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学笔记骨盆直肠间隙是根本不存在的
TUhjnbcbe - 2023/10/20 16:45:00
                            

原创孙锋博士孙锋医生收录于合集#医学笔记13个#解剖专题5个#孙锋医生87个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对于骨盆直肠间隙的存在,我们似乎不会存在任何的异议,案头的工具书籍上是这么写的,老师也是这么教我们的,然而,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里存在的骨盆直肠间隙,其实根本是不存在的!不信?让我们一起去分析一下吧。

(本文阅读时间:大约15分钟)

(文中观点代表原作者个人,特此声明!)

我们首先打开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科学著作——《*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第页,一起看看关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描述。如下图(1)。

图(1):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点击看大图)↑↑↑

其中,关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描述是这样的: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内,含有大量的脂肪,并且神经分布少,容易发生感染形成脓肿或肛瘘。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以下的间隙和肛提肌以上的间隙,云云。

其中,关于上面这段原文,锋哥把“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内,含有大量的脂肪”这几个字标记成了红色,这部经典外科学著作对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定语是很明确的: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这个定语告诉了我们:这些脂肪间隙不是隶属于直肠组织的、在直肠周边存在的脂肪间隙,这个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非常重要!大家要切记。

图(2):骨盆直肠间隙(点击看大图)↑↑↑

我们再来看看上图(2)中《*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第页中、关于骨盆直肠间隙的进一步解释。书中是这样描述骨盆直肠间隙的:在直肠两侧,肛提肌之上,盆腔腹膜之下,外侧是闭孔筋膜,左、右各一。通过这个细致地描述,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是游离于直肠结构之外的另外的组织间隙!

除了《*家驷外科学》之外,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其他专著是如何定义骨盆直肠间隙的呢?我们列举几部,比如由国内知名的肛肠外科专家*乃健主编的《中国肛肠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其中第页中有如下的描述,如下图(3)、(4)所示。

图(3):骨盆直肠间隙(点击看大图)↑↑↑

图(4):骨盆直肠间隙(点击看大图)↑↑↑

本书中,关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描述是这样的:

骨盆直肠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上方,腹膜之下和直肠两侧,在男性前方有膀胱,女性有子宫和阔韧带。此间隙容积可以很大,如有脓肿,若不及时引流,可以穿入直肠、膀胱或者阴道,也可穿破肛提肌,进入坐骨直肠窝。因其位置较深,而其顶部及内侧又为软组织,故一旦积脓,即使是大量,亦常不易发现。虽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而局部症状不明显,因而易于误诊。作直肠指检后可得正确诊断。

本书中,关于骨盆直肠间隙的描述是非常明确的:骨盆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上方,腹膜之下和直肠两侧,即: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是直肠周围的组织间隙。另外,文中还描述此(脂肪)间隙容积很大,解剖位置也很深在,如下图(5)所示。

图(5):骨盆直肠间隙示意图↑↑↑

我们再来看看锋哥经常阅读的一本书:《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其中第41页中关于骨盆直肠间隙的描述基本与《中国肛肠病学》中的描述是一致的,在此锋哥就不作赘述了。

通过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权威著作的论述,我们发现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具有如下的几个共性的特点:1、骨盆直肠间隙是由脂肪组织填充的间隙,并且该脂肪间隙体积较大;2、骨盆直肠间隙是独立于直肠结构之外的间隙;3、骨盆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上方,腹膜之下和直肠两侧,该脂肪间隙的位置是深在的。

不过,这个间隙真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锋哥否认骨盆直肠间隙的存在,是因为:既往文献中所描述的骨盆与直肠之间的脂肪间隙,其实,就是直肠固有筋膜包绕的直肠系膜内的脂肪!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胚胎学的相关知识。胚胎学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消化道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各种融合筋膜的形成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膜解剖的连续性,并且有助于我们理解肠系膜作为一个完整的器官,并从始至终是连续分布的事实。从结构功能上看,肠系膜的主要作用是悬吊和固定肠管。具有悬吊和固定肠管的肠系膜可以分为:小肠系膜、结肠系膜和直肠系膜。从上述系膜的融合规律来看,各部肠系膜可以附着于后腹壁的原始腹膜上,如下方视频(1)。

视频(1):肠系膜与腹后壁原始腹膜的融合↑↑↑

爱尔兰的Coffey教授论证了肠系膜是独立的、连续的器官,全球著名医学教材《格氏解剖学》也根据这一研究结论作了相应的更新。我们通过下方视频(2),一起来体会一下肠系膜是如何呈现连续分布状态的。

视频(2):呈现连续分布状态的肠系膜↑↑↑

其实,在解剖学专家的大体解剖概念之中,直肠是没有系膜的,“系膜(Meso)一词的定义是指悬吊肠管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而言。直肠前壁和侧壁有腹膜覆盖,其后壁紧接骶骨凹面,无腹膜悬吊,因此,一直以来解剖学家都认为没有直肠系膜的存在。

