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30种焦虑式育儿方法,看似精明,实则在坑
TUhjnbcbe - 2025/1/3 17:04:00

对于中国家长,总是担心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焦虑式带娃是很多家长的“通病”,担心宝宝吃不饱,担心宝宝营养不足,担心宝宝睡不好、走路晚,担心宝宝智力发育缓慢。

0-3岁的宝宝,已经成为了家长相互比较的对象,但是家长爱之深,则之乱,很多时候揠苗助长式方法实则是在实力坑娃。

爸爸妈妈,你都在焦虑什么?

根据一项关于中国父母焦虑问题的调查发现,6岁以下主要担心的问题是孩子的喂养及睡眠等生活习惯方面的担忧,其中3岁以下的父母重点焦虑的是婴幼儿身高、体重、说话延迟等生长发育问题,是否日常的发烧感冒等问题。

小编接下来就结合各指南,结合了宝宝生长发育、喂养等方面的指标,给家长详细解说一下那些容易踩到的“坑。

关于喂养篇:

关于宝宝喂养,基本可以分为母乳或或奶粉喂养,辅食添加,营养素补充三大方面。

1、妈妈认为自己体制差,所以母乳差,还是换用奶粉吧!

焦虑之处:有的妈妈可能比较瘦弱或者体制差,爱生病,所以妈妈便认为自己母乳营养不足,着急给宝宝喂养奶粉,生活母乳导致宝宝营养不足。

真相:母乳的营养成分不会妈妈体制影响,但是会因饮食的改变发生波动。

正确方法:母乳的奶量和营养成分受饮食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改变影响较小,但是维生素(如维生素A)、矿物质、脂肪等受妈妈饮食影响较大,因此产后妈妈应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性,不可偏食,不建议节食。如果产后妈妈每周食用两次深海鱼补充DHA,那么就无需额外补充此类营养品。如果产后妈妈是素食主义,就要考虑额外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12)和DHA等制剂。

2、母乳颜色变浅,添加奶粉吧。

焦虑:有的妈妈发现开始母乳最初颜色发黄,逐渐颜色变浅,就盲目以为是母乳没有营养了,换用奶粉吧。

真相:母乳的颜色与营养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哺乳期时间延长,母乳的颜色会随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变浅,属于正常现场,无需担心。

母乳初乳是指出宝宝生后7天的奶液,颜色为黄色或者淡黄色,黏度高;初乳之后的15天,母乳的颜色逐渐开始变浅为淡黄色,称为过渡乳;经历过过渡乳之后,母乳颜色变得更浅,接近白色,主要跟母乳中蛋白、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改变有关。

3、听说6个月以后母乳没有营养了,断奶换奶粉吧。

焦虑:其实有时会听到一些人说,6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有营养了,赶紧换奶粉喂养吧,不然妈妈容易不长肉。

真相:其实无论何时,母乳都应该婴幼儿奶类的首选,即使随着母乳过渡到成熟乳,营养成分发生了一部分改变,但只是脂肪、蛋白质等比例的变化,其消化吸收率远远高于奶粉。

建议:母乳中免疫物质是奶粉所不能模仿的,因此建议母乳喂养至少坚持6个月以上,因为宝6个月之前的免疫力依靠子宫内和母乳中获取而来的,6个月之后宝宝才开始启动自己的免疫系统,因此在这之前,母乳是免疫物质(抗体等)最好的,最快的,最有效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要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把母乳喂养作为重大举措之一,即婴儿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在6月龄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至1岁以上。

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母乳是产后饮食首选饮食,奶粉是母乳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如果纯母乳喂养期间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转诊,此时需要添加奶粉。

4、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喂养量过度。

焦虑: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你饿,宝宝只要一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家长就开始喂养,却忽略了孩子的胃容量与身体耐受量。

真相:宝宝按需喂养没错,但应该是在宝宝较小的时候,一般1-2月龄宝宝采取按需喂养,但是之后家长就要给宝宝形成良好的喂食习惯,把握每日整体喂奶量,千万不可过量,避免宝宝不耐受、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积食等问题。

宝宝月龄小时胃容量也小,因此一定要注意每次喂养奶量,避免引起增加肠胃负担,增加小肠坏死性结肠炎等风险。

5、母乳营养成分好,我给宝宝备货到3岁

真实经历:有个朋友前几天儿子说,妈妈你的奶好像变味了,听到这句话我很惊讶,忙问道,他还没有断母乳吗?朋友说我是给他放在冰箱里储存到现在的,听完我就懵了,母乳保质期哪能这么长呢,朋友也是好心办坏事。

