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啥呢大哥?”
“没事,我溜达!”
最近在网络上爆红的“街溜子”
掀起一大波模仿浪潮
街溜子的核心技能
就是他的夸张动作
要走出一副能
上天,入地,穿墙的气势
迈开第一步
整片大街都是自己的魔*步伐
街溜子的动作要领:
首先,身体要向前倾,然后配合走路的姿势让脑袋左右慢慢晃动。右手腋下夹包的同时,右手指尖自然下垂,与胳膊成90度直角。随意中透露着震慑四方的严谨。左手随身体大幅度晃动,切记,左手的摇摆幅度一定要大。大腿要做伸缩自如的形态,有节奏的迈开“外八字”,大步向前跨。
当然
如果你走路像街溜子一样
那你就得小心了...
“街溜子”中这几种步态
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观其步,知其病,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通过人们步态的不同,就可以分辨出来。
剪刀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又称“剪刀样步态”,为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步态。表现为患者站立时双下肢伸直位,大腿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下垂伴有内旋。行走时两大围强烈内收,膝关节几乎紧贴,足前半和趾底部着地,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常见于脑瘫的患者。
慢性脊髓病变也表现典型的剪刀样步态,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脊髓外伤或血管病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跨阈步态
“街溜子”中走路左右晃动的形态类似于跨阈步态,跨阈步态又称“鸡步”,是由于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导致足尖下垂,足部不能背屈,行走时,为避免上述因素造成的足尖拖地现象,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脚悬起,落脚时总是足尖先触及地面如跨门槛样。
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
慌张步态
慌张步态表现为身体前屈,头向前探,肘、腕、膝关节屈曲,双臂略微内收于躯干前;行走时起步困难,第一步不能迅速迈出,开始行走后,步履缓慢,后逐渐速度加快,小碎步前进,双上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困难,极易跌倒:转身时以一脚为轴,挪蹭转身。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
这些步态也透露出疾病信号
走路罗圈腿
这种步态通常是由于膝关节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达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这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骨骼损耗引起的,如果严重,可通过支架纠正。
走路内八字
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走路内八这种特征。它在医学上被称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现为小腿无法伸直,向外侧弯曲。这种步态看上去笨拙,双膝并拢在一起,而踝关节外翻。
如果发现走路姿势怪异或者走姿突然改变,医院就诊。有些症状通过适当的治疗和个性化运动训练可改善,部分症状甚至有完全恢复的可能。早期干预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踩棉花步态
有一种步态像踩棉花一样,一脚深一脚浅,摇摇晃晃。这种步态实际上是“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是由于关节位置觉或肌肉运动觉受损引起,传入神经通路任何水平受累均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如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病变、脊髓后索受损、内侧丘系受损等病变现为肢体活动不稳,晃动,行走时姿势屈曲,仔细查看地面和双腿,寻找落脚点及外周支撑。
腿部运动过大,双脚触地粗重。失去视觉提示(如闭眼或黑暗)时,共济失调显著加重,闭目难立征阳性,夜间行走不能。多见于脊髓痨、脊髓小脑变性疾病、慢性乙醇中*、副肿瘤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硬化等。
摇摆步态
摇摆步态又称“鸭步”,指行走时躯干部,特别是臀部左右交替摆动的一种步态。是由于躯干及臀部肌群肌力减退,行走时不能固定躯干及臀部,从而造成摆臀现象。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也可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脊肌萎缩症等疾病。
本文指导专家
神经科蔡晓冬副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4项,第一作者SCI论文7篇,并参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学术专长: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头晕、头痛、脑血管病、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头晕头痛门诊)周四上午(神经科专科门诊)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于田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感谢神经科刘云云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