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胶质母细胞瘤的疑问解答
TUhjnbcbe - 2020/11/30 11:43: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为什么叫胶质“母”细胞瘤?

答: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生长、复发最快,患者生存时间最短的胶质瘤,属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多数生长于幕上大脑半球的各处。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

胶质母细胞瘤和经常说的胶质瘤是什么关系?

答:胶质母细胞瘤属于胶质瘤的一个类型。

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高不高?

答: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15%,占星形细胞肿瘤的一半,也是最常见的成人幕上脑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约2/3的病理集中在45-70岁,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30岁以下非常少见,发病性别分布为难、男:女=1.5:1,男性发病优势在老年人更明显。

胶质母细胞瘤是不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答:胶质母细胞是生长最快、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既然恶性程度这么高,是不是就没有治疗的价值了?

答:不是的,部分患者经过系统治疗还是可以长期生存的。

何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答:更常见的是患者一经发现就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而无先前较低级别肿瘤的临床证据,即所谓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何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答:胶质母细胞瘤可以由弥漫性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混合性或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少突或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进展而来,即所谓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包括哪些亚型?

答:肿瘤中巨细胞占优势的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和肿瘤中存在血管基质成分的胶质肉瘤。均为Ⅳ级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其特殊性?

答: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患者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精神改变、肢体无力、呕吐、意识障碍与言语障碍。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脑神经损害、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的患者有癫痫发作。约20%的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医生说可能患的是胶质母细胞瘤,这种判断准确吗?会不会有其它肿瘤的可能?

答:术前诊断依靠的是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故并不是最终诊断,还是有其它结果的可能,需要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最终证实。

胶质母细胞瘤会遗传吗?

答:胶质母细胞瘤不是遗传性疾病,因此不会遗传给子女。

胶质母细胞瘤CT表现?

答: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95%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中央低密度的坏死或囊变区周边增生血管区不规则的环形、岛形或螺旋形强化影。坏死区常位于肿瘤实质内,呈边界不整齐的低密度区。

胶质母细胞瘤MRI有何什么表现?

答: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周边水肿与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及中线结构常受累,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散在性分布低与等信号。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什么?

答:胶质母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主张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下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放疗主张应用脑局部外放疗,一些新的放疗技术(如适形、调强放疗)提高了外放疗的效果,减少了患者的放疗副损伤。替莫唑胺在手术后与放疗同步进行,并于放疗后再应用6个疗程已成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生存时间。内源性MGMT甲基化水平、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情况及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可分别作为胶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放化疗敏感及预后好的预测因素。

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应该切除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一个最佳治疗效果?

答: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切除病变。

胶质母细胞瘤手术的目的?

答:1.最大程度切除病变,降低颅内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获得明确病理诊断,为后续放化疗提供依据;3.充分内减压,为放化疗提供必要的条件;4.最大程度切除病变,残余病变越少,后续放化疗治疗效果越理想。

临床上有患了胶质母细胞瘤经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吗?

答:越来越多的患者随着系统治疗获得了长期生存。

为什么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需要做分子病理?

答:帮助医生判定患者病理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治疗、了解肿瘤发生及来源情况、判定患者治疗方应及治疗效果。常需检查的分子病理指标有: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微小RNA(MicroRNA)、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dehydrogenase,IDH)、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肿瘤抑制蛋白53(P53)、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PTEN)。

间质内放疗能否用于胶质母细胞瘤?

答:对于新发胶母,已有临床证据未显示间质内放疗的优越性,故不予推荐。对于复发病人要依患者病情而定,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其治疗效果。

胶质母细胞瘤的放疗方案和放疗时间?

答:胶质母细胞瘤,以及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细胞瘤和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推荐术后尽早开始(术后2-4周)脑局部外放疗——肿瘤局部照射标准剂量为60Cy(6周时间)。GTV为术后MRIT1增强图像显示的残留肿瘤和(或)术腔。CTV1为GTV外扩2cm,剂量46~50Gy。CTV2为GTV外扩1cm,剂量10~14Gy。对于GBM,强烈推荐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疗,并随后行6-12个疗程的TMZ辅助化疗(参见胶质母细胞瘤化疗)。对于新发胶母,不推荐病人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r-刀、x-刀),亦不推荐应用间质内放疗。

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化疗方案是什么?

答:对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强烈推荐术后TMZ同步放疗,口服TMZ75mg/m2,疗程42天。放疗结束后4周,TMZ治疗,mg/m2,连续用药5天,28天为1个疗程,若患者耐受良好,则在以后化疗中剂量增至mg/m2,化疗6个疗程。根据实际情况,亦可使用尼莫西汀(ACNU)或其他烷化剂卡莫司汀、洛莫斯汀联合VM26、顺铂方案。

新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周期?

答:推荐患者应用6-12周期的替莫唑胺化疗,因为临床资料显示更长周期的化疗有益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如何随访?

答:在放疗结束后2~6周应随访1次,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持续2—3年,再以后随访间隔可适当延长。还应该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切除程度和肿瘤残余情况、有否新症状出现、是否参加了临床试验、患者的依从性和健康状态来个体化决定随访间隔。随访时患者应行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查体情况。

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如何治疗?

答:复发肿瘤的治疗,应根据复发部位、肿瘤大小、颅内压情况、患者全身状态以及既往治疗综合考虑。如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占位效应明显的局部复发肿瘤,推荐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合再手术的患者,可推荐放射治疗和(或)化疗;如果以前接受过放疗不适合再放疗者,则推荐化疗。对于首次治疗中未曾接受TMZ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复发后仍推荐采用标准的TMZ化疗方案。TMZ剂量-强度方案、TMZ与铂类药物合用、依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均可推荐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可被推荐参加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研究性治疗。

小儿胶质母细胞瘤有何特征及治疗方案?

答:小儿胶母发病率低,其自然病程与治疗预后要好于成人患者。对于小儿胶母,若无禁忌,同样建议行手术最大程度切除病变,术后患者若能配合建议行脑局部外放疗及替莫唑胺系统化疗。

中医药对胶质母细胞瘤是否有效?

答:目前中医药对胶质母细胞瘤未看到好的效果。

哪个部位的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效果最好?

答:病变表浅、发现较早如单纯累及额叶、颞叶、枕叶的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胶质母细胞瘤是否有转移?

答: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外转移播散,但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种植的可能,一旦有种植播散,提示患者病情加重,需综合既往治疗情况行放疗、化疗、手术或结合化疗囊予以中枢神经系统脑室内给药。

国际上目前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

答:目前,胶质瘤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和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尚不尽如人意。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来说,手术联合单纯支持治疗,中位生存受益只有1.4月;手术联合放疗,中位生存受益为5.5月;手术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中位生存受益有13月;手术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与6周期辅助化疗,中位生存受益有16.5月;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与长周期替莫唑胺期辅助化疗,中位生存受益24.6月。即使如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10%,因此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肿瘤科、病理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证据,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规范和优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胶质母细胞瘤有无治愈的可能?

答:有一定希望的,但路途比较遥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胶质母细胞瘤的疑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