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前些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谈及到自己对于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
他说,我觉得在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家长甚至是教育家,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美国的教育好,很多家庭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小孩早早地送到美国去念书。而事实上,美国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育并不比中国好,过早把孩子过早地送去美国读书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美国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放纵的社会,孩子不管是去美国的哪一个中学,都会有很多吸*的同学,他长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很容易就会堕落,而这种堕落往往是掉下去就回不来了的。但这个问题在中国却是不存在的。
从教育方式上来说,中国的教育机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美国的教育则侧重于知识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对于一个90分以下的学生来说,在中国念书无疑是最好的,你可以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对于90分以上的,或者是顶级聪明的学生来说,早些去美国念书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综合来讲,如果不是绝顶聪明的天才少年,最好是在国内读完大学(前提是比较好的大学),然后再考虑去美国留学,这是最容易成功的捷径,而杨振宁自己就是这套方法最好的写照。
他之所以能够在年纪轻轻时就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并非因为他是一个天才,反而是因为他年轻时在中国接受了非常严苛的基础教育,使得他去美国去之后,能够立刻利用这个扎实的基础,来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物理难题,进而获得成功。
那么,造成中美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人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国家建设比作一场大型交响音乐会的话,那么美国的教育机可以培养出独奏的高手、怪杰,使少数人可以成大材。而中国的教育机制则可以培养出千千万万的能够协调运作的演奏者,这些人的才能或许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他们联合在一起,同样可以演奏出惊世的乐章。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美国早已是发达国家,各行各业的基础已经稳如泰山,需要不断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击。而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做的依然会还是打好基石,而不是盲目地冲击最高峰,教育改革要跟随着社会建设的步伐一步一步来。
理查德·费曼天才逗比费曼的故事:
对于中美教学之间的差异,杨振宁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他说:我时常在想,费曼(美籍物理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生在中国,要么就是进监狱,要么就会疯掉,成为神经病。
为什么?因为这个人脑回路,以及做事的方式实在是太奇葩了,简直就是一个的超高智商的逗比,杨振宁评价他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与众不同的人,他的经历甚至还被写成一本书,叫:别逗了,费曼先生。
费曼到底怎样异于常人呢?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人修理电器,后来帮邻居修,再到后来十里八村的都慕名而来找他修电器。有一些没见过他的人一看到他是一个很矮的小屁孩,就有些不太放心,害怕他把自己电器捣鼓坏了,结果费曼还是分分钟给他们修好了,于是费曼成为坊间神通。
后来这货上学之后,学习了物理,又开始研究一个问题:人的尿到底是不是依靠重力排出来的?
同学们一听这个,就开始各种推理,说尿肯定是重力排出来的。但费曼却说不是,不信我倒立着尿一个给你们看。结果费曼真的倒立着撒了一泡尿,实例证明了尿并不是依靠重力排出体外的。
费曼学生时期搞得离谱事情还很多,比如另类数学学习法,气味嗅觉分辨法,催眠的基本原理等等,反正你很难想象他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学生。
据说,费曼13岁就学完了微积分,属于学霸级人物,24岁拿到博士学位之前就加入了研制原子弹曼哈顿计划。
在研究原子弹的过程中,费曼这个奇葩又有了新的爱好:研究怎么开锁。为了验证自己的开锁技术,这货偷偷跑去徒手撬开了装着美国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柜(比较有挑战性)。
原子弹的研究在当时是绝密工作,甚至费曼的妻子在临死前问他在到底干什么,他流着眼泪也没有告诉妻子自己在造原子弹,其机密程度可见一斑。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这些研究文件分开九个保险柜装着。费曼知道保险柜在哪,但却不知道密码。于是,他尝试着打开其中一个。
因为他自己也是科学家,对于科学家们的习惯很清楚,他很快就利用圆周率破译了第一个保险柜,拿走了一份文件,并在柜子里留下纸条:借用编号LA文件一份——撬锁专家费曼留。然后又把柜子锁好。就这样,他一连打开了所有的柜子,并在最后一个柜子留下纸条:密码全都一样,太简单了——同一个家伙留。
您道费曼为什么要留纸条?不留下证据,怎么证明他自己有实力打开装着世界顶级机密的锁呢?
没过多久,他的同事回来了,打开保险柜准备找文件,结果就打开了最后一个柜子,看到了里面有一张纸条。这同事拿出来一看,差点没晕过去:
“完蛋了,原子弹的资料全被偷走了!”
当时原子弹还没有成功爆炸,这些文件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被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费曼一看这哥们快顶不住了,再等会搞不好就要通知中央情报局了。于是就把这哥们带到第一个保险柜,让他打开看看到底丢没丢东西,然后费曼就悄悄溜走了。
结果这哥们打开柜子之后看到纸条上写着“撬锁专家费曼留”,立刻疯了一样地跑出来追赶费曼(还好没拿刀),一把将他抱住然后体若筛糠地喃喃道:原子弹的文件没丢,一切都是这个混蛋费曼的恶作剧,谢天谢地啊,差点没吓死我。
大家说说,就冲着一条,如果同事报警,费曼得判多少年?
