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MNGIE症候群(粒线体性神经胃肠脑病变症候群)是一种会导致身体多重系统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尤其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通常于20岁前出现,小至婴儿大至成人皆有可能发病,疾病症状会随年龄增长越趋严重。此症最常见也最严重的问题为消化系统异常,大部分患者皆有肠胃蠕动不良(gastrointestinaldysmotility)的症状,包括易饱足感(即便进食量少)、吞咽困难(dysphagia)、用餐后感到噁心及呕吐、腹痛、腹泻、肠阻塞等,进而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减轻及恶病体质(cachexia);MNGIE症候群也会造成神经系统异常,症状通常比肠胃道的问题轻微,包括刺痛、麻、周边神经病变等,在手脚特别明显;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尚有眼睑下垂(ptosis)、眼肌麻痺(ophthalmoplegia)及听损等。脑白质病变(leukoencephalopathy)是此症的另一特征,通常不会引发症状,需由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
发生率
MNGIE症候群的盛行率仍未知,目前全球约有70例临床个案报告。
病因学
目前已知TYMP基因(过去称ECGF1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至MNGIE症候群,此基因与胸腺嘧啶磷酸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的制造有关,胸腺嘧啶磷酸酶可将胸腺嘧啶(thymidine)分解为较小的分子,调节细胞中核甘(nucleoside)的浓度。TYMP基因若发生突变,将严重影响胸腺嘧啶磷酸酶的活性,患者因为此酵素的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导致体内胸腺嘧啶的浓度大幅提升。研究认为胸腺嘧啶过量对粒线体DNA(mtDNA)是有害的,胸腺嘧啶磷酸酶的缺损和胸腺嘧啶的堆积将干扰mtDNA的维持和修复机制,使突变累积于mtDNA,让mtDNA变得不稳定,也会使患者粒线体内的mtDNA变少(mtDNAdepletion),进而损害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遗传模式
MNGIE症候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的父母通常各带一个副本的突变基因,为没有疾病症状的带因者。
临床特征
MNGIE症候群的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肠胃蠕动不良、恶病体质、眼睑下垂∕眼肌麻痺或眼球运动功能障碍(ophthalmoparesis)、脑白质病变、脱髓鞘性周边神经病变(demyelinatingperipheralneuropathy),其中,进行性肠胃蠕动不良通常以腹胀及易有饱足感、恶心、吞咽困难、胃食道逆流、用餐后呕吐、阵发性腹痛或腹胀、腹泻等症状表现,脱髓鞘性周边神经病变则常以刺痛、麻、疼痛等感觉异常(paresthesias)及对称性下肢末端无力表现。此症临床症状出现的顺序无法预测,发病年龄通常介于10~50岁,约有六成患者在20岁前出现症状。
诊断
MNGIE症候群的诊断依据包括严重的肠胃蠕动不良症状、恶病体质、眼睑下垂、眼肌麻痺、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并透过MRI检查发现脑白质病变,且患者有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一致的家族病史;另可进行基因检测确认患者的TYMP基因是否带有两个副本的基因突变,或进行生化检查来确认胸腺嘧啶磷酸酶的酵素活性是否明显减少、血浆中胸腺嘧啶或去氧尿嘧啶(deoxyuridine)的浓度是否升高。
治疗
MNGIE症候群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针对症状给予支持性治疗,包括改善吞咽困难的状况并保护呼吸道、给止吐剂、胃造口及给予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feeding)、以适当抗生素治疗肠内细菌过度增殖造成的问题、以抗郁剂及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变症状、特殊教育之介入、物理治疗及职能治疗等;此外,需针对吞咽功能异常及大肠憩室症(diverticulosis)预防併发症的发生,例如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pneumonia)及憩室破裂(ruptureddiverticula)。患者需避免服用会干扰粒线体功能的药物,经肝代谢为主的药物需谨慎评估后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