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卫生部(卫医发号文件)发布,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至此,疼痛科有了“户口本”;目前正在进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ICD)的第11次修订,拟于年公布,即ICD-11,其中有了:慢性疼痛的7个主要类别,兼顾了慢性疼痛分类系统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又此,疼痛科将拥有“身份证”。。。
一、疼痛科有了“户口本”
痛觉与其他感觉不同,是一种与伤害及痛苦关联的,令人讨厌的复合感觉,疼痛在强度(大、中、强)、性质(锐痛、钝痛或灼痛)、持续时间(瞬间、短时间、持续)和定位(体表、深部组织、定位明确或弥散)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很难给痛觉下一个令人满意的明确定义。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疼痛提供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命保护功能。但在病理条件下,疼痛是大多数疾病具有的共同症状,往往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给患者带来痛苦。事实上,慢性疼痛(持续1月以上的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它本身也可以是一种疾病,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在流行病学上,据国际卫生组织(WordHealthOrganization,WHO)报道,有慢性疼痛经历的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0~30%,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人忍受着癌性痛(占晚期癌症的60~80%)的折磨,疼痛患者失眠率达27%,疼痛患者社交失能率49%,疼痛患者抑郁症发病率60%。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疼痛是老年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颈肩腰腿痛、膝关节痛、糖尿病新外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痴呆性痛、帕金森病性痛等较其他国家更为突出,加之生活方式及节奏的改变,上述疾病日趋年轻化,因而积极治疗慢性疼痛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就把解决疼痛问题列入议事日程。美国在年第次国会上批准把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作为“疼痛控制与研究十年”。这是继二十世纪最后“脑的十年”之后制订的又一个科技战略发展规划。之后,WHO和IASP联合行动从年起把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定为“世界疼痛日”,并正式宣布:“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是严重的医学健康问题”(Chronicpainisamajorhealthcareproblem,adiseaseinitsownright),并把疼痛与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共同作为人体的五大生命体征。
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从年开始就积极向原卫生部医*司反映,希望能成立独立的疼痛科,医*司非常重视这一建议,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其他发达国家大多只有疼痛门诊,由麻醉科和康复医师兼任,医院才有疼痛科,我国如果率先设立疼痛科,是否显得国际之间“超前”?时机尚不成熟?简而言之,对成立疼痛科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对走在时间前列表现犹豫。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亲自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深入交谈并求教,如何才能走出这“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步,解决我国目前实际存在的大批慢性疼痛患者求医难的问题。吴院士态度非常明确:既然有实际需求,医院组织机构就应该有相应改变。他介绍了当年成立“泌尿科”时遇到的一些困难,又举出麻醉科从外科分出的历史背景,鼓励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通过广泛联系,包括吴阶平、韩启德、裘法祖、王忠诚、吴孟超、汤钊猷、顾玉东、郭应禄、孙燕、王世真、胡亚美、樊代明、陈可冀、沈自尹、秦伯益、杨雄理、陈宜张、韩济生等18位院士亲笔签字写了支持信。当时卫生部医*司组织人员阅读了大量资料,经过两年余多方调研和思考,最后卫生部做出决定:医院可以成立一级临床科室“疼痛科”,年7月1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号)。通知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确立了其在我国医疗界的合法地位。
疼痛科指用临床、影像、电生理等方法对疼痛疾病进行诊断,而采取药物、介入医疗方法对疼痛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具体诊疗范围:慢性、顽固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颈椎病、颈性头晕头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性膝关节痛、足跟痛、癌性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后神经痛等。
参考文献:
[1]韩济生,樊碧发.疼痛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3.
[2]陈*.疼痛医学科学:新概念、新领域、新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9.
[3]韩济生.中国疼痛医学发展二十年,北京,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2-3.
[4]金胜威,连庆泉.疼痛科独立建科对疼痛医学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高教研究,卫生职业教育,Vol.No5:11.
二、疼痛科将拥有“身份证”
1、ICD-11与慢性疼痛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ICD):是用编码的方法,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疾病分门别类,医院疾病统计分析、科研、检索、综合利用、医疗管理的目的;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分类法;目前正在进行ICD的第11次修订(ICD-11),拟于年公布。
2、为什么要使用ICD?
①卫生行*部门要求上报患者的诊疗信息;②“三甲”复评疾病分类的核心条款之一;③按病种付费——诊断相关组(DRGs);④重点临床专科申报;⑤医疗保险结算;⑥制定临床路径方案;⑦医疗质量管理信息;⑧医疗、教学、科研统计;⑨疫情、死因、肿瘤及慢性疾病统计;⑩国际、国内交流。
3、为什么执行ICD?
