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在现实生活中,比牙疼更剧烈的疼痛还有很多,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过去了。“医学界早就将慢性疼痛定义为一种疾病,对身心都有很大的危害。”东院疼痛治疗中心东院疼痛科主任陈付强介绍,目前,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在默默忍受,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导致疼痛的相关疾病被治愈了,疼痛依然会继续折磨患者。
疼痛持续3个月无好转
须开始治疗
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疼痛被列为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其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疼痛并不完全是坏事,生理性的疼痛反应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重要警示,是生存的必备技能。”陈付强说。由各种病因导致的急性和慢性疼痛则相对是一种病理性疼痛,在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都超出了生理范围,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健康和生活,必须干预治疗,这正是疼痛科存在的意义。
“如果某种疼痛持续三个月以上没有好转,即可被称为慢性疼痛,需要开展治疗。”陈付强说,疼痛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疼痛学科内涵丰富,与其他科室广泛交叉。疼痛科医生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神经电生理等明确诊断,酌情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等综合治疗。药物、物理治疗及神经阻滞等是诊疗基础,在影像学及超声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是疼痛学科的特色核心技术,具有治疗精准、创伤小、副作用少的优势,在疼痛诊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些疼痛
都属疼痛科诊疗范畴
陈付强介绍,疼痛学科的诊疗范围非常广,常见的项目包括大家常会遇到的头疼,就包括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脊柱相关性疼痛如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关疾病引起的疼痛患者日益增多。肩周炎、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及其他退行性骨关节炎等也会导致关节痛患者增多。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包括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疼痛等也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常见的疼痛还包括软组织疼痛,主要为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疼痛,如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还有妇科相关的痛经、慢性盆腔痛、会阴痛等。长期患有这些疼痛的市民可以前往疼痛科诊治。此外一些非疼痛性疾病,如失眠、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属于疼痛科的诊疗范畴。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慢性疼痛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多数职业办公方式的影响(长期伏案久坐等)也常导致脊柱、关节、肌肉相关的慢性疼痛。目前疼痛学科从业医师学科背景日趋多元化,从早期的麻醉科医师为主,不断有骨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甚至是心理科等专业医生加入。
诊疗理念上,由于疼痛不仅是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也互为影响,同时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强调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贯彻到整个疼痛诊疗过程中。“未来疼痛学科一方面应积极拥抱多元化学科思维,不断更新疼痛理念,提高诊疗效果;另一方面应加大宣传科学认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长期疼痛健康管理的观念。”陈付强说。
面对疼痛
当心陷入这六大误区
疼得时间越长,人体对疼痛的忍耐力越强,疼了先忍忍,不到万不得已不吃止痛药,这是很多人处理疼痛的方式,也是错误的方式。疼不可忍受,但会越忍越不能耐受。
疼痛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也有不同的类型,止痛首先要找到疼痛的原因,并及时修正,这也是在保护人体。比如不良坐姿以及久坐引起的肌肉劳损,或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的肌肉乏力,很容易引起“颈肩腰背痛”。这种疼痛是身体在示警,大家要做的不是忍耐,而是改变。很多人有急性扭伤、拉伤的经历,但只有极少数人采取药物止痛,对于疼痛的忍耐往往耽误了很多疾病的最佳诊疗时机,给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
误区一:止痛药“万能”
长时间疼痛该怎么办?很多人错误的选择自己吃止痛片,认为止痛药是万能的。但实际上,一种止痛药并不能消灭所有疼痛。止痛药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针对相应的疼痛发挥作用。
因此,当身体出现疼痛时,首先应该根据症状区分疼痛类型,然后再选择和使用止痛药物。所有的止痛药都有自己的抗痛谱,自己乱吃可能会延误病情。非处方药物建议要咨询药师或者疼痛科大夫,咨询完以后再使用。
误区二:不敢吃止痛药
还有很多患者明明已经剧痛难忍了,但坚持不肯吃疼痛科医生开的止疼药,担心会导致药物依赖。确实,口服止痛药副作用也相对较大,比如头痛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头痛,使头痛越来越严重,治疗起来更加困难。但专家讲述,只要遵医嘱,以镇痛治疗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出现成瘾的可能性非常小。
误区三:等待痛随病止
很多人认为,疼痛是生病的附属品,病好了痛就没了。但实际上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不会随着原发疾病痊愈而结束。慢性疼痛是需要缓解和治疗的。
误区四:止痛太心急
还有很多人,只要感觉身体有痛感,就可以吃止痛片。但专家建议,一般疼痛,比如肚子痛、胃痛最好不要吃止痛药,因为吃过之后疼痛缓解,患者无法向医生清楚讲述病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尤其是胃痛,止痛药既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
误区五:按摩贴膏药止痛
有些人一出现腰背疼痛,就贴膏药或者找人按摩。专家介绍,疼痛如果是肌肉劳损性、慢性劳损性的,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推拿按摩是有效的,医院进行检查,分清疾病类型。非劳损性的腰腿疼进行按摩有可能造成损伤。
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一出现腰背疼痛、关节痛,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先贴上几片膏药再说。贴上膏药后,有的人局部皮肤会出现丘疹、水疱或感到剧烈瘙痒。相比来看,外用止痛药可以减少这样的担忧,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应该选择安全系数高的药物,将其直接涂抹在患处,不仅不用担心过敏问题,而且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七种身体疼痛莫忽视
腹股沟突然疼痛:就好像腰部以下部位被人踢中了,有时伴肿胀感。可能疾病为睾丸扭转或附睾炎。
严重的背部疼痛:腰骶部出现撕裂样疼痛,采取热敷、休息和服用止痛药等都无法得到缓解。如果不是外力引起的,突然的剧烈后背疼痛可能是动脉瘤扩张或破裂的迹象。其中最严重的是腹主动脉瘤,危险性非常高,另一种可能是肾结石,它也会让人痛不欲生。
持续小腿疼痛:休息、服用布洛芬和扑热息痛等均无效。可能疾病为应力性骨折(骨裂)。如果平时运动过多强度过大,骨骼没有机会愈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
腹部剧痛:一般感觉是肠如刀绞、胃如针扎、肚子里好像有子弹穿过等。可能疾病为胃肠穿孔、阑尾炎、胰腺炎或胆囊发炎。如果疼痛位于右下腹,白细胞升高,那么可能是阑尾炎;如果疼痛位于上腹部,白细胞升高,可能是胃穿孔、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如果是胸骨下方疼痛,血液中的某些酶含量升高,那么可能是胰腺炎在作怪。
短暂的胸痛: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了一下,有时伴有莫名的恐惧。可能疾病为心绞痛或心梗。即使这种疼痛的持续时间很短,也需要立即就医。
腿疼伴肿胀:小腿出现的肿胀、压痛和发热感就好像是被慢火从里到外烘烤一样。可能疾病为深静脉血栓,由于小腿静脉被堵塞,所以会有疼痛和肿胀。
排尿疼痛:专指排尿时出现的剧烈疼痛,尿液有时还带有铁锈色。可能疾病为膀胱感染或膀胱癌。
内容/来源于青岛早报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庞智洋徐子晨
往期精选
◆思变·
用活平台思维,助力青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再破高龄记录!97岁急性心肌梗死老人在我院成功获救今天顺利出院
◆我院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复杂半肝切除术
◆88岁老人下肢血管长段堵塞,微创介入化险为夷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跟随战疫日记走进抗疫一线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