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神经电生理检查是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对一个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筛查,当神经电生理检查(NCV)结果正常,我们有多大把握向患者保证目前尚未发生DPN事件?在这个筛查方法下,是否有漏网之鱼?
神经纤维必备知识
哺乳动物的周围神经纤维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纤维再分为αβγδ四种亚类。A、B类神经纤维有髓鞘,C类纤维无髓鞘,从A至C纤维直径逐渐减小,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
在这之中,糖尿病容易累及的周围神经是这对好基友Aδ纤维和C纤维[1-2]。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这给了我们两点启示:(1)DPN早期以小纤维神经病变为主;(2)感觉功能比运动功能更易受累。
另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不像我们曾经想的属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在糖尿病早期甚至糖耐量异常IGT阶段就已经发生,而且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以小纤维为主。
正如C.J.Sumner[3]等指出,早期糖尿病患者42.3%累及小感觉纤维神经,但仅15.3%有大纤维神经损害。接着我们来看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明确一点我们所说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指的是常用的筛查即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CS、F波和H反射,特殊的如定量感觉检查(QST)、皮肤交感反应SSR对小纤维神经病变筛查有意义,下文将提到。
1.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CS):通常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腓肠神经等。
常规记录的项目除传导速度外,还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传导速度主要反映髓鞘的功能,而SNAP和CMAP主要反映轴索功能。传导功能检测的是最快传导的纤维,即A类α纤维。而Aδ纤维和C纤维直径小,速度慢,NCV不能反应出它俩的问题。
2.F波和H反射:提示近端神经纤维即神经根的异常,也反映大纤维神经的情况。
另外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不常用于筛查。肌电图因为阳性率不高,而且存在肌电图阳性的患者,往往伴有神经传导的异常,不必要重复筛查。
综上,糖尿病最常累及的神经纤维是Aδ纤维和C纤维,但我们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是大纤维Aα功能,这也造成了DPN临床检出率偏低[4]。
ADA糖尿病指南也指出(IA推荐)[5]:若神经的传导功能检测正常,则需检测是否为小纤维性神经病。
小纤维病变检查
为了弥补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小纤维神经敏感性不足的缺陷,常用的一些检查有:
1.皮肤神经活检术:因其可反映表皮内神经纤维的数目及形态,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是小纤维神经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图1.用PGP9.5染色后的皮肤活检标本,上图(正常人皮肤样本)可以看到正常的表皮神经纤维,下图(糖尿病患者皮肤样本),表皮神经纤维缺失,仅残留少量真皮神经纤维。[6]
2.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定量振动觉检查(QVT)和感觉趋势阈值(CPTS)。
QVT主要检测振动觉的阈值,主要反映Ab类大有髓纤维的功能,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和感觉趋势阈值(CPTS)反应小纤维神经功能。缺点是受主观感受影响、无定位功能。
3.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CM):角膜是人体神经分布最丰富的组织之一,主要由无髓鞘的细小神经纤维组成。对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采用CCM检查进行量化分析能准确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程度。
4.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交感神经节后无髓C类小纤维,可作为自主神经病变早期筛查。
临床上可以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小纤维病变检查手段提高DPN检出率。比如王晓丹等[7]证实联合采用QST和SSR检测DPN,明显提高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临床小结
临床常规使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F波、H波)只能反映有髓鞘大纤维神经的功能状态,而对小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病变敏感性差。
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以末梢神经和小纤维神经病变为主,此时NCV检查结果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导致部分临床有明显末梢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漏诊。
临床上有很多DPN筛查的方法,NCS因敏感度特异度高,检测结果稳定,作为DPN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明确神经受累的范围和程度,也可早期筛查出无临床症状的DPN患者。
但是对于以痛觉异常和植物神经症状为主的患者,在病程早期,常规神经传导测定往往不一定有阳性发现。
一个神经电生理检查正常的患者并不能排除DPN,对于以痛觉、植物神经症状为主诉的患者可以进一步行小纤维检查证实周围神经病变的存在。
作者
下巴有洞,上海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阅读:
血糖监测:这5类患者方案需不同(点此查看)
「破案故事」:血糖调整小心忽视这4类细节(点此查看)
胰岛素停用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停?(点此查看)
编辑
玥廷
投稿
dongyt
dxy.cn题图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