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颈酸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白领一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流,他们或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是长时间紧盯电脑屏幕,再加上经常低头看手机,不注意爱护颈部,很容易产生脖颈酸痛。
/
有些人觉得脖颈不舒服了,都会习惯性转一转或选择一圈一圈地摇脖子,甚至用甩响脖子的方法来缓解不适。但是专家提醒,颈椎结构复杂,这样胡乱转动颈椎有时不仅不能缓解疲劳,反而不利于其稳定,加重它的损伤,严重者会有头晕、恶心、疼痛等症状,甚至会有瘫痪的风险!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原因1:颈椎负荷大
颈椎有7个椎体,位于头部、胸部之间,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活动度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生理功能较复杂的脊柱,承受着各种负荷和劳损。
最新资料显示,头部的重量一般为4~5kg,当其从正中向前移动3cm时,颈椎要承受的压力就增加2~3倍,若向后移动3cm,颈椎要承受的压力则增加4~5倍,相当于一个5~6岁的儿童体重。
因此,颈部大部分肌肉经常处于紧张劳累的状态,特别是对于长期低头工作或看手机、躺着看书等颈部长久单一不良姿势过多的人,久而久之,肌肉就会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样,弹性下降。
而胡乱转动颈椎超过所能耐受的量,可使这些疲乏的肌肉功能不协调,加重其损伤,严重者肌纤维变性,甚而形成撕裂、纤维条索或粘连,造成颈部肌肉损伤,遗留长期慢性疼痛。
所谓的甩响脖子,实际上是颈部小关节轻度移动产生的弹响,如果经常使小关节移动,容易产生局部关节松动和不稳,时间长后易引起颈椎不稳、关节错位及骨质增生,容易诱发颈椎病。
原因2:椎间盘易受损
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颈椎间盘大部分无血液供养,仅靠渗透输送养分,所以椎间盘的疲劳容纳度很小。实验研究显示,颈椎前屈位的轴心压力反复余次,即可引起椎间盘破裂。
其次,椎间盘会随年龄增加而出现髓核水分减少,纤维网和黏液样基质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组织所替代,变为纤维软骨性实体而发生椎间盘退变现象。
据最新研究发现,人体从30岁就开始椎间盘变性,50岁以后,椎间盘的退变就越来越明显了,70岁以后几乎达到%。
椎间盘退变后,对于各种急性或慢性外力的抵抗能力减弱,其后方的纤维环就容易发生破裂。如果此时突然做转头、甩头等动作,可导致髓核的压力不均匀地增高,纤维环破裂,发生颈椎间盘突出症。
原因3:血管功能下降
颈椎是连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重要部位,上面分布着很多血管,结构相当复杂。其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血管,叫做椎动脉,由颈椎的横突孔穿入而过,脑组织内后40%的血液需求都由它供应的。如果猛然转头或回头的话,可能会让椎动脉受到牵拉、扭曲、变细,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不能完全地输送到大脑,会直接导致脑部组织损伤。
由此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可能在老年人或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身上风险更高,有研究显示,90%的60岁以上人群都有颈部血管斑块,随着人体血管老化、粥样硬化加剧,斑块会层层加厚,这些人本身就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在这基础上猛烈转动脖子或回头,会导致颈部血管受压变细,脑血流减少,诱发脑供血不足,轻则导致头晕、恶心,重则晕厥。
除此之外,有常年吸烟饮酒史、暴饮暴食、不太运动的人也要注意,因为这些人的颈部血管壁上很可能有一些粥样硬化斑块,如果胡乱转动头部可导致斑块破裂或血栓脱落,导致椎动脉损伤、脑供血不足以及诱发脑中风发作等严重后果。
原因4:神经易压迫
颈椎的后方为椎管,分布着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组织——脊髓,一般来说,椎管的空间足够去容纳脊髓,但颈椎椎管的前后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最窄处为第5~6颈椎,而此处又恰为脊髓颈膨大所在。因此,胡乱转动头部极易出现脊髓受压而出现症状。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脊髓在椎管内缓冲间隙会进一步缩小,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椎管狭窄、先天性椎体融合、颈肋和第7颈椎横突肥大等;后天因素主要为慢性劳损导致的颈椎骨质增生、关节不稳以及韧带钙化等造成的椎管狭窄。
所以,当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时,脖子转一圈或胡乱晃动,会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挤压,轻者出现上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导致行走不稳、瘫痪等后果。
健康知识“划重点”
一般颈椎转动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平时不建议任意进行用力后仰、前俯、左右侧弯,甚至扭转整个头部等胡乱转动颈椎的动作,以免导致不适产生。
如果确实需要锻炼,医院进行检查,确认没有明显的颈椎器质性改变后,在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做一些简单、局部的肌肉放松动作。
(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