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和下肢动脉病变(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LEAD)都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高达22%。糖尿病足的致残、致死率高,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会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延缓其进展,使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的发生率降低60%,截肢的发生率降低85%。因此,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早规范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我院内分泌科在门诊3楼内科6室新增了糖尿病足病筛查室,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筛查
根据年《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要求,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确诊时、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5年,都应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常见类型。吸烟、血糖控制不佳、年龄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DPN。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远端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瘙痒、蚁行感、烧灼样、针刺样或电击样疼痛,或伴有非疼痛的感觉减退、袜套样感觉障碍,常以不同方式合并表现,夜间加重为其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早期也可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踝反射为著。有典型症状者易于诊断,而无症状者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或神经电生理检查帮助诊断。
针对临床上DPN的筛查,我院内分泌科新开展了震动感觉阈值检查,联合应用了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温度觉、压力觉5项检查方法,简单便捷,可有效判断患者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尽早的进行治疗及干预,并确定糖尿病足筛查的频率(见表1),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及进展。
二、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筛查
根据年《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要求,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LEAD的筛查,并全面评估下肢血管状况;伴有LEAD发病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均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全身动脉病变的局部表现,也是外周动脉病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LEAD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是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大多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使得其临床症状更加隐匿和不典型。LEAD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变进展,患者可有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进一步发展为趾端坏疽,下肢可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股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我院内分泌科开展了踝肱指数测定(anklebrachialindex,ABI)以及四肢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1、踝肱指数踝肱指数(ABI)是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评估下肢缺血程度的常用指标,具有价廉、简便、可重复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常用于LEAD的筛查。ABI正常参考值定义为1.00~1.30,0.91~0.99为临界状态,ABI1.30通常提示动脉钙化,ABI≤0.9可诊断LEAD。0.71~0.90为轻度动脉病变,0.41~0.70为中度动脉病变,ABI≤0.40为重度动脉病变。ABI虽是诊断LEAD最简便的方法,但仍需要结合动脉彩超以明确诊断。2、四肢多普勒血管超声我院内分泌科新开展的德国handydop?-pro四肢多普勒血管诊断系统对于诊断LEAD具有重要意义,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筛查的金标准,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价格低廉,而且是无创检查,患者接受度高。三、整体防控
通过加强糖尿病高危足的管理,以早期发现、尽早诊断及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病变都是糖尿病足病发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充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治疗措施,对于糖尿病足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1、生活方式干预
由糖尿病专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方面的教育,并帮助他们转换成有效行动,可以使患者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病的前期病变,加强自我行为管理,保持足部清洁,有效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和复发,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截肢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2、严格控制血糖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是目前唯一可以阻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发展的治疗措施。首先要将血糖尽快控制达标,其次要保持血糖的稳定,减少血糖波动,建议要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内。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前提是无低血糖发生或其他不良反应。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如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3、控制血压、血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引起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周围动脉病变而增加糖尿病足病的风险,因此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要求,在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中,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下调至/80mmHg,进一步体现强化降压达标的治疗理念;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应控制在2.6mmol/L(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强化至1.8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4、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口服阿司匹林予以一级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在糖尿病性LEAD的二级、三级预防中都应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治疗。5、病因及对症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主要是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改善代谢紊乱、营养神经及神经修复,以及止痛、抗抑郁等对症治疗。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一般采用控制血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及抗凝、扩血管等治疗,严重的肢体缺血及坏疽可采用外科血运重建手术等方式。6、戒烟限酒吸烟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及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主动戒烟,并且减少被动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7、适量规律运动适量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延缓DPN的发生和进展。应根据个人的年龄、体重、体力活动、运动习惯和爱好、并发症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运动前后要加强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8、足部局部护理建议糖尿病患者穿合适大小、具有足部保护作用的鞋子,穿全棉透气、宽松、白色或浅色的袜子,因其吸汗透气、柔软舒适,渗液易被发现。修剪趾甲时不宜过短,有足部真菌感染者应尽早治疗。冬天泡脚时注意防止烫伤,洗后用软毛巾擦干,尤其是趾缝处,并擦上保湿剂防止足部干裂。9、中医药特色专科治疗目前我院内分泌科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药特色治疗,包括穴位贴敷、耳穴埋籽、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足浴、艾灸、中药丸剂调理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口干多饮、乏力倦怠、下肢麻木、冷痛等症状,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糖尿病足病的预防胜于治疗在内分泌专科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早期筛查与诊断尽早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一定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作者简介
王华
主治中医师,博士,江阴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攻读了临床博士学位。并通过了高等教师资格考试。擅长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参与编写市级期刊、论著多部,发表省级以上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SCI论文1篇。江苏省名老中医袁士良工作室继承人之一,主持及参与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无锡市级科研项目多项,获无锡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市级三创人才科技创新奖、优秀*员称号。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门诊三楼内科6室内分泌科)撰稿:王华编辑:宣传科审核:计忠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