真相:妈妈在由于工作等特殊情况下,的确是可以将母乳挤出,经过冷藏或冷冻,进行母乳短暂的储存,但是这里注意的是短暂储存,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建议:虽然各大营养机构、学会针对母乳储存的指南存在一些小小差别,但是基本大同小异,母乳保质期最长是1年,而且是在及其严格的冷冻储存条件下,一般家庭会反复开关冰箱拿取食材,很难保证温度。

如图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中指出,母乳长期储存,若在冷藏条件下储存,最长时间为48h,在-15℃的独立冷冻室下,最长时间保存3-4个月,在-20℃的深低温冷冻条件下,最长保存时间6-12个月。

通过朋友的案例,证实母乳确实会变质,妈妈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在最佳食用期给宝宝食用。

6、妈妈感冒了,怕传染孩子,喂奶粉吧。

焦虑:宝宝健康是全家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妈妈感冒了或者身体有了一些小问题,就会变得焦虑,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如何康复,而是我一定不能传染给宝宝,是不是很真实呢?其实妈妈感冒,护理得当,可以给宝宝继续喂母乳的。

真相:

无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都是是呼吸道的急性疾病,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此时若突然停止哺乳并不是正确的选,因为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液、乳汁和鼻分泌物中,此时继续哺乳,乳汁中的免疫物质反而能保护宝宝。同时,如果宝宝较小,添加啊你分喂养,也将增加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尤其是家族有过敏体质的宝宝。

妈妈出现流鼻涕、腹泻、咳嗽或呕吐等症状时,病毒可能已通过飞沫或接触等途径传染给宝宝了。因此此时妈妈应该注意佩戴口罩,注意飞沫等传播,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若妈妈低烧,则应该但要注意多喝点水,以免乳汁浓缩,引起孩子腹泻。但是如果高烧,则建议母乳喂养了。

7、妈妈担心宝宝营养不足,辅食添加过早

超前型焦虑:有的妈妈担心奶粉或者母乳中营养不够,不满4个月添加辅食,目的是让宝宝获得更多食物的营养。

真相:

其实6月龄之前,宝宝体内有很多通过母体获得的营养物质,体内储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加上母乳(奶粉)的供应,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所以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研究发现,宝宝辅食添加若早于4个月,将增加宝宝食物过敏约百分之十的风险,同时也会因吸允不足,导致母乳量下降.

8、妈妈担心宝宝营养不足,辅食添加过迟

延后型焦虑:有的家长认为宝宝母乳是孩子最佳的食物,担心辅食营养不足,认为米粉等不如奶粉营养价值高,因此延迟给宝宝添加辅食,甚至到9月龄、10月龄。

真相:

辅食不能替代母乳营养价值,母乳也无法替代辅食,选择6月龄添加辅食一则是此时宝宝储存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机体所需,同时母乳中恰好缺乏,所以此时需要额外补充,比如铁元素等,二是因为此时处于宝宝身体发育到了训练咀嚼和嗅觉的敏感时期,婴儿需要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来锻炼咀嚼功能,因此延迟添加辅食可能导致营养缺乏或者咀嚼能力发育迟缓。

权威建议:宝宝辅食添加WHO建议最佳辅食添加时间从6个月开始,辅食添加不应早于生后4个月或晚于8个月。我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关于婴幼儿辅食添加最新建议也是由原来4个月延后到6个月。

如果是早产儿,一般要等到矫正月龄满6个月后再加辅食,矫正月龄的计算公式如下:矫正月龄=实际月龄-(40周-出生时的孕周)/4

注意事项:

关于到底4个月还是6个月添加辅食,不能以偏概全,每个宝宝也是不同的,当宝宝出现需要添加辅食的表现,家长就可以尝试加入,保证加入月龄不早于4个约即可。

身体健康,体重比刚出生时增加了一倍左右。食欲明显增强,日常喂奶已经满足不了需求。能够自己独坐,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扶着或者靠着坐,自己可以控制头部和上半身。开始对食物感兴趣,看别人吃东西会流口水。具有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眼神会随着食物移动,还会伸手去抓食物,有时候还能够准确地放进嘴里。用勺子喂食的时候,宝宝会张开嘴,而不是用舌头顶出食物9、宝宝一出生,家长着急补钙,听说钙对宝宝很重要

焦虑:钙有助于宝宝骨骼发育,有助于宝宝长个,很多家长受到广告的影响,认为补钙越多越好,便盲目给宝宝补钙,之前也有新闻报道家长给孩子过度补钙,导致宝宝肾结石的。

真相:

