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鑫
前段时间,《惊雷》原作者六道与杨坤相互diss上了热搜,这一行为直接引发了“蝴蝶效应”,又牵出了六道抄袭等一系列的事情,之前一直没有被曝光,可能就是“糊”作非为“仗糊行凶”吧。
在杨坤明确表示这件事到此为止之后,六道还单方面要跟杨坤连麦,颇有一种向杨坤老师要说法的感觉,但是杨坤一直没有给出回应,六道以及其作品《惊雷》的热度也就慢慢降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杨坤作为主力军可谓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坤突然提出《惊雷》太俗,引起了全网讨论,也迅速让《惊雷》这首歌几乎销声匿迹了。如今在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火爆,已经几乎刷不到这首歌曲了,《惊雷》彻底凉了。
01《惊雷》到底算不算歌曲?
通过搜索“歌曲”,发现其有两个定义:音乐内涵和文学内涵,音乐内涵指的是旋律与节奏的关系;文学内涵指的是歌曲的文学因素,现在一般指歌词,那么《惊雷》这首歌中有什么呢?很显然,什么都没有。
首先,惊雷的歌词没有任何的文学内涵,连意思都无法让人解读,只能说是一些简单的辞藻堆砌,使韵脚一致,“天塌地陷紫金锤,九天玄剑惊天变”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很难让人理解。
粉丝也不要再用通俗易懂来洗地,李白的《静夜思》是小学课本中的内容,每个字词,每句话的意思都很容易理解,但是从唐代至今也没几个人能写出来,《惊雷》的歌词太过中二,毫无文学素养,能火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
一首歌之所以能广为传颂,歌词是至关重要的,鲍勃·迪伦在《blowinginthewind》中的歌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远的不说,林夕方文山的歌词也很好,王菲和陈奕迅的很多歌曲之所以到现在还流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唯美婉转的歌词。
不怪杨坤diss《惊雷》,除去歌词再看旋律,《惊雷》有旋律吗?没有。
六道的这首歌是喊麦,跟旋律一点关系也没有,早在MC天佑的《一人我饮酒醉》大火的时候,就有网友给出了喊麦的标准做法:首先要熟练运用四个字“我,他,这,那”,然后只要在任意一句诗词上押韵一下即可,评论区的优秀学员们纷纷交出了作业,看着歌词仿佛就能唱出来。
在杨坤diss六道的音乐是恶心俗气太难听之后,六道首次回复,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这么多人喜欢惊雷,肯定在惊雷感受到了快乐”,小编在上图中“喊麦初级学员”的评论中也感受到了快乐,能说上面的评论是音乐吗,前段时间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火了,很多人也感受到了快乐,这也不能算是音乐吧。
02杨坤打响diss惊雷第一枪,成学迅紧随其后
在杨坤发表完diss惊雷的言论后,六道不依不饶,回应杨坤:你看《惊雷》现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语气中还带着些得意。
这边成学迅不声不响地偷了六道的高地塔,直接拿出证据,指明六道的《惊雷》抄袭自己原作《姑娘跟我走》DJ版的编曲。
证据都摆到了眼前,六道依旧负隅顽抗,甚至放出狂言:跟你有关系啊,还在直播中指责成学迅是神经病。
由于舆论的快速发酵,六道的口不择言被网友指责,他本人也迅速道歉,但是没有对抄袭一事给出具体的回应。
03《惊雷》凉凉是必然,杨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发展,网友们对于视频的需求是大量的,这其中诞生了很多的网红歌曲,像之前的《学猫叫》《一人我饮酒醉》等等早已过时,现在如果还在视频中用这些音乐,容易被嘲笑是2G上网。
即便是红极一时的《惊雷》也早已湮没在网友指尖飞速划过的短视频中,现在短视频中最火的插曲应该是“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连老艺术家冯巩也不免于俗套,在社交软件上放老照片来怀念青春,在看到这句歌词的时候,脑海中就有旋律了。
网红歌曲以其新颖,更新快而闻名,跟一些经典的歌曲没法比,像《惊雷》在那一时期的体量是杨坤的歌曲没法比的,这也给了六道向前辈喊话的勇气,而杨坤的diss,在某个程度上加快了其过气的进程,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做“姜还是老的辣”。
因为六道的原因,喊麦这一网络娱乐形式似乎也不如之前红,六道算是一个网红歌手,跟真正能出唱片,开演唱会的传统歌手之前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他的这番行为用饭圈的话来说属于“越级碰瓷”。
网红歌手是依托网络发展起来的,走红必然要依靠网络和网友,一旦离开了这个载体,就真的是“糊在深巷无人知”,还是希望六道能够低调处事,认真学习音乐,真正给大家带来好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