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不少患者在术后都感觉到疼痛。有的患者术后虽然疼痛缓解了,但不久后又出现;有的患者做完手术后腰疼的感觉还在;有的患者则感觉全身都在疼……那么,出现这些疼痛是手术没有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疼痛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你属于哪种疼?
有些患者术后疼痛消失了,但很快又出现了,这种称为反跳痛。临床上,约4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会出现反跳痛,这并不是因为手术没有做好。事实上,突出的椎间盘拿掉一部分后,就留出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不是被空气充填了,而是被组织水肿、出血充填了。所以,这个时候虽然骨刺不再压迫神经了,但是还需要一个康复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凝血块被身体吸收,水肿也逐渐消退,机体得到恢复。而在恢复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加重过程。加重的时间从术后3~5天开始,持续到4~6周,甚至3个月后才逐渐恢复。
至于有些患者术后仍然感觉疼痛,原因十分复杂。患者需要先弄清导致疼痛的原因,再对症治疗。具体而言,术后仍然感到疼痛的原因有:
第一,患者得病多年,病史长,等到手术时损伤已经很严重。例如,有些患者椎体后缘隆起,并且突出一块组织压迫神经,这时医生虽然可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但是无法修平椎体后缘的隆起,就会导致症状缓解不彻底;
第二,身体状态就如心脏跳动一样,有起有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当碰到身体状态的“低谷期”时,可能就会出现疼痛;
第三,术后运动量太少,肌肉力量不够。另外,如果出现神经根粘连,也可导致疼痛。
最后,有些患者感到术后不仅腰腿部疼痛,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疼痛。如果疼痛的范围比较广——起初是腰部疼痛,一段时间后换成其他部痛,之后再次变换,这种称之为游走性疼痛。游走性疼痛其实是个好消息。因为神经恢复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变化,如疼痛部位改变,疼痛感改变等,这些变化说明神经正在恢复。有变化是好消息,如果是一潭死水,即疼痛位置很固定,反而说明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游走性疼痛会随着神经的恢复而逐渐消失。但在这期间,如果疼痛难忍,可适当服用一些见效快、副作用小的止疼药。另外,如甲钴胺、维生素B12这类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可配合使用,具体的用药方法需咨询医生。
PS:对于疼痛程度,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患者可参考VAS评分表,查看自己的疼痛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多久能够弯腰?
弯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动作,但弯腰时脊柱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患者,为了更好的保护脊柱,建议术后3个月内积极佩戴腰围,不要弯腰;术后3~6个月内,虽然解除了腰围,也尽可能不弯腰;等到手术6个月后,才考虑逐渐开始弯腰拿东西。
腰椎术后疼和麻为啥“此起彼伏”?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对疼痛和麻木这两种感觉并不陌生。细心的患者会发现,疼与麻总是纠缠在一起,时而疼痛时而麻木。那么,疼和麻是怎么产生的?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疼与麻都是神经引起的症状,是由两种特定的感觉神经决定的。这两种感觉神经中,一根神经纤维有髓鞘,相对粗一点;另一根神经纤维没有髓鞘,相对细一点。当椎间盘突出后,突出的部分先压到细神经,细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产生疼痛。得病时间长了以后,粗神经逐渐也受到压迫,这时就会产生麻木感。如果这时仍然不处理,等到神经受压严重时,可能再做手术也挽回不了神经功能了。目前人类对于神经尚未研究透彻,神经的运作规律大家都不是非常清楚,所以,对于神经只能“哄着”,不能随意触碰。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后疼痛和麻木都会出现,而在神经修复的过程中,疼和麻都遵循这两个规律:“疼快麻慢”以及“疼轻麻重”。
“疼快麻慢”,即疼痛缓解快而麻木缓解慢。腰椎间盘突出术前,患者的疼痛产生快,麻木产生慢。等到手术解除压迫后,细神经由于没有髓鞘包围,很快就能让神经纤维传递的痛觉缓解;而粗神经由于有髓鞘包围,相当于有一层膜保护,将膜压坏时才产生麻木,因此,神经传递的麻木感觉恢复起来也相对比较慢。
“疼轻麻重”,即术后疼痛感减轻,麻木感加重。之所以会出现“疼轻麻重”是因为,在术前疼痛和麻木有可能同时存在,但疼痛感比较敏锐,麻木感往往被掩盖。而手术后,疼痛去除快,麻木去除慢,很多患者往往在术后才感觉到麻木。而这种在术后新出现的麻木,可能并不是手术原因,而是神经恢复的规律导致的。
腰椎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锻炼目的:
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锻炼方法:
①.“五点支撑”法: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利用五点(头、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腰背部尽量悬空,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的目的(见图一),该方法简单易学,
可用于术后早期,通常术后3-5天可开始锻炼。
②.“三点支撑”法: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采用三点(头、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尽量后伸,使背悬空。(见图二)该方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腰背部肌肉。
③.“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见图三),该方法对腰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锻炼,通常在术后5-7天可开始用该方法。
(3)下肢及腰部后伸
锻炼原则:
①.腰椎术后的功能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宜,根据年龄,病情,手术方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及耐受性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锻炼强度。手术方式对锻炼内容的影响较大:如采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由于该方法对脊柱结构稳定性破坏小,术后三天即可下地活动,而腰椎融合手术,通常需要5-7天,才能下地活动。
②.任何功能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至强,次数逐渐增加。锻炼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酸痛为适度每日2—3次,每次持续5—10秒钟,然后放下休息5—10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10个为一次。
③.功能训练完成后,应以双下肢及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感为适度。
术后佩带腰围,支具的目的:
①.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②.减轻脊柱的负荷。
③.防止腰部过度的扭屈,旋转,加快植骨融合。
文章来源好大夫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