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听见但听不清楚,是神经性耳聋吗不一定,听
TUhjnbcbe - 2025/3/30 17:12:00

老王自己听力不太好,去参加同事聚会时闹了个大笑话。大家正聊着旅游的话题,老张说:“我上个月去海南,海水真是清澈见底啊!”

结果老王没听清楚,愣了下接话道:“啥?你说你上个月去买奶粉,害谁吃车厘子得痔疮啊?”

全桌人一脸懵逼,老张瞪大眼睛:“老王,你这听力还能再离谱点吗?谁买奶粉了!谁得痔疮了!我是说去海南,海水清澈见底!!”

老王挠挠头:“哦哦,那你继续,你继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能听见声音,但就是听不清楚别人说的话,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或与他人进行较长时间的对话时,总是觉得“费劲”。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听力出毛病了,会不会是患上了神经性耳聋?

首先,听力受损本身并不总是意味着患病,而是一种身体功能的变化或退化过程。如果听力受损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否将听力受损视为疾病,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下降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称为老年性耳聋。这是一种逐渐发生的听觉退化,属于正常的衰老现象,严格意义上不被视为疾病。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耳部损伤、感染等情况会导致听力受损。这种情况下,听力受损可以被看作是疾病或外伤的症状。

美尼尔氏病、听神经瘤、耳部感染等耳部疾病可以引发听力损失。此时,听力损失是这些疾病的直接结果。

听力损失分级是通过专业的听力测试确定的,它可以帮助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但不能直接用来判断是否是疾病。分级系统如下:

轻度听力损失(25-40分贝损失):此时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能正常交流,但在嘈杂环境中感到听不清楚。轻度听力损失通常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可能是由于自然老化或偶发性的外部因素引起。

中度听力损失(41-55分贝损失):患者在日常交流中感到困难,需要他人提高音量才能听清。这种情况往往预示着听力问题更加严重,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测,以排除病理因素。

重度听力损失(56-70分贝损失):即便在大音量环境下,患者也难以理解对话。重度听力损失通常提示耳部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可能与病变或持久的外部损害有关。

极重度听力损失(71分贝以上损失):此时患者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通常需要专业治疗或辅助设备如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极重度听力损失常与疾病或耳部神经损害有关。

听力损失分级的目的在于量化听力下降的程度,并不直接作为疾病诊断的工具。它是听力筛查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例如,轻度听力损失不一定代表病变,但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则通常需要更深入的医学检测,以排查疾病或其他潜在问题。

如果听力损失较轻,且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如耳鸣、耳痛、眩晕等),可能只是年龄增长或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疾病。

然而,听力损失严重,尤其是伴随耳鸣、眩晕、平衡失调等症状时,往往提示着耳部或神经系统的疾病。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也就是为啥要讲神经性耳鸣,就是因为这种“听见听不清”的耳聋,就是最为常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耳聋。

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是如何让你“听不清”的呢?接下来就来详细说说:

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内耳的听觉神经或大脑听觉处理区域的损伤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典型症状包括听力下降和耳鸣。此外,它还有1个特点,可以帮我们辨认,即:

剩余40%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见但听不清楚,是神经性耳聋吗不一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