妈妈在哺乳期间如果饮食中钙充足,婴儿每天可从母乳中获得~毫克的钙。因此,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额外补钙。奶粉喂养的宝宝,考虑到奶粉中钙食物吸收率比较低,因此大部分奶粉都是强化了钙的含量,所以6月龄以内奶粉喂养宝宝也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6个月至1岁婴儿,在保证足量的母乳或者奶粉摄入基础上,注意辅食中含钙丰富的食物搭配即可,一般无需额外补充,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

1岁以后,宝宝摄入钙的来源就更多样了,巴氏杀菌的原制奶酪、酸奶或豆类、硬果类食物和可连骨一起食用的小鱼、小虾和某些绿色蔬菜也是钙的良好来源。这时候宝宝只需保证~mL的奶量,就足以满足宝宝对钙的需求。但是如果宝宝挑食,饮食不足时可采用钙剂补充。

10、枕秃,多汗、出牙晚、O型腿,宝宝缺钙了?

焦虑:很多家长看到网上的说法,比如枕秃、多汗、出牙晚、O型腿就是缺钙?一旦感觉缺钙,家长就开始钙孩子食用各种补充剂,其实并不科学,此处是家长焦虑了。

真相:

关于枕秃:很多婴儿从生后2个月开始,由于枕头与脑后部摩擦,都会出现脑后、颈上部位头发稀少的现象,但是一个周期后头发会慢慢长出,与缺钙关系不大。

关于0型腿:宝宝其实腿型发发展会经历漫长的过程,O型腿→X型腿→直腿,这是宝宝正常的生长轨迹。宝宝刚出生时,由于长期在妈妈肚子里盘着腿的姿势,都会有点O型腿,2岁左右会自己变直,但是2岁以后还是O型腿家长就要注意。

宝宝夜间多汗: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出汗常发生在睡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这种现象可能跟宝宝的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发育完善,汗多的情况便会逐渐好转、消失。

11、儿童期多吃钙片,促进骨骼钙化,能长的更高?

焦虑:很多家长觉得钙片度孩子多多益善,有的甚至当糖丸给宝宝食用,乳酸味、淡淡的奶香宝宝爱不释手,但是这里提醒家长,千万不要过量补钙,过量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真相:

儿童期的孩子由于此时是身高增长关键时期,此时是补钙关键期。家长在保证每日饮奶量充足的情况下,应该注意饮食中补充,挑食的孩子应该给孩子选择含碳酸钙的咀嚼片补充钙,在儿童骨骼生长期钙的吸收率高达75%,这个时期千万不能错过补,但是这个食用量,一定要合理。

有的专业度不强的门店甚至推荐说某钙片可以促进宝宝骨骼钙化,长的更高!其实这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骨骼钙化,是指身体内组织由于钙盐沉积导致骨头变硬的情况。

儿童骨骼经过钙化以后变成人的骨骼,一般来说当骨骼中的钙与血液中的钙进行交换时,血液中钙浓度较高时,钙质就沉淀在骨骼上,称为钙化。因此过量的钙片摄入是恰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不建议经常食用钙片,严格按照服用说明。儿童期平时多晒太阳才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配合适当的锻炼都有助于身高增加。

12、宝宝吃手、啃咬,就需要补锌了!

焦虑:有次几个闺蜜聚会,闺蜜小丽6个月娃娃爱吃手指,另一个朋友就说,你家是不是缺锌啊?网上说宝宝6个月以后应该开始补锌了,不然就会长得慢。

我相信上述情形很多家长都遇见过,但其实目前已知锌缺乏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生化特征性改变,其相关表现有降低生长发育速度(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免疫功能降低等。但是并不能单纯凭借宝宝吃手,爱啃咬来定义缺锌与否。

真相:

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吃手很有可能与口径发育期有关,此时宝宝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事物。超过一半吮吸手指的宝宝在过了6、7个月后就不吸了,有的宝宝到11个月左右还会偶尔吮吸手指。如果说宝宝1岁以后,还出现吃手,妈妈再考虑其余原因。

宝宝爱啃咬多出现宝宝出牙期,一般在4—6月龄出现第一颗牙齿,出牙时期宝宝牙龈疼痛,宝宝会因不适而出现爱啃咬,甚至咬人的情况,因此此时宝宝爱啃咬也不能说就会缺锌。

13、宝宝没事多喝点热水?

