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伴有细胞角蛋白表达的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TUhjnbcbe - 2020/12/12 11:29:00

作者:赵曼丽刘蕾赵云顾伟忠汤宏峰

期刊:《中华病理学杂志》年49卷6期-页

神经母细胞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通常认为不表达细胞角蛋白,借此可与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5岁男孩发生的神经母细胞瘤伴有细胞角蛋白表达,描述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旨在拓展对神经母细胞瘤免疫表型的认识。

患者男,5岁3个月。年6月因“反复发热、周身疼痛”就诊。腹部CT提示:腹膜后肿物,大小约3.3cm×2.0cm×1.5cm。骨扫描提示全身骨转移。MRI提示:腹膜后肿物,胸膜增厚,肿块进入椎管内;另见各胸骨、腰椎4及骶椎2?3骨转移。入院后行腹膜后肿物切除加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病理检查:送检腹膜后肿物1枚,大小约3.0cm×2.0cm×1.5cm,切面灰红质软;送检椎管内肿瘤,肿物破碎,总体积约3.0cm×2.0cm×0.5cm,灰红质软;另送检胸椎骨组织,大小约5.5cm×2.5cm×1.5cm。镜下观察:腹膜后肿物:低倍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弥漫或巢状分布(图1),肿瘤浸润周围肌肉及脂肪组织;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深染,胞质稀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和核碎裂数(mitosis?karyorrhexisindex,MKI)为个/个瘤细胞;肿瘤细胞间可见神经毡,区域肿瘤细胞围绕神经毡呈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图2)。椎管内肿物及胸椎骨组织:均见肿瘤浸润,形态与腹膜后肿瘤相似(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HOX2B弥漫核阳性(图4),突触素阳性(图5),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弥漫胞质阳性(图6),细胞角蛋白(CK)19胞质阳性(图7),INI1存在,而CD4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MyoD1、CD99、BCOR、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7、CK20和CDH17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为80%。荧光原位杂交(FISH):MYCN基因探针使用红绿双色探针(红色荧光标记MYCN基因区域,绿色荧光标记内参LAF基因区域),红绿荧光呈点状信号,未见成对或成簇信号,计数个肿瘤细胞,红绿信号比值:2.04(小于阳性阈值4),提示MYCN基因拷贝数获得,扩增阴性;1p36(SRD基因)探针使用红绿双色探针(红色荧光标记1p36区域,绿色荧光标记内参PBX1基因区域),计数个肿瘤细胞,红绿信号比值0.56(小于阈值0.75),提示1p36缺失;11q23探针使用红绿双色探针(红色荧光标记11q23区域,绿色荧光标记着丝粒区域),计数个肿瘤细胞,红绿信号比值0.55(小于阈值0.75),提示11q23区域缺失;EWSR1分离阴性。

病理诊断:(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差型,MKI2%~4%)伴椎管浸润及胸椎骨转移(预后不良型)。

治疗及随访:行腹膜后肿物切除加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先后给予托泊替康+依托泊苷方案、伊立替康+替莫唑胺方案、顺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方案化疗。随访23个月,患者死亡。

讨论: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起源于神经嵴,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1]。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异质性,一些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可自发消退或成熟,而另一些尽管经过肿瘤切除、化疗等积极治疗手段,仍然快速进展。目前认为预后与患儿诊断时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特异性遗传学异常有关[2]。年龄小预后较好,随着年龄的增加对预后不佳的影响逐渐增强,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分类(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PathologyClassification,INRC)将分界点定为18个月[1]。在组织病理上,INRC建议评价神经母细胞肿瘤施万基质多寡、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程度和MKI[1]。MYCN基因扩增是神经母细胞肿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在所有年龄段和所有组织学类型均预示肿瘤快速进展[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高危因素分组(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RiskGroup,INRG)给出了FISH检测MYCN基因的评价标准,MYCN信号与对照探针比值多于4倍以上时为扩增;当MYCN信号数增加但未达到扩增状态时,为MYCN基因拷贝数获得,但临床意义未定[4]。除了MYCN基因外还有一些染色体异常提示预后不良,例如1p36和11q23等位基因缺失和17q获得[4]。有些研究还发现染色体3p、4p、9p和12p的缺失也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5]。11q23缺失与MYCN扩增呈负相关,在MYCN扩增阴性的患者中是有效的评价指标[6]。另外,11q23异常还与17q获得相关,但是与1p36缺失无关联[4]。本例虽然MYCN基因扩增阴性,但是11q23和1p36缺失均阳性,结合患者年龄大于18个月和组织学类型为分化差型、中MKI,提示为预后不良型。