我国是WHO的成员国,根据WHO的章程规定:要求它的成员国有义务按照ICD的编码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资料;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使用国际统一的ICD体系和编码,有利于卫生情报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对比,实现医学资料的人类共享;我国建立一个13亿人口基数的卫生情报系统,是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4、ICD-10中的“疼痛”
这些分类与编码不能反映实际的慢性疼痛现状,也不系统;没有包括临床上绝大部分常见的慢性疼痛;日常诊疗的慢性疼痛没有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缺乏慢性疼痛的编码导致精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缺乏;极不适应目前的疼痛医学发展和临床实际;妨碍了疼痛治疗的报销项目。
ICD-11中的“疼痛”
p慢性疼痛(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超过3个月)的七个主要类别:
1.慢性原发性疼痛
2.慢性癌痛
3.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
4.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5.慢性头痛和口面部疼痛
6.慢性内脏疼痛
7.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p兼顾了慢性疼痛分类系统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慢性疼痛章节的结构
1.慢性原发性疼痛
1.1弥漫性慢性原发性疼痛(包括纤维肌痛症)
2局限性慢性原发性疼痛(包括非特异性背痛,慢性盆腔疼痛)
1.x.其他慢性原发性疼痛
1.z.非特异性的慢性原发性疼痛
慢性原发性疼痛系指1个或多个解剖部位的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与明显的情绪焦虑和功能障碍有关,且不能够用其他的慢性疼痛来很好地解释;慢性原发性疼痛是新的定义,针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疼痛。常见疾病例如慢性弥漫性疼痛、纤维肌痛症以及肠激惹综合征,相关的生物学检查可阳性或阴性;选择“慢性原发性疼痛”一词是与ICD-11修订委员会密切沟通协商后确定的,他们认为这是最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尤其是从非专业的观点来看。
2.慢性癌痛
2.1.由癌症或转移引起的慢性疼痛
2.2.化疗引起的慢性疼痛(原根分类:神经病理性疼痛)
2.3.手术导致的慢性疼痛(原根分类: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
2.4.放疗引起的慢性疼痛
2.x.其他与癌症相关的慢性疼痛
2.z.非特异性的慢性癌痛
ICD-11新增内容;癌痛是癌症最常见和痛苦的伴发症状,但未在以前的ICD中体现:
?慢性癌痛包括癌症本身导致的疼痛(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抗癌治疗导致的疼痛(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治疗)
?癌症相关性疼痛根据部位可进一步分为内脏疼痛,骨痛(肌筋膜疼痛)
?躯体感觉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癌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和/或爆发痛疼痛
?治疗相关的疼痛可在手术后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中交叉查阅
3.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
3.1.慢性手术后疼痛
3.2.慢性创伤后疼痛
3.x.其他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
3.z.其他非特异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
手术后或某些创伤后,疼痛持续超过正常的愈合期,疼痛超过3个月;排除性诊断,除外其他疼痛(感染,恶性肿瘤),以前存在的疼痛;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通常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或神经病理性疼痛成分,比伤害感受性疼痛更为剧烈,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也更明显。
4.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4.1.末梢神经病理性疼痛
4.2.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4.x.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
4.z.非特异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系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致;诊断需要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病史,如神经创伤、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疼痛范围符合神经解剖学的分布;需要提供与受损神经分布区域相一致的阴性或阳性感觉体征;分类诊断条目中进一步分为末梢性或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5.慢性头痛和口面部疼痛
5.1.慢性原发性头痛
5.2.慢性继发性头痛
5.3.慢性口面部疼痛
5.z.非特异性头痛和口面部疼痛
定义为头痛或口面部疼痛一天中至少多半天发作,并持续至少3个月;依据头痛的表现或口面部的表现进行诊断,包括了最常见的慢性头痛;有些口面部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特发性口面部疼痛,以及灼口综合症;此“慢性”的定义已经对慢性头痛进行了扩展。
6.慢性内脏疼痛
6.1.持续性炎症导致的慢性内脏疼痛
6.2.血管机制导致的慢性内脏疼痛
6.3.梗阻或膨胀导致的慢性内脏疼痛
6.4.牵拉或压迫引起的慢性内脏疼痛
6.5.综合因素导致的慢性内脏疼痛
6.6.其他部位牵涉导致的慢性内脏疼痛
6.7.癌症引起的慢性内脏疼痛(原根分类:慢性癌痛)
6.8.功能性后不能解释的慢性内脏疼痛(原根分类:慢性原发性疼痛)
6.x.其他慢性内脏疼痛
6.z.其他非特异性慢性内脏疼痛
系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疼痛,源于头、颈部位,胸,腹和盆腔内脏器官;内脏疼痛通常由来自躯体壁层组织感受(皮肤,皮下,肌肉),该区域接受内脏相同的感觉神经分布(牵涉性内脏疼痛);躯体壁层区域通常会发生继发性痛觉过敏;疼痛程度可能与内脏损伤或伤害性内脏刺激的程度无关;内脏疼痛根据主要的机制划分为持续性炎症,血管机制(缺血,血栓),梗阻和膨胀,牵拉和压迫,复合机制(即梗阻和炎症同时存在),以及其他部位的牵涉等。
7.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7.1.持续性炎症导致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7.2.骨关节结构改变导致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7.3.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所有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均
归类于4.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这里近列入源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其他慢性
肌肉骨骼疼痛,即痉挛性疼痛)。
7.4.慢性非特异性肌肉骨骼疼痛(原根分类:慢性原发性疼痛)
7.x.其他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
7.z.非特异性肌肉骨骼疼痛
指持续性或复发性的疼痛,作为疾病过程一部分直接影响到骨骼,肌肉或相关的软组织;此类型的疼痛仅限于伤害感受性疼痛,躯体牵涉疼痛
;包括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和代谢性病因导致的持续性炎症,以及结构性改变影响骨骼、关节、肌腱和肌肉的疼痛;表现为明显的肌肉骨骼疼痛,而病因不完全清楚的,例如非特异性背痛被包括在慢性原发性疼痛部分。
慢性疼痛的编码
慢性疼痛分类的轴和后缀
慢性疼痛的编码系统包括项(轴)和后缀两部分;为了保证没有重叠,需要输入所有的编码和字母。
p第一项(AxisⅠ):疼痛的部位有关,两部位疼痛,应用两个代码;
p第二项(AxisⅡ):疼痛的系统;
p第三项(AxisⅢ):疼痛的特点,发生的方式;
p第四项(AxisⅣ):疼痛的程度与病史;
p第五项(AxisⅤ):疼痛的病因。
谢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