因此,直肠系膜是结直肠外科的外科术语,而不是解剖学名词,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到概念清晰。

年,Heald等基于外科解剖和胚胎发育解剖,提出了“外科系膜“的理念,并最终归纳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从腹膜反折以下作为腹膜后位,传统解剖意义上是没有系膜的。然而通过外科医生手术的锐性分离,其实可以在器官与器官、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潜在间隙进行游离,从而恢复其胚胎发育时期的筋膜结构,筋膜包绕器官及周围组织即构成了直肠系膜。其实,直肠系膜就是指盆筋膜脏层(或者:直肠固有筋膜)包绕直肠后方及两侧呈半环状的筋膜结构,直肠系膜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的脂肪组织,如下图(6)、(7)所示。

图(6):直肠系膜模拟图(*圈显示,本图节选自《胃肠外科手术系膜解剖原理基础和临床应用》)↑↑↑

图(6):直肠系膜手术标本(来自孙锋医生团队手术标本)↑↑↑

所以,我们在下图(7)中观察到的,直肠两侧、肛提肌上方、腹膜反折下方、两侧对称的所谓的充满脂肪组织的间隙(*色区域),其实质就是直肠固有筋膜包绕的直肠系膜内的脂肪,而不是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

图(7):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色区域),其实是直肠系膜内的脂肪组织↑↑↑

从轴位观察腹膜反折下方的直肠,以直肠为中心,直肠固有筋膜、骶前筋膜(腹下神经前筋膜)和梨状肌筋膜自内向外呈同心圆分布。内环为前后相互移行的邓氏筋膜(Denovilliersfascia)后叶和直肠固有筋膜,外环为前后相互移行的邓氏筋膜前叶和腹下神经前筋膜。而下图(8)中,中心那个橘*色的直肠系膜内的脂肪组织,就是被错误地判断为骨盆直肠间隙的解剖区域了!

图(8):直肠的系膜和直肠周围的筋膜↑↑↑

如上所述,我们从原肠的旋转理论系统地论述了骨盆直肠间隙存在的不合理性,那么临床实践支不支持这一间隙的存在呢?答案同样是不支持这一间隙存在。首先,在下图(9)中,当腹膜反折下方,肛提肌上方,即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其实就是直肠系膜的脂肪组织。

图(9):OAx(轴位)T2fs(压脂)序列

下面图(10),是我们完成腹腔镜下直肠TME手术时的场景,我们在游离完直肠左侧的间隙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左侧的盆膈上筋膜,以及盆膈上筋膜头侧的肛提肌上间隙,根本不存在位于直肠两侧的、肛提肌上方的、充满了大量脂肪的所谓的间隙!

图(10):肛提肌上间隙↑↑↑

下图(11),是我们切除直肠等盆腔器官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男性右侧盆壁解剖结构,除了由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组成的肛提肌等肌性组织以外,在肛提肌上方、直肠两侧根部就不存在既往文献中所描述的骨盆直肠间隙。

图(11):(男性)右侧骨盆盆壁解剖↑↑↑

那么,在直肠与肛提肌之间是否存在间隙呢?在直肠与肛提肌之间确实是存在间隙的,只不过不是填充大量脂肪的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而是由直肠固有筋膜与盆膈上筋膜(注:覆盖于肛提肌和尾骨肌上面的盆膈筋膜)之间的融合筋膜间隙——肛提肌上间隙,如下图(12)、(13)、(14)所示。

图(12):肛门直肠周围的脂肪间隙↑↑↑

图(13):肛门直肠周围的脂肪间隙↑↑↑

图(14):肛门直肠周围的脂肪间隙↑↑↑

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手术层面的存在,甚至还美其名曰称之为层面外科。只是这种层面外科是“肉眼外科”年代局限性的产物。随着人们手术辅助器械精度的提升和对于应用解剖理念的更新,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解剖学研究,也使得我们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延伸。同时,光学设备的完善和发展,也使我们得以在亚微水平观察人体成为了可能。

总结:传统解剖学认为直肠是没有系膜的,由于历史认知的时代原因,在没有提出直肠系膜理论之前,传统的解剖学认为:位于直肠两侧的、肛提肌上方的、腹膜反折下方的间隙填充有大量脂肪组织,这个填充着脂肪组织的间隙即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通过今天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述的脂肪其实是直肠系膜内的脂肪,不是所谓间隙内的填充脂肪。我们有证据证明:所谓的骨盆直肠间隙是不存在的,在相当于骨盆直肠间隙的解剖位置,存在的是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肛提肌上间隙”。从骨盆直肠间隙到肛提肌上间隙,体现的是我们对于直肠系膜的解剖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笔记骨盆直肠间隙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