结果这费曼毕竟不同于常人,他不仅没有因此害怕,反而开始沾沾自喜。
有一天,这个同事要拿另外一个柜子中的文件,刚好那个柜子的密码的所有人不在办公室,这同事便想起费曼会开锁这件事情。跑去跟费曼说,让他帮忙开一下。
结果这费曼也是个狠人,一听这个立马又屁颠屁颠地去了。此时这些保险柜的密码已经全部改过了,费曼稍微费了一些功夫,还是给打开了。
从此以后,费曼会开锁的事情就传开了,不管他去哪里,他的同事都会提防着他偷偷进入自己的办公室,都害怕这货又搞出什么恶作剧来。
二战结束后,费曼去了康奈尔大学教书。有一次他从食堂出来,看到天上飞过一个盘子,但是盘子上的徽章看上去比盘子旋转得更快。
于是,费曼赶忙去和他的同事说,这个盘子和徽章的速度比是:2:1,原因是……(次数略去字)
他的同事听完后一脸懵逼地看着他:是的,这听起来很有趣,但是重要么?你费这么大劲研究它干什么?
再后来,费曼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在那里遇到了很多的志同道合的大牛们,费曼和他们交往感到非常愉快,然后他就暗下决心一直留在这里任教。
可是,费曼毕竟是参与过原子弹研究的大科学家,享有很高的名气,其他学校也非常想把他挖走。
这一天,芝加哥大学给费曼发来了一封邀请函,称自己愿意出比加州理工学院高出很多倍的薪酬来聘请他。结果费曼立刻回了一封信表示拒绝,大意是:
这的确是很大一笔钱,但是我必须拒绝它。因为,如果我得到这笔钱,那么我可能会找个美丽的情妇,然后给她买房子、买礼物,为她操心、牵挂,而且还可能会吵架……这会让我寝食难安,心情郁闷,然后就很难静下心来研究物理了。对于我而言,物理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恕我不能接受你们的好意。
这也太能扯了吧,芝加哥大学看到后估计也是一头雾水:世上还有这种拒绝人的方式?
加州理工学院是费曼一生的最后一站,他从年到年去世,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他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被后世尊为:费曼学习法,争相学习。
何谓费曼学习法?即:以教为学。
举个例子:
我们小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很独特,但凡是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难题(附加题),他即使是花一天的时间,也要将它做出来。而其他同学则会认为这种题目考试不会遇到,而且难度太大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刷刷常规题目来做。但慢慢地我们发现,他成了学霸。
因为,每次他做完难题之后老师就会夸他,然后一堆比较好学的同学就会去请教他如何做的,然后他就在同学们的崇拜眼神中一一讲解。导致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只是基本听懂了,但他自己却在讲解这套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套题的理解,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喜欢钻研难题。
现在想想,其实这就是费曼学习法。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让一个原本不懂的人听懂你的理论时,你对于这个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才算得上是你真正意义上的透彻。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对这个科目发生兴趣才行。一般咱们中国小孩子最讨厌的学科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数学。
在许多中小学生眼中,数学是无趣的、枯燥的、也是无用的。更有甚者,有一些人甚至直接喊出了“数学滚出高考”的口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归根到底,是他们没有发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而中小学时期一旦学不好数学,往往会伴随着后期物理化学跟不上,进而丧失学习信心。因为数学是解释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基础没打好,即使在用功,也很难走得远。
那么,如何对数学发生兴趣呢?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杨振宁的少年经历。
杨振宁曾说过,自己对于物理的兴趣是来源于中学时期,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外国科普书《神秘的宇宙》。当时他还没学过物理,但这本书却勾起了他对物理的好奇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而对于数学的兴趣,杨振宁说:
我小的时候,有一个叫刘薰宇的数学家,他写过很多通俗易懂,而且非常有趣的数学科普教材,我曾经读过他写的一个关于智力测试的文章,不经意间就搞懂了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理解,从那以后,我便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难。一本好书,或者一个好的故事,就可以让他们的思维产生变化。
《刘薰宇数学》年版刘薰宇是清朝末年人,年轻时就曾在师范学校任教。后来在年又去往欧洲留学深造,回国后先后在暨南、大夏、同济等大学执教。年以后,刘薰宇为避战火辗转西南,在号称“最强大学”的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母校)任教。
解放后,考虑到刘薰宇先生在教学领域的出色能力,他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请,担任副总编辑职务。由他编撰的趣味数学科普书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存《刘薰宇数学》三册传世,今天趁着百度年货节清仓季:#我的年度书单#,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用。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
书中的马先生即是刘薰宇的化名,他以马先生的口吻趣味讲解数百道实用题目,让孩子们在解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所在,理解数学的意义。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
这一本主要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让孩子们通过自然规律来反推数学理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万物皆数学。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
这一本难度稍微有些增加,主要目的是启蒙高等数学。大致内容是讲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
这套书一共三册,年龄定为是8-16岁的中小学生。因为百度#我的年度书单#活动的缘故,平台倡导全民读,所以将它推荐给大家,价格也不贵,三册只要39元,包邮到家。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换一种教学方式,相信您的孩子读完这套书之后会有新的收获!
如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