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症状部分可以自行减轻或缓解,亦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顽固,影响生活及工作。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与临床表现的不同,颈椎病分为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型。
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软组织型颈椎病软组织型颈椎病患者多较年轻,为颈椎病早期型。该型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移位,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安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1.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板,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里。颈部活动时可闻关节响声。
2.临床检查可见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旁肌、胸1~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X线片正常体位(正、侧位)一般无异常,或可有颈椎曲度受直。功能位片(过屈、过伸位片)可见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关节突移位、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颈5~6和颈6~7间隙。一般起病缓慢,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
1.症状颈痛和颈部发僵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性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状的加重。
2.体征查体可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压痛。颈6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退,肱二头肌肌力减弱,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颈7或颈8神经根受累则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肌力减弱,握力差,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消失。颈5神经根受累时,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肌力减弱。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出现阳性。X线片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
(三)脊髓型颈椎病该型较少见,主要由于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特别是出现双下肢的肌力减弱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依据。由于可造成单瘫、截瘫或四肢瘫痪,因而致残率高。本型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多见,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1.症状(1)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步沉重感,渐而出现跛行、易跪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等。(2)肢体麻木:主要由于脊髓丘脑束受累所致。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快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落。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同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3)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2.体征颈部多无体征。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力下降,双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张力增高,可有折刀感:反射障碍,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桡反射、下肢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早期活跃,后期减弱和消失。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以Hoffmann反射阳性率为高,其次是髌、踝阵挛及Babinski征。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屈颈试验阳性,X线可见椎管有效矢状径减小、椎体后缘明显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等征象。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该型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候群的一类疾病。正常人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椎动脉受压、椎动脉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而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症状①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②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
③偏头痛常因头颈部突然旋转而诱发,以颞部为剧,多呈跳痛或刺痛,一般为单侧。
④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可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
2.体征患者头部转向健侧时头晕或耳鸣加重,严重者可出现猝倒。X线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斜位片)或颈椎节段性不稳。
(五)交感型颈椎病该型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导致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以及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该型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常常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1.症状(1)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部症状:眼胀、干涩、视力变化、视物不清、视野内冒金星等。
(3)耳部症状: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
(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5)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6)神经症状: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领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如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2.体征颈部活动多正常,有棘突位移征、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膝反射活跃等。有时还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压等的变化。
(六)混合型颈椎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混合型颈椎病也比较常见。常以某一类型为主,其他类型不同程度地合并出现,病变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