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是一种日常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手臂撞了一下桌子,或者睡觉时被脑袋压着了,都会让人感到疼痛、酸麻无力,这种症状时间非常短;也有的人长时间感觉手上隐隐发麻,拿东西总会有一些不痛快;最严重的可能夜里由于酸麻被“麻”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这个症状,有一些人不以为意,觉得就是血液循环不畅,用另一只手按摩按摩,活动一下手指手腕,症状就消失了;有一些人非常紧张,上网一查发现颈椎病会造成手麻,而手臂发麻无力甚至还可能是中风发作早期的表现,很紧张,甚至急忙挂急诊检查。
手麻是一种神经疾病的症状,病因可能来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是周围神经疾病的表现。对于最可怕的脑缺血造成的发麻,症状往往不限于手,身体一侧的整条胳膊,乃至腿部、面部都会有各种麻、不灵便的表现,还有讲话困难、头晕恶心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引起手脚发麻的3种疾病:
一、中风(老年人居多)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需要注意!),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发生瘫痪,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一出现病症就要及早就诊防治。
1、中风的危险信号
中风有以下几大危险信号:
突然面部、胳膊或腿麻木无力,特别是在一侧,这是中风病人最常见的情况。当一侧脑损伤后,无力通常发生在对侧肢体,比如:中风病变在左侧,病人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中风后出现视力问题相当常见。有些病人失去了单眼或双眼的部分视力,叫做视野缺损。这会导致病人只能看见盘子的一侧并只吃一侧的食物。
突然意识不清、说话或理解费力。中风会影响病人说话、阅读、书写或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
突然发生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
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痛。
2、中风救治
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的概念,因为在脑中风救治过程中,有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即在6个小时内运用药物迅速疏通被阻塞的血管,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没办法再用药。“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证大脑功能的关键。”此外,由于中风复发率很高,曾经患过中风的病人再次发作中风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中风首次发作的第一年内,因此,中风的二级预防十分重要。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大多数中风是‘缺血性中风’。”余尚贞主任介绍,前者是由于血管被小凝快堵住或变窄使血液不能流到大脑而引起的;后者是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大脑引起的损伤。
3、受中风“青睐”的人群
中风的高发人群主要有五大类,包括: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症患者;高血糖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家里以前有人得过脑中风的;生活习惯不太好,大量酗酒,吸烟,脾气暴躁的人。
4、中风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使热量过剩,血脂升高,久而久之,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速度都会发生改变;饮酒过多,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可受到损害,从而会影响红细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
一般预防
1、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为因素与中风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饮食成分中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2、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例如,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医师的建议,调整好血压水平,将血压调整至/90mmHg以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和医院就诊,
上述措施是中风预防的基础,可延缓脑血管功能受损的进程,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重点预防
1、检查脑血管功能,评估中风发病风险: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是一种无创伤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脑血管功能积分能够定量评价脑血管的功能状况和中风发病的风险。
正常人为分,75分以下时提示脑血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分值越低,中风的可能性越大。
2、合理进行药物预防,目前肯定有效的药物有:
阿司匹林:国外研究认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mg,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降低,但只能降低14%左右。
他汀类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降脂药,也具有一定的防止中风发病的作用。
3、按时复查脑血管功能:当您按上述方法进行中风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重点药物进行预防时,每年应复查脑血管功能1~2次。若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功能积分等指标上升,提示防治效果良好,否则应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二、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麻木
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姿势不正者,还有年轻人,主要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至,由于颈椎的关节错位,伤及神经或血管,从而使这些神经或血管所支配的筋、肉、皮肤出现痛麻。
但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僵硬,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病情严重的患者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更有少数人出现眩晕、猝倒等情况。
颈椎问题包含的内容挺多,颈椎病是个很笼统的说法,椎关节炎,颈后韧带增生,颈椎间盘膨出/凸出等等;颈椎病造成的发麻诊断通过X线、椎间孔神经受压、CT等检查脊柱的生理曲度、间隙改变等等可以判断,确诊并不困难。
主要表现:颈椎病的麻是“直线”的;“患有颈椎病的人手的麻木一般都会感觉是在一侧的某一条直线上的感觉,其实颈椎病引起的手麻木是因为颈椎压迫到神经引起的,所以麻木发胀的部位都是神经走行的部位,感觉就是像在一条直线上的;颈椎病除了表现在手的麻木外,还会出现轻重不一的疼痛,一般像多年的慢性颈椎病患者,疼痛并不明显,只有在劳累后才会感觉疼痛感加重。
1、如何判断你的颈椎是不是出了问题?
