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性成长教育平台
第三阶段·成为更好的人
第十一课:神经病思维?不可以情绪ABC理论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
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
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
"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
"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
"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
"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
"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对了,就是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
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比如,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有爱了。为什么?
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对于上面这个失恋的年轻人来说,失恋只是一个诱发事件A,结果C是他情绪低落,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工作;
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他的认知B——他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对方的回报,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
假如他换个想法——她这样不懂爱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现在她离开可能避免了以后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的情绪体验显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你们看,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后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
这两类人因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当然不同。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三大非理性病态思维
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病态思维方式:
一是绝对化: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日常感情生活中常见的:
我希望我们能回到过去;
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也对我好;
你必须包容我的“作”,我的无理取闹,不然就是不爱我,等等。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愿来改变。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是恐怖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换句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他一次疏忽忘记回你电话,你就觉得:你总是这样忽略我,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
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这种观念的延伸就是把一切都“糟糕至极”化。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未来的所有事都将非常可怕和糟糕。
例如:
“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
“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
他抛弃了我,再也不会有人爱我了;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
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三是合理化:合理化就是弱反应,是对发生的事情的否认或不当一回事的拙劣举动。
它们的出现形式是“这有什么关系”、”天还没有塌,大惊小怪“、”不要自寻烦恼“......实际上,这些都是在自欺欺人。
当我们合理化时,我们不去感觉,只试图否认这些事。
我们能够不可思议地、不道德或不得体的行为合理化,然后骗自己接受自己的行为。
“在这个班上人人都作弊,所以要想不被抓太容易了。再说了,老师很变态,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心理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合理化为认知失调,意思是我们会很出格地给不好的行为贴金或使其合理化。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恐怖化”和“合理化”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用“最佳思想”代替三大病态思维
只有改变病态思维才能减轻或消除情绪烦恼。
1、认识绝对化的弊端,遵循正确的人际交往法则
有些失恋的人感到失望、伤心与气愤,心情郁闷,认为自己是那么地爱对方,可对方却不再爱自己,这太不公平了。
抑郁、怨恨心理问题的诱发事件是对方提出分手,但是其“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我爱你,你就必须爱我”才是导致抑郁、怨恨心理的真正原因。
这种绝对化要求难以实现时就会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等情绪,这实际上违背了“*金规则”,构成了“反*金规则”。
“*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
“反*金规则”是指“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这样一种非理性观念。
如果自己爱过谁,就要对方一定一直爱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事,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要求对方必须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对方可以选择别人,自己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虽然相互爱慕、相守一生是件好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看各个人的缘分了。
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值得赞赏的,但人的感情也会变化,不能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2、纠正恐怖化思维,正确客观评价自己。
有些失恋的人认为,对方不再爱自己了,肯定是自己配不上对方,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进而认为今后再不会有人爱自己了,产生自卑、自责、焦虑、抑郁等情绪,有的甚至想自杀。
“他不爱我了,今后,就没有人会爱我了”——这是典型的过分概括化思维,以偏概全,显然是不合理的、非理性的。
失恋不是失去爱的权利,更不是被爱神永远抛弃。
爱情对生命固然可贵,但生命不只为爱情存在。
失恋只是生命中碰到的一个失败,不能以偏概全,把自己整个否定了。
因为恐怖化的病态思维,导致无价值感,自我否定,以及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的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不能仅仅因为一次恋爱失败就把自己全盘否定,并陷入无尽的自卑苦海之中。
3、改变合理化思维,理性评估后果。
我们在合理化时,是在软弱地应对问题。
即使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中,我们仍能振振有词。既然这么严重的事情都能让我们欺骗自己,我们当然能将不重要的日常事务合理化。
当某人或者某事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时,我们就不想面对。合理化成功的掩盖了真正操纵我们的人或事。
但回避和否认并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法,问题绝对会再一次浮现出来。
如果我们不能理性思考分析,我们终将长期受相同问题的折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就是被这些“神经病”思维困扰,思姐有一套方法,让我们与之对抗:
发现那些使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失当的病态思维
几乎每一次你受制于人和事时,你总是在ABC’s的B处,有意无意地产生十分强烈的病态思维。
在你一生中,你可能一次性地拥有数十个病态思维,也可能上千次地拥有数十个病态思维。但这些想法都能放在四大标题下面:
①应该化、必须化或要求化(demanding);
②把人或事恐怖化或灾难化;
③人身攻击,而不是责备他们的行为;
④合理化(弱反应)或顾左右而言他。
无论何时你感到极度沮丧愤怒,或行为失调时,你总能找到其中一款或几款病态思维,并且就像我们后面所展示的,能改变它们,与它们抗争。
寻找你的理性思维,自问:“当我被逼就范时,我是不是在想什么“应该”经、“必须”经?我是不是坚持认为我必须做好,人家必须高看我,条件必须跟我要求的一样?
我相信如果事情出了岔,就太糟糕、太可怕、太恐怖,或者我根本无法忍受。
我这样想是不是有悖常理?当事情变得十分计厌时,我寻找借ロ,然后把它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我这是不是在合理化?
我是那种“万一怎么办?”的人吗?想出各种不可能发生的恐怖事件?
或许,那些事件真的发生了,我真的能够应对?
把你失当的感受和行为上的过激反应列一张清单。从上面段落挑个问题问你自己。
最后,记下主要的病态思维,就是那些很可能导致你变成提线木偶的想法。
这个五栏例表:
第一栏是填影响你生活的一些不恰当的感受和行为;
第二栏就是分析产生这些行为的病态思维是什么;
第三栏就是我常常会把自己产生的病态思维给合理化理由;
第四栏就是看透“合理化”的真正原因;
第五栏就是找出解决不恰当行为感受的可实行方案。
合理情绪疗法,是从认知上改变,从而影响行为,大家可以做做这样的练习:
▼ 联系思姐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