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郭X,男,28岁,以“双下肢无力6年,加重并蹲起困难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自述既往无外伤史、无传染病史。
图1:患者下肢外观,见双大腿前方肌肉萎缩松弛,双小腿肚肌肉异常“饱满”
图2:神经电生理诊断提示:考虑肌源性损害,初步考虑肌营养不良
图3:患者大腿上段纵切及横切声像图,显示肌束萎缩变薄,纹理及层次不清的股四头肌回声
图4:患者小腿三头肌中段纵切及横切声像图,显示假性肥大的三头肌回声。肌束萎缩变薄,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GM:腓肠肌内侧头,SO:比目鱼肌)
图5:患者血清肌酶检验报告,提示CK明显升高,CK-MB相对轻度升高
该患者初步诊断结果: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多表现为骨盆带肌(如股四头肌、髂腰肌)的萎缩和小腿三头肌的假性肥大。假性肥大的小腿三头肌外形明显“饱满”、触之坚实,即使放松状态下也同样坚实。患者多无感觉障碍。该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及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进行性肌纤维坏死、再生和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肌肉无异常代谢产物堆积。
肌肉疾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肌电图、血清酶及肌活检,缺乏对疾病发病过程中骨骼肌整体受累情况的了解,也缺乏对疾病发病不同时期骨骼肌受累情况的对比性研究。影像学检查日益成为疾病诊断、评估与疗效观察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肌肉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MRI与高频超声,均能较容易分辨出肌肉的形态、结构变化。
骨骼肌由肌束组成,每个肌束均有数十个肌纤维构成,每一肌束直径在1mm左右,在高频超声分辨范围内。因此,根据肌束的宽度来分析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肉萎缩的程度,对疾病的诊断、病情随访和临床活检提供客观依据;高频超声与MRI相比,高频超声又以安全、价格便宜、同时能够获得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信息等,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采用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和肌肉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动态观察、疗效评估等方面,可实现功能诊断和解剖学诊断的双剑合璧,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治方面提供了利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