焦虑:成人生病时,很多医生会建议多喝水,平时也有说法时是每天保证8杯水,水可以参与生命运动、排除有害毒素、帮助新陈代谢、维持有氧呼吸等,对身体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真相:宝宝比较较小,因此需要多喝水进行补充

1)对于0-6月龄宝宝未添加饮食,以奶制品为主,但母乳、奶粉(液)中主要成分为水分,可满足宝宝机体对水分的需求。

母乳喂养宝宝无需额外补充水分,奶粉喂养原则上也不需要补充水分,但在天气炎热、发烧等情况下可以适当少量补充,每次约20~30ml.

2)对于6月龄~1岁宝宝,由于添加辅食以及奶量下降,应该适当补充水分,宝宝每天每千克宝宝每日需水量为~ml,水量=奶液+辅食+额外补充水分。

权威建议:宝宝喂水量:科学喂养,避免水中毒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个月内,宝宝无需额外喝水,母乳或配方奶中水分足够满足需求。6个月以上,根据实际情况,每日补充4~6盎司水。(约~ml)而且6个月以上宝宝每个阶段所需的喝水量是不同的。

宝宝护理那些雷区

14、宝宝黄疸,但是听说照蓝光有副作用,坚决拒绝。

案例:某宝宝12天,宝宝黄疸值高达20mg/dl,医生建议照蓝光,但是妈妈医院一整天,不许见孩子,而且网上也说照蓝光有副作用,家长就排斥照蓝光,非要去小儿推拿去黄疸,结果孩子后期出现反应迟缓,差点核黄疸。

焦虑:很多妈妈在孕期就开始学习各种科学育儿理念,比如十个孩子九个黄的“黄疸”,医院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认为是做有效,但是同时也存在副作用,有的妈妈也是学习了很多,便形成了盲区,照蓝光等于副作用,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真相:小儿推拿、药浴或许对去黄疸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使用范围也是在照蓝光的干预范围值以下,针对于可能引起核黄疸,存在危害宝宝大脑的风险,一定要听取医生建议,进行蓝光照射。

通常对于3日龄以后的宝宝,如果黄疸值大于15mg/dl,建议考虑照蓝光,如果黄疸值大于17mg/dl,应该照蓝光,光疗失败应该考虑换血。

因此家长千万别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就忽视黄疸危险值,以免给宝宝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比于宝宝脑瘫的风险,照蓝光的副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千万要分清楚主次关系。

15、哄睡、奶睡、有助于宝宝睡眠质量提高?

焦虑: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比较担忧宝宝睡眠的文图,睡多了担心生病,睡少了担心生病。关于睡眠,确实与宝宝身高、体重、脑补发育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宝宝睡不好,就暴躁了。家长也是想尽一切方法,抱着睡,奶睡,搂着睡。

真相:

其实婴儿困时会自己入睡,只是大人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觉时间而人为干预,造成有些孩子依赖大人的干预睡觉方式。

父母在宝宝入睡过程中过于积极地参与、习惯性地陪伴宝宝入睡或采用拍抱、摇晃等安抚措施,不仅会使宝宝入睡潜伏期增加,也会增加宝宝夜醒后再次入睡的困难

正确做法:家长们选择在宝宝犯困但未睡着的情况下将其放置小床,帮助宝宝学会自己入睡。如果入睡时宝宝哭闹,家长可以给宝宝一些短时的安抚,包括:温柔的拍拍、摇摆、摸头,养成自主入睡习惯,越早越好。

16、宝宝体重下降,妈妈很着急上火啊

焦虑:

有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出生后怎么体重不增加反而降低了,难道是自己母乳质量不好?还是宝宝没吃饱?这可怎么办呢

真相:

新生儿出生后1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大约6%一9%,一般在出生后3-4天比较严重,通常在第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如果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转诊。

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长,恢复到出生体重约需2-3周或更长,在恢复至出生体重,宝宝体重开始慢慢增长。

17、为什么我家宝宝长得不如别人家的的快?营养不足?

焦虑:

提到宝宝长得快慢,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吃饱。而且很多时候家长喜欢与同龄孩子进行对比,比如6月龄的男宝宝,可能有的体重15斤,有的体重为18斤,这时有的家长就开始郁闷了,我家为啥体重落后呢,是不是发育迟缓?

真相:

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特殊的生长曲线,每个宝宝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宝宝的身高体重处于所在月龄的正常范围,那么就无需担心,都是正常的。宝宝的体重或者身高大致可以分为中位数水平也就是平均水平,中位数水平又分为偏上或者偏下,身高体重异常水平中也分为偏上或者偏下。

家长要学会使用生长曲线,并将每月测量的结果标注在生长曲线图上,通过与同年龄同性别婴儿生长数据比较监测婴儿的营养状况,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30种焦虑式育儿方法,看似精明,实则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