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以往称紧张性头痛(tensionheadache)或肌收缩性头痛,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
一、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日前认为:周围性疼痛机制和中枢性疼痛机制与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有关。前者在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由于颅周肌肉或肌筋膜结构收缩或缺血、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炎症介质释放增多等导致痛觉敏感度明显增加,引起颅周肌肉或肌筋膜结构的紧张和疼痛。
“中枢性疼痛机制”可能是引起慢性紧张型头痛的重要机制,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由于脊髓后角、三叉神经核、丘脑、皮质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对触觉、电和热刺激的痛觉阔明显下降,易产生痛觉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单胺能递质慢性或间断性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灰质结构容积减少,提示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改变。另外,应激、紧张、抑郁等也与持续性颈部及头皮肌肉收缩有关,也能加重紧张型头痛。
二、典型病例多在20岁左右发病,发病高峰40-49岁,终身患病率约为46%,两性均可患病,女性稍多见,男女比例约为5:4。头痛部位不定,可为双侧、单侧、全头部、颈项部、双侧枕部、双侧颞部等。通常呈持续性钝痛,呈头周紧固感、压迫感或沉重感。许多患者可伴有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状,也可出现恶心、畏光或畏声等症状。体检可发现疼痛部位肌肉触痛或压痛点,颈肩部肌肉有僵硬感,捏压时肌肉感觉舒适。头痛期间日常生活与工作常不受影响。传统上认为紧张型疼痛与偏头痛是不同的两种疾病,但部分病例却兼有两者的头痛特点,如某些紧张型头角想者可表现为偏侧动样头痛,发作时可伴呕吐。
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排除头颈部疾病如颈椎病、占位性病变和炎症性疾病等,通常可以确诊。
IHS(年)最新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如下:
1偶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符合(2)-(4)特征的至少10次发作;平均每月发作1天;每年发作12天。头痛持续30分钟至7天。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双侧头痛;②性质为压迫感或紧箍样(非搏动样;③轻或中度头痛;④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不会加重头痛。符合下列2项:①无恶心和呕吐;②畏光、畏声中不超过一项。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根据触诊颅周肌肉是否有压痛可分为与颅周肌肉紧张有关的偶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与颅周肌肉紧张无关的偶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两类。频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1).符合(2)~(4)特征的至少10次发作;平均每月发作≥1天而15天,至少3个月以上;每年发作≥12天而天(2)头痛持续30分钟至7天。
(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双侧头痛;②性质为压迫感或紧箍样(非搏动性)。
(4)符合下列2项:①无恶心和呕吐;②畏光、畏声中不超过一项。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根据触诊颅周肌肉是否有压痛可分为与颅周肌内紧张有关的频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与颅周肌肉紧张无关的频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两类。
慢性紧张型头痛符合(2)-(4)特征的至少10次发作;平均每月发作≥15天3个月以上;每年发作≥天。③轻成中度头痛;④目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不会加质头飞压迫感或紧箍样(非搏动样
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庸特征:①双侧头痛;②性质为压迫感或紧箍样(非搏动样)。符合下列2项:①限光、畏声、轻度恶心中不超过一项:②无中·重度恶心和呕吐。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触诊肌肉是否有压可分为与颅周肌肉紧张有关的慢性紫张型头痛、与颅周肌肉紧张无关的慢性紧张型头痛两类。治疗1.药物治疗本病的许多治疗药物与偏头痛用药相同,急性发作期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麦角胺、双氢麦角酸等亦有效,对于频发性和慢性紧张型头痛,应采用预防性治疗,可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或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或氟西汀等,或肌肉松剂如盐酸乙立松、巴氯芬等。伴失眠者可给子苯二氮草类药如地西泮10-20mg/d口服。2.非药物疗法包括松驰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和针灸治疗等也可改善部分病例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