在神经母细胞瘤病理诊断方面,典型的神经母细胞形态学呈小圆形,可见神经毡,分化型可见分化的神经母细胞,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可见施万基质,依照这些形态学特征可与其他肿瘤区别。但当肿瘤分化程度低,或穿刺标本组织较少、缺乏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时,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或分子遗传学分析等辅助诊断[7]。神经母细胞可不同程度的表达一种或几种神经源性标志物,包括神经丝蛋白(NF)、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PGP9.5等。新近发现PHOX2B是神经母细胞瘤高度灵敏和特异的免疫标志物。大部分儿童神经母细胞瘤(68/72,94%)PHOX2B阳性,而其他小圆形肿瘤(如肾母细胞瘤、尤文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和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等)均阴性[8]。本例肿瘤细胞呈小圆形,可见神经毡,肿瘤细胞呈菊形团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PHOX2B和突触素阳性,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明确。需与以下肿瘤相鉴别:(1)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S/PNET):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染色质细腻、粉尘样,也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和CD99阳性,不同程度的表达突触素、NSE和Leu?7等,少数病例可表达CK。本例CD99阴性,PHOX2B和突触素弥漫阳性,并且EWSR1无断裂,不支持该诊断。(2)伴有CIC或BCOR重组的小圆细胞肉瘤:新近发现的圆形细胞肉瘤,肿瘤细胞也呈小圆形,一般缺乏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HOX2B一般不表达。本例可见菊形团样结构,PHOX2B弥漫阳性,而BCOR免疫组织化学阴性,不支持该诊断。(3)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肿瘤细胞呈小圆形,可见不同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蛋白、MyoD1及myogenin阳性。本例未见横纹肌母细胞,横纹肌标记均阴性,因此排除该诊断。(4)淋巴瘤:本例临床表现为多发肿块,与淋巴瘤在临床上难鉴别,但组织病理形态上淋巴瘤一般无神经毡及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CD45阴性、PHOX2B和突触素阳性,因此排除了淋巴瘤。(5)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发生在成人,儿童罕见,形态学也可为小圆形,免疫组织化学突触素和CgA阳性,研究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HOX2B均阴性[9],另外神经内分泌癌一般不会出现1p36和11q23缺失,因此不支持该诊断。(6)嗅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鼻腔鼻窦嗅上皮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儿童也可发生,形态兼具神经上皮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本例缺乏神经上皮瘤组织形态,并且鼻腔处未见病变,因此不考虑该疾病。

有学者认为神经母细胞瘤CK阴性[10?11],可依据此免疫表型与上皮源性肿瘤相区别,但是上述文献所评估的病例数较少。检索目前的中英文文献中尚缺乏对神经母细胞瘤中CK表型的大样本评估。我们最初做出CKpan细胞质阳性,为明确哪种CK表达,我们随后加做了实验室可用的几种上皮标志物(EMA、CK7、CK19、CK20和CDH17),其中CK19弥漫细胞质阳性,而其他几种上皮标志物均阴性。CK19属于1型CK,是已知最小相对分子质量的酸性CK。CK19通常表达于一些管道上皮(如胆管、胰腺、肾集合管)和胃肠道黏膜。在头颈部的鳞状细胞癌、胃肠道的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胆管细胞癌等肿瘤中CK19也有表达,并具有诊断或指示预后意义[12],但是在神经母细胞瘤中尚少有报道。本例神经母细胞瘤出现CK表达的机制还有待研究。CK19基因位于17q区域,而超过半数的神经母细胞瘤有该区域的改变,也许在神经母细胞瘤发生过程中CK19基因同时发生了改变。

参考文献

[1]ShimadaH,AmbrosIM,DehnerLP,etal.The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PathologyClassification(theShimadasystem)[J].Cancer,,86(2):?.

[2]AhmedAA,ZhangL,ReddivallaN,etal.Neuroblastomainchildren:updateonclinicopathologicandgeneticprognosticfactors[J].PediatrHematolOncol,,34(3):?.DOI:10./...

[3]BrodeurGM,SeegerRC,SchwabM,etal.AmplificationofN?mycinuntreatedhumanneuroblastomascorrelateswithadvanceddiseasestage[J].Science,,():?.DOI:10./science..

[4]AmbrosPF,AmbrosIM,BrodeurGM,etal.Internationalconsensusforneuroblastomamoleculardiagnostics:reportfromthe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RiskGroup(INRG)BiologyCommittee[J].BrJCancer,9,(9):?.DOI:10./sj.bjc..

[5]SchwabM,WestermannF,HeroB,etal.Neuroblastoma:biologyandmolecularandchromosomalpathology[J].LancetOncol,3,4(8):?.DOI:10./s?(03)?5.

[6]AttiyehEF,LondonWB,MosséYP,etal.Chromosome1pand11qdeletionsandout

1
查看完整版本: 伴有细胞角蛋白表达的神经母细胞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