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nchina
培恩e学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科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化学治疗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一)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peripheralneuropathy,CIPN)是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出现的一种常见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药物作为一线抗肿瘤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据统计,约30%~40%化疗病人会发生CIPN,尤其多见于应用铂类、紫杉醇类、长春花碱类等化疗药物者。
CIPN常导致病人难以维持规律化疗,临床上常通过减低化疗药物剂量、延长化疗周期或停药来缓解疼痛,影响治疗效果。由于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至今国内外文献尚未报道明确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在规范使用包括神经*性化疗药物治疗并提高肿瘤病人生存率的同时,进一步明确CIPN发生机制并进行有效防治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做了深入、有效的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就CIPN发生机制和防治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CIPN概述
CIPN主要由铂类(如顺铂)、紫杉醇类(如紫杉醇)、长春花碱类(如长春新碱)等一线化疗药物引发,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四肢无力、麻木、刺痛、烧灼感,戴袜套或手套样异常感等症状,偶尔还表现为运动神经症状,交感神经受累和颅神经病表现,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与化疗药物种类、剂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联合使用一种以上神经*性药物(如卡铂联合紫杉醇)、合并易损害外周神经的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CIPN严重影响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致使病人减低化疗药物剂量、缩短化疗周期甚至停药,并且可能增加疾病复发风险,降低病人存活率。
2.CIPN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CIPN作为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错综复杂,与胶质细胞活化、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离子通道改变、脱髓鞘、细胞修复系统改变、DNA损伤、炎症因子等多种机制有关。
1)胶质细胞活化(activationofglialcells):有研究证实,脊髓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四环素衍生物米诺环素通过脊髓小胶质细胞p38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和对小胶质细胞的直接抑制而发挥镇痛作用。Preet等研究中,紫杉醇CIPN模型小鼠中脊髓神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显著活化。
2)线粒体功能障碍(mitochondrialdisorder):线粒体在能量代谢和自由基代谢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线粒体功能异常在CIPN发生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Magdalena等研究发现,顺铂通过诱导线粒体p53积累和线粒体膜去极化,引起线粒体损伤,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致使CIPN行为学异常。小分子皮斐松μ(PTF-μ)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能够防止顺铂诱导的背根神经节和外周神经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顺铂诱导的早期线粒体p53增加,从而减轻CIPN症状。Joshi等研究发现,在透视电镜下,顺铂给药的小鼠近端及远端神经线粒体直径异常增加、空泡化,轴突和雪旺氏细胞中线粒体异常肿胀、荧光强度降低,动物神经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显著减低,导致线粒体动力功能障碍,从而介导CIPN的发生。
3)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氧化应激是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ROS被证实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ROS生成酶NADPH氧化酶在小鼠外周神经氧化应激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NADPH氧化酶会导致局部致炎因子生成减少,痛觉敏感减弱。因此,ROS生成酶NADPH氧化酶的激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初始发展阶段很关键。Jan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CIPN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早期应用抗氧化酶可减轻神经元功能紊乱。
4)离子通道改变(ionchannelchange):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维持生命过程的基础,离子通道是铂类抗癌药物的*性靶点。离子通道的异常在痛觉过敏中发挥重要作用。Juliette等研究发现,TRP离子通道亚型TRPM8和TRPA1的异常表达介导了奥沙利铂诱导冷痛觉和机械痛觉过敏,给予超级化激活通道(HCN)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后,奥沙利铂诱导冷痛觉过敏明显缓解。Hohmann等研究发现,奥沙利铂能够诱导小鼠G蛋白偶联受体G2A基因表达于外周感觉神经元,介导TRPV1异常表达,从而促使伤害性神经元敏化,介导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
来源
马凯丽,程志祥.化学治疗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4(03):-+.
未完待续
疼痛资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