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病人常唐喜及家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钮璇):“医院来四五个月的时间,我真的是躺着进来的。几轮(诊疗)结束以后,我不光能坐起来、而且能站起来。现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之下,我已经能够行走了,能站着走起来了!”脊髓损伤病人常唐喜的例子,是无数个中国伤残病人接受康复治疗的缩影。康复治疗能够消除病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在中国,残疾人、意外伤患者,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都对康复医疗有着巨大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据《201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8334个,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5万人。
位于上海松江区的阳光康复中心是上医院,为各类伤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者提供康复治疗,并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健康体检,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训练等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该中心秉承国际“全面康复”理念,开创“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工作模式,力求最大程度恢复和重建患者功能。康复治疗师陈斌表示,医患“共进退”给病人带来了最佳治疗效果:
“康复团队主要包括了医生、物理治疗师——也就是我们,还有作业治疗师、辅具治疗师,包括心理治疗师和社工。新患者进来,我们当周就把所有他团队的人召集在一起,去讨论这个患者。在此之前,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已经对这个患者做过评估了,然后才会在团队会上表达我们觉得他能达到什么水平。当然,每一个人在评估患者的时候都会去问,患者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整个团队在制定目标时都要以患者的目标为前提。”
阳光康复中心细分康复亚专,建立了由内、外、妇、儿等共同支撑的康复服务和临床保障体系,设置神经、脊柱脊髓损伤、骨与关节康复等亚专科,并拥有工伤职业康复、运动康复、康复工程、中医特色康复等特色学科,完善程度力争上海一流水平。
康复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协同努力。护士吴爱荣介绍说:“我们通过实践各种护理技术,把这些技术形成规范、制定指南,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第二个方面,我们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延伸康复护理服务。很多病人因为回到家里还需要康复,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区联动服务模式。第三个方面,我们不断推广康复护理经验、创新护理用具,几年来改良护理用具20多个并申请专利,还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专科护士实训基地,培养康复护理人才。”
2017年,中国85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14万余人。阳光康复中心的一大特色是儿童康复,帮助有功能障碍的儿童提高运动、语言、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追赶同龄儿童水平。除了基本的评估和治疗,该专业经常开展公益性活动提高康复疗效。儿童康复治疗师张蓓华以自闭症治疗为例介绍说:“自闭症可能会有社交方面的障碍,我们会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给他做行为的训练。同时会做很多社交训练,除了个训,还会做一些团体的训练,甚至让家长加入,教授他们回去之后怎样引导孩子进行社交。我们还办过‘同伴介入疗法’,招募一些普通的孩子作为志愿者,安排自闭症孩子和他们进行融合。”
康复医疗作为中国的一项新兴事业,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服务和便利。然而,目前中国的康复专业人才紧缺,实际需求是现有人才的10倍以上。为此,阳光康复中心积极创建同济医院,并建立康复治疗学系培养技术人才,同时为多所高校提供临床教学与实习基地。骨与关节康复科医生仲荣洲表示,阳光康复中心不断在摸索中前进,扬长补短,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康复中心而不懈努力着:“其实康复和临床是一个整体,我们需要一个医生,能够从患者开刀那一刻开始,做一个顶层设计,但在这个方面中国是欠缺的。第二个方面,我们接收的患者基本都是中晚期,问题比较复杂,也没有一些理论化的内容供我们参考,所以都是在临床中做一些摸索。但是,中国也有一部分很强大,例如一些手法,如果从中医里面找到一些线索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的一些手法的实力比国外还强。”
康复治疗师陈斌
康复护士吴爱荣
儿童康复治疗师张蓓华
骨与关节康复科医生仲荣洲
上海阳光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