀胱气化来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症状,从而减少每日排尿次数及膀胱残余尿量。艾灸、穴位贴敷及耳穴等外治手法一般和其他治疗方法联用,如两两联用:艾灸与针刺联用。

针刺、推拿、艾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确实有效,有许多优点如:可以选取多个穴位,可以多种组合。但万事万物有利必有弊,缺点也很明显,如:不能统一的手法强度,量化标准、疗效评价等难以精确,临床实验上难以重复并推广。

结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对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影响更大,因此,对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尽早诊断,症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