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蒲慕明易尚style-08-24
导语读文献不要只看文献描述的工作(Whatwasdone?)。还有四个“W”-你也应知道,是谁做的(Whodidit?)、什么时候做的(When?)、在哪里做的(Where?)、为什么会做这工作(Why?)。
想了解重要的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你就要读科学史、读科学家传记、要读科学家写的东西。二十世纪生物界最重要的就是分子生物学革命,这是怎样发生的?是谁做的?他们为什么能做出革命性工作?我一直建议每位同学、老师都要读“TheEighthDayofCreation”这本书,是HoraceJudson化了十多年功夫、访问了上百个科学家、从访问录音带整理出来的历史。谈到读书,我想讲下面与创新性直接有关的,就是挑选性的阅读。你所在领域的文章不要出一篇读一篇,一下从电脑里下载一百篇,把你的领域所有文献全部下载,整天坐在那里读。对初学者来说,这种大量的阅读对你的健康是有害的(众笑),对你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害的。为什么?这些文献把你的脑筋框住了,脑子里一大堆信息,你不知道怎么分析这些信息,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哪些信息可靠?哪些不可靠?你都没有判断力。你全盘接受,把整个思路搞乱了。——摘自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经所年会上的讲话
蒲慕明
蒲慕明,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籍贯广东大埔县三河镇,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港科院创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Licht杰出生物学讲座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年于美国JohnsHopkins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普度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艾文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年任耶鲁大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tephenKuffler讲座教授,-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和神经生物学部主任,-年任该校PaulLicht生物学杰出讲座教授。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及现任所长、神经可塑性研究组组长、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起任科技部重大科学问题导向计划“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首席科学家,年起任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首席科学顾问。蒲慕明主要从事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发表16篇CNS,其中:Cell:3篇,Nature:10篇,Science:3篇。以下为蒲慕明所长在中科院神经所年会上的讲话整理:
一、什么是创新性研究
大家都在说创新(creativityorinnovation),整个科技界都在说创新。今天就谈谈我对创新的认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分析一下怎样的工作是创新性工作。我想把创新性研究的要素列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新颖性(Novelty):
概念或假说可以有新颖性,对自然现象有新颖的看法,就是概念的新颖性。发现新的现象也有新颖性,你做了一些探索性实验,有些自然现象以前没有人看到,你现在看到了。发现已知自然现象的新联系也算有新颖性,你发现这个现象与那个现象有关联的证据,虽然这些现象大家以前都看到,你提出这些现象之间有关联,就是新颖的发现。你也可以发明一些新的实验方法、新的分析方法,把以前人家做的东西,你用新的方式来处理、来研究、来分析,这也是新颖性。一个新颖的工作也可以是解决现在有争议的问题,虽然你没有提出新的观念或假说,但是你把有争论的问题解决了,这也是有新颖性。甚至对很老、很经典的概念,原来是大家都公认的概念,你现在有新的实验去驳倒以前那个概念,也是新颖性。所以有各式各样的新颖性,但所有的新颖性都有一个令人惊讶(surprising)的成分,能引人瞩目(raisetheeyebrows)。
你需要有目标地去寻找新颖性工作吗?你是怎么判断你的工作有没有新颖性?我想提出两点:
第一,你的工作是否具有新颖性不全依赖于进行前人没有做过的题目。
第二,尽管新颖性发现是不可预知的,但它又是无处不在的,看你是不是能注意到它们、发现它们。
常常有学生来问:我有一个假说,某某已经发现这个,另外人发现那个,现在我做这个实验一定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不是新颖的假说(novelhypothesis)?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首先我要问,假如你的实验结果能支持或“证实”你的假说,它会是令人惊讶吗?一个令人惊讶的假说通常是一个新颖的假说。假如你还未提出你的假说大家就知道你做出的实验肯定就是那样的结果,那就不是新颖性假说。但是,如果你的实验结果驳倒了你的假说,这反而可能是令人惊奇的结果。本来大家都这么想,但你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那很可能是新颖的发现。不过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你所在领域的同行是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