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抖了9年的帕金森患者,做了这个手术后,终
TUhjnbcbe - 2024/4/6 15:12:00

帕金森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常常出现浑身僵直、手舞足蹈的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帕金森病与肿瘤心脑血管病并列成为老年人的“三大杀手”。

近日,在南方医院(医院)医师团队顺利完成了东莞市首例脑起搏器手术。手术的成功,意味着东莞地区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帕金森病的治疗,由药物治疗迈向了药物、手术的多元化治疗。

9年帕金森缠身,状况每日愈下

61岁的杨伯在9年前便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此后,开始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起初,药物治疗效果不错,每天还能和朋友一起打太极、下棋。随着病情发展,身体震颤和浑身僵直的症状不断加重,药效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尤其是最近一年内,每次服药后,药效只能维持一小时左右,服药后经常出现手舞足蹈地“异动症”现象。

近日,家属带他来到南方医院(医院)就诊。医院红楼院区神经外科二区主任刘小红主任介绍,“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多学科MDT会诊和评估后,认为患者非常符合脑起搏器手术,就是使用微创手术的方式,在患者大脑里安装一个脑起搏器。”

植入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手术:是目前一种先进的帕金森病治疗技术,通过植入大脑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达到控制帕金森病患者肢体震颤、僵直及运动障碍症状的目的。患者手术且经过术后康复,能减少药量,提高生活质量。

01:49

杨伯选择的脑起搏器,可通过无线远程系统实现医患间的异地程控,不仅是市面上质保时间最长的产品,也拥有各种自主研发优势,如无线程控技术/左右脑异频技术/颅骨固定装置touch-loc技术/远程程控技术。

无线程控技术和远程程控技术突破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所采用的磁感应接触程控方式,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解医院程控的各种不便,也给医生提供了健康的诊疗信息数据库。针对帕金森患者普通存在的左右侧肢体发病症状不同的情况,脑起搏器也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调控芯片,实现左右脑异频刺激,让病人的左右侧病症得到相应的治疗。

电极植入脑内,改善率达到80%以上

手术由刘小红主任和江耿思副主任医师、方钦锐医师主刀。手术过程主要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局麻下向脑部靶点植入一根细如头发丝的电极。经过测试无误后,把脑起搏器与植入大脑内的电极相连,调整脑起搏器参数,以让患者双手震颤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由于手术过程在局麻下操作,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指定动作,从而判断位置精准,进行参数调整,预判到术后开机效果良好。

第二部分是在全麻下通过立体定位,将脑起搏器电池和脑电极相连并植入皮下。手术全程用了3小时,并计划于术后一个月脑部损伤修复后开机运行,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属于科技含量极高的微创手术,患者接受手术6小时后,就可以下床活动。”刘小红主任表示,手术前,团队已经为患者进行了高清影像检查,把CT和核磁共振影像融合,对患者脑部靶点进行了精确定位。手术通过进口Leksell立体定向系统,把细如发丝的电极插入脑部靶点,误差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内,如果误差超过1.5毫米,就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这也是这类手术的关键难点。

刘小红主任指出,针对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规范药物治疗3年以上,疗效减退或出现药物严重并发症,经多巴胺冲击试验改善率达到30%以上者,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治疗帕金森症。杨伯在手术前的多巴胺冲击试验中,改善率达到80%以上,综合考虑后选择了手术。

精兵强将,填补东莞帕金森治疗技术空白

刘小红主任介绍,脑起搏器是近3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最大的突破,也是目前帕金森病手术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后的患者,通过调整起搏器参数,康复后可以打球、跑步,生活基本上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正在逐渐普及,医院也已开展。“由于此前东莞地区尚未开展,医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织精兵强将攻关,由神经外科牵头,联合神经内科多科室、多部门配合,筹备该手术,使手术一举成功,填补了东莞地区医疗技术的一项空白,也助推了我科省重点专科医院建设。”

刘小红主任指出,脑起搏器手术除了能够治疗帕金森病,还可应用于昏迷促醒、抽动症、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难治性癫痫、酒精成瘾、严重强迫症等疾病的治疗。神经内外科医生联手,根据患者的疾病选择脑部合适的治疗靶点,并根据病情调整脑起搏器的电压、脉宽、频率等参数,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症状,降低患者服药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抖了9年的帕金森患者,做了这个手术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