1、颈后(第七节颈椎附近)有明显的赘肉堆积;
2、低头或转头时,颈椎下段疼痛
3、站、立、行姿态时,侧面观,视觉上能看出头相对于胸廓向前;
4、如“正中神经在手臂中的位置以及皮肤感受对应位置”既下图中手掌上蓝色区域感到酸、麻、痛、无力;
如果以上情况有不少于2条十分符合你的现状,你就很有可能存在颈椎问题。
2、缓解颈椎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5个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颈椎问题:
1、通过按摩松弛枕骨下颈椎上段周围的肌肉,使之没有僵硬紧张,再通过外力进行牵拉,用一个恰当的、不会伤害到关节的力量,沿着关节的活动方向进行推或拉(被动运动),使其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2、通过运动习惯的改善避免颈椎下段过度提供运动幅度,比如:
低头的时候微微用一点收下颌的力量,而不是把整个脖子弯下来;
转头的时候避免幅度过大或者在侧屈的同时转头。
3、低头看手机电脑或者伏案办公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你可能无法保持永远处于一个中立健康的姿态,但是你可以做到不在一个压迫姿态上保持时间太久。一个好办法就是不时起身走走;玩手机的时候把手机端高一些,用电脑的时候把电脑屏幕架高一点。
4、物理治疗:颈椎理疗仪
颈椎病治疗仪是一种治疗和预防颈椎病的仪器,集场效应、磁疗、脉冲电热、自然牵引和中药透皮等作用为一体,可校正和维持人体脊柱生理曲度,改善颈椎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筋骨,促进新陈代谢;有疏通经络、理气散寒、活血化淤、益气养血、散寒止痛功效。是目前国内颈椎病人常用的家用颈椎医疗保健产品。
5、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
总之,颈椎病的治疗在目前也是比较先进的,如果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十分明显,而且反复发作,走路有明显的踩着棉花的感觉,医院确定是否是颈椎的狭窄,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当然,如果是较轻的颈椎病,只是手麻木、发胀的,可以接受一些理疗的调整,牵引、营养神经类的药物治疗、适当佩戴理疗仪,对于颈椎的调理保护还是能比较好的,可减少手麻木的表现。
三、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通常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是会出现手脚麻木(注意是手脚)。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导致糖尿病足患者出现手脚麻木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药物的原因、外界的刺激。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症状可能就会出现手足部位出现血管病变,导致手足部位供血发生障碍,进而都导致手脚麻木的发生。
同样长期的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神经病变,这些神经病变进而导致患者发生手脚麻木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手脚、小腿等部位麻木、疼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多为渐进、隐匿的病程。
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甚至因为在洗脚时感觉不到温度变化而烫伤,更有甚者,脚底扎了钉子都不知道,最后形成顽固性溃疡而截肢。其实这都是由糖尿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所致,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引起的手脚麻木怎么办?
定期检查:每隔三个月、半年都有各项不同的检查。检查血糖变化,并早期发现心、眼、肾的并发症。
坚持运动: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最好方式。合理的运动可以减少脂肪、体重、并发症。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都因人而异。建议早餐晚餐一个小时后运动,以微微有些出汗,不要超过理想心率为宜。运动时间为三十分钟左右。推荐散步。心梗、心率衰竭、高血压者不能剧烈运动,视网膜病变不能跑跳。
控制饮食:在食物选择上,要避免快速升高血糖的、高淀粉、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蜜饯,糖饮料。抗氧化食物比较好(含维生素e、维生素c),比如植物油、坚果、油料种子。
2、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禁忌
低钠高纤维素饮食
高钠饮食可增加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而可溶解的纤维素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
限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高糖食品
富含淀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类),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它虽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可直接转化为糖,因此必须限量。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糖尿病患者在忌食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麦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糖类制品(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
限制脂肪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本身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又因糖尿病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鱼子、肥肉、鱿鱼、虾、蟹*等多脂类和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以免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发生高脂血症。糖尿病易于合并糖尿病性肾病,而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说,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适量。
忌辛辣食物,远离烟酒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看看你身边的人用的是哪种)
第一大类:双胍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它可以有不同的剂型,有普通的、缓释的、肠溶的等等。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常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多见于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少见。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注意事项:该药可以餐前、餐中、餐后服用,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多于餐后服。从小剂量开始,有助于缓解胃肠道反应。
第二大类: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磺脲类药物种类较多,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之分,现在后两代的药物用的较多,常用的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
常见副作用:易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
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为了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药物做成缓释片或控释片,每天仅需服用一次,大大减少了服药次数,方便了患者。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局限性,如果每天一次血糖控制不满意,有些药物也可服用2次。
第三大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对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糖及脂质代谢异常,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其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因此要求患者必须有胰岛素存在,单独使用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该药物在使用上一直有些争议,主要是增加心衰和膀胱癌的风险,目前研究认为这些风险不大、可控,但还需更多循征医学的证据。该药是目前针对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糖尿病,但需严格选择适应症。目前主要使用的有两种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常见副作用:体液储留、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肝*性、肥胖和增加骨折风险(尤其髂骨和腕骨)。因此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
第四大类:格列奈类药物(非磺脲类促泌剂)
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具有“快进快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可直接促进胰岛素早时相(第Ⅰ时相)分泌缺陷恢复正常,从而对降低餐后血糖具有独特优势,并且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常见副作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另外,文献报道在血糖控制相近的前提下,瑞格列奈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磺脲类药物低
第五大类: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几乎没有对肝肾的副作用和蓄积作用。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如与磺脲类、胰岛素等药合用出现低血糖时,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低血糖,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第六大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具有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它具有双激素调节的作用,因此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并且很少引起低血糖。正是因为其具有这些优点,近几年糖尿病治疗指南逐渐提高了该类药物的使用地位,甚至可作为一线用药的备选之一。目前应用于临床的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Sitagliptin)、维格列汀(Vildagliptin)、沙格列汀(Saxagliptin)、阿格列汀(Alogliptin)和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注意事项:有胰腺炎、肾功能不全者愼用。
第七大类: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主要作用于肾脏近端小管钠葡萄糖转运体2,通过抑制这些转运体,防止已滤过的葡萄糖在肾脏内重吸收。简单的说就是减少肾小管的葡萄糖重吸收,增加葡萄糖从尿中排除,达到控制高血糖的目的。SGLT2抑制剂不依赖于胰岛素,可以在2型糖尿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使用。dapagliflozin(达格列净)已经在欧洲获得批准,canagliflozin获得美国批准。目前在我国正在做上市前的研究
亲,这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手脚麻木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这里仅为大家介绍生活中可以用的保健方法,如果严重需要医院!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