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发于胃体部,其次为胃底,胃窦部少见。可向腔内、腔外或同时骑跨腔内外生长。多为单发壁内起源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肿块,边界清楚。直径多小于5cm,内部结构较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及钙化,低密度区通常代表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陈旧出血或神经鞘瘤富含AntoniB型细胞区。可有小溃疡形成龛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轻度或不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呈缓慢渐进性强化。
2食道的神经鞘瘤(此病例由胸心组王俊豪老师提供来自影像印象)患者男61岁右上肢麻木一月余C/5右侧椎间孔区神经源性肿瘤(此病例由云影骨肌组张中收老师提供)L/5左侧椎间孔区神经源性肿瘤(此病例由腹盆组左树青老师提供)影像学特点:光滑、圆形、密度均匀、邻近椎体的阴影,有时可见分叶及钙化,邻近骨(肋骨或椎体)侵犯、椎间孔增大及伴肋间隙增宽,以上表现并不提示为恶性肿瘤,而是肿瘤长期压迫所致。所有的椎旁肿瘤,不论有无症状,均应CT或磁共振检查其椎管内有无肿瘤,约10%的神经源性肿瘤侵入椎管,而被侵者0%在初诊时可无症状。5神经纤维瘤病(此病例由骨肌组张中收老师提供)6患者男1岁,脊柱侧弯,脊柱旁发现多发囊性占位,皮下也有多发结节。患者父亲也有神经纤维瘤病。(此病例由头颈组乌卡卡老师提供)神经纤维瘤分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和局部神经纤维(或神经纤维瘤)两种。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肿瘤为多发性,多者达数百个,可在全身各处生长。大小不一,小的如豆粒,乳头大小,大的如鸡蛋,生长缓慢。大的多突出于体表,也可成片、成块的生长,使皮肤和皮下层肥厚、下垂、起褶呈橡皮状。肿瘤柔软,无触痛,皮肤常有程度不一的色素沉着。此病大多自幼年已发生,可能有先天性因素,有的伴有智力迟钝,某些器官畸形。经常受压迫或摩擦的肿瘤,可能会发生恶性变,故妨碍较大的肿瘤可作切除。局部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多数是单发,也可以是数个瘤体沿神经干生长,多见于腋窝,肘侧和颊部等处。瘤体开始时为硬结,逐渐增大,表面光滑,与皮肤不粘连,质地坚硬。当肿瘤挤压神经本身时,可产生自发痛、麻木、触痛、感觉过敏或迟钝等症状。这些改变的范围和该神经干支配区域一致。局部神经纤维瘤应施行手术切除。7患者女55岁,查体发现右肾上腺占位(此病例由腹盆组王钦习老师提供)病理结果右侧肾上腺神经节瘤8左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此病例由腹盆组组长杨学东老师提供)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为临床罕见良性肿瘤。最初与神经鞘的肿瘤同被称为神经瘤。Virchow将其中含有神经节细胞者称为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瘤起源于成熟的交感神经细胞,多发生于颈部至盆腔的交感神经节及肾上腺髓质,偶可见于外周神经。其中以纵隔的发生率最高,约%,其次为腹部,而肾上腺部位极少见。本病常见于青年成人,在小儿则女性多见。在成人,右侧肾上腺发病率稍高,而在小儿则左侧发病居多。本病发展缓慢,多无明显症状。多数在体检或其它疾患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少数病例伴有高血压,腹胀,难治性腹泻,肿块等症状。约10%的病例尿香草基扁桃酸(VMA)排泄增高,亦有儿茶酚胺升高者。本病的CT表现通常为一低密度,增强后密度仍低的肿块。B超表现为一低回声图象。血管造影显示为少血管肿瘤。肿瘤的大体标本通常呈球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界限清晰,但可与周围组织粘连,偶可产生压迫症状。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一般认为cm以下的无症状肿瘤可仅观察,不作手术,而大于cm者需手术切除,6cm以上者恶性可能较大。术后应长期随访,注意有无复发和恶变倾向。
小结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较少见的有从副神经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能分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波动较大的高血压。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翼展云影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平台转载请添加管理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