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精神病人到天才,也许仅有一步之遥
TUhjnbcbe - 2023/10/15 16:04:00
北京根治酒渣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590068.html

郑州心理咨询师欧阳推荐朋友们认真读一下这篇文章,它也许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我们身边那些行为怪异的精神病人或“神经病”。很多事实表明,精神病人的意识已不受社会和教育等各种观念所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当中不存在正常人所谓的思维框架,有着各种正常人看来出乎意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正文——

最近,一篇名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全网,引发热议。

这是一个杭州老人金性勇与他患有躁郁症儿子金晓宇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故事。“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在故事里,6岁的金晓宇因玩伴从玩具手枪射出的一根针导致左眼失明,高中突然厌学、情绪大变,大学时被确诊为“躁狂抑郁症”,随后金晓宇在家养病,用六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并开始尝试外文翻译。

当时金性勇看到儿子确诊精神疾病后,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了不至于让他崩溃的两点:“一是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这个念头,他们会比之前珍惜生命;二是这类病人会在精神领域不同凡响,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

10年来,金晓宇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22本著作,读了浙江图书馆几乎所有外语小说,还照顾了患阿兹海默症的妈妈生命中最后三年。

这对父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据人民日报报道称,至少七家影视公司表示想拍摄他们的故事,这可谓是中国版的《美丽心灵》。

真实的天才们

在人们的既定印象里,天才似乎就是一群智商极高、接受良好教育、做事完美的人,你或许不知道的是,顶着“天才”光环的他们背后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甚至疾病。

电影《美丽心灵》故事主人公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主人公的原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而在电影《电锯惊*》中的杀人狂约翰,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心理,正因为这一心理的驱使,他所设计的犯罪道具以及采用的犯罪手法堪称完美。

由此看来,一些天才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他们虽然在认知水平方面表现欠缺,但其在某些方面表现异常出色,出色得让人惊叹不已。

如果说到这里仍不相信,我们来翻开史册看看真实的天才们。

被美国天才发展中心评估为历来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汀,智商测试评估达。然而,贾斯汀却在丹佛的住所吞服过量止痛药企图自杀,后被认为患有抑郁症。

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其作品故事脍炙人口,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但安徒生却患有躁狂症和神经衰弱,对身边的事物都表现得神经兮兮,时常生活在惊慌不安中。

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他的画价格时至今日已是天价。这位天才画家竟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曾经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包装好送给一名妓女,最后因精神病而自杀。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梵高他清楚自己的病情,却将自己的病当作是他绘画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曾说,一些人尽管疯了或是病了,还是喜爱自然,这些人就是画家。

“精神病与天才”尚未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例子的出现,“精神病与天才”这个论题越来越受到神经医学家的青睐,可是对这两者的联系,一直没有科学的定论。

英国心理学家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现代精神病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位著名人物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天才的创造性才华和精神病人的病态心理,确实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比如在*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如希特勒、林肯;科学家中占18%,如安培、哥白尼、法拉第;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画家中占37%,如梵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劳伦斯、普鲁斯特、福克纳。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通过对大脑中的受体进行研究发现:天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多巴胺D2受体的情况相似的研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的出现,为上述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更为强而有力的佐证。

Dopamine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Dopamine是通过神经元上受体起作用,受体有D1和D2两类:D1类是正向调节,D2类是反向调节。

调查发现,在具有高度创造力人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人存在,这表明:创造力意味着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较高,且这两种人具有相似的心理学特征。

研究人员对健康而极具创造性的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多巴胺D2受体和发散性思维的进行测试,发现高创造能力人的丘脑中多巴胺D2受体的密度比低创造能力的低,而精神分裂症者该部位的D2受体密度也较低,这表明精神病与创造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还发现多巴胺受体基因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一定联系。

丘脑作为信息到达皮层之前过滤信息的中转中心,除了其它功能外,还与认识和推理有关。丘脑中D2受体密度低或许意味着被过滤掉的信号少,这样来自丘脑的信息流就会很高。

研究人员推测:此可能同天才在解决问题时有许多非同寻常的联想,及有精神疾病的人会出现奇怪想法背后的原因。该研究证实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有趣的是,天才中多有精神病症状,而精神病症状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

某些精神病人的意识已不受社会和教育等各种观念所限制,因此,他们的思维模式当中不存在“正常人”所谓的思维框架,有着各种“正常人”看来出乎意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柏拉图曾经说过,没有某种疯癫,就成不了诗人。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在他们躁狂症发作的时候,就是优秀的出色的诗人,而此病一旦治好,就再也写不出诗句了。

有人认为,从精神病人到天才仅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的距离,有时候像一层窗纱,有时候则像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是窗纱还是鸿沟,关键取决于个体以及客观环境。比如金性勇与他妻子对待患有躁郁症的儿子金晓宇,每一步都左右着是神经病还是天才的结果。

因此,若“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社会的关怀,帮助以及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能”常人“所不能。

请善待你身边的“精神病人”,或许他们有一天会成为“天才”。(文章来源:南方周末。原文标题:“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神经病”造就天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精神病人到天才,也许仅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