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关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损伤和损伤后的继发性改变、手术相关变化等领域方面。一些研究认为支配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的神经系统在椎间盘损伤或手术后变得异常敏感,同时神经根或神经末梢在行程中遭受的机械性刺激、局部微环境的化学性刺激以及缺血等导致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碍可能是主要机制。但是有时CPSP患者的疼痛可能与手术本身无关。
三、CPSP的心理状态和伴随症状
和其他慢性疼痛一样,CPSP病人会有明显的情感障碍和心理异常,病程越长越明显。大多数病人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心理与社会适应障碍,同时也有许多伴随症状,而且许多病人几乎大部分正常功能活动全部丧失。尽管焦虑或抑郁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焦虑和抑郁能够使人丧失正常的行为能力,干扰病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损害患者理解并坚持治疗的能力和信心。他们不相信或拒绝医师的处方和进一步的治疗建议,甚至渐渐产生绝望的心理。
临床症状:感觉、自主神经和运动功能失常三联征,其表现和病程存在极大的差异。
1、感觉神经元功能异常疼痛CPSP伴发的疼痛是最突出和致残的症状。疼痛通常是持续的自发的,但在身体的或心理压力下经常阵发性加重。其严重程度可自轻微不适至剧痛和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在夜间最重。疼痛性质可被描述为灼痛、酸痛、撕裂痛、挤压痛、刺痛或刀割样痛。多数病人的疼痛具有多种性质。最初,疼痛可能局限于损伤部位,但后来表现为不沿单一外周神经分布的非解剖性分布。疼痛常被描述为手套或袜子样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可扩展为包含整个肢体。也有人描述以下现象:疼痛扩展范围超出了受影响的肢体末端而至对侧肢体,有时扩展至同侧肢体或整个躯体的一侧。感觉改变感觉过敏(对刺激敏感性增强)几乎是CPSP不变的成分。病人特征性地保护受累的肢体。如果接诊医生企图碰触患病肢体病人会有意退缩肢体并拒绝任何接触。而且,可表现出痛觉过敏(对轻微的疼痛刺激反应增强),例如轻触床单时也出现疼痛。CPSP病人也会抱怨对受累肢体冷敷(冰块、氟烷)、振动(音叉)或轻触时会有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觉,但不是痛苦的感觉。IASP将上述感觉异常定义为感觉障碍。另外,还有一种迟发性痛觉过敏,是对刺激的迟发性反应过度和感觉遗留。2、自主神经症状CPSP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它可表现为或者是血管收缩,产生皮肤苍白、紫绀和发凉,或者是血管舒张,导致肢端发热、红斑,并常见明显的水肿和出汗异常(多汗或少汗)。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发生营养改变,包括皮肤厚度、光泽的变化;肌肉的萎缩;骨质脱钙;指甲增厚变脆;毛发枯燥;毛发和指甲的生长速度变慢。3、运动功能失常对CPSP病人来说肌肉僵硬是最令人沮丧的体检发现,而且它比创伤、手术和其他常见病患者表现更严重。CPSP病人经常不能主动发起动作。不经治疗,肌僵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进一步恶化。其他动力学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肌肉痉挛、意向性或姿势性震颤、肌力减弱和运动反射亢进。4、其他另一组临床发现包括反应性心理紊乱。包括焦虑、抑郁和绝望。临床特征:1.疼痛:大多数病人因机械性、温热性、精神性、情感性刺激而诱发,此类疼痛包括自发痛、痛觉超敏及痛觉过敏等神经源性疼痛。有的病例在损伤后3~6个月甚至更久,仍可表现有顽固性疼痛,并向周围扩散。2.营养障碍:在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往往伴随有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的障碍,出现浮肿。有时尽管浮肿并不明显,但常常主诉有肿胀感。皮肤开始发汗,多表现为湿润、潮红。皮肤温度可高可低不定,后期皮温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缺血性变化。随着疾病的进行性发展,毛发、指甲的生长速度由加快转为减慢,并逐渐出现皮肤菲薄、指甲卷曲失去光泽。3.运动功能:早期即可出现握力下降和精巧运动功能降低。由于运动范围的减小,肌肉废用性萎缩而致关节变得僵硬。患者常在病程6个月以后,因皮下组织萎缩,皮肤变薄光亮,受影响的皮肤出汗增加或减少。若肌筋膜肥厚,还可导致关节挛缩、骨质疏松。骨扫描或者X线检查可有骨质疏松表现。四、CPS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果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大部分CPSP病人疼痛的具体定位或评估可以完成,但是除了根据可靠病史的提供外,临床医师最好结合临床疼痛的发作情况、定位及其分布(这些通常与影像学资料相吻合)以及疼痛的性质特征,如果病人疼痛的区域与手术部位相关,又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情况,就可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由于不是所有CPSP病人的全部疼痛症状都是手术后的必然结果,应考虑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五、CPSP的治疗原则
由于产生CPSP的主要因素涉及手术过程中神经损伤和手术后炎症反应、粘连以及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继发性改变(外周和中枢神经敏感化)的结果,决定了CPSP的治疗是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旦被诊断,应尽可能地及早寻求减轻疼痛的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康复治疗。1.预防性治疗:早期对创面的完善处理和充分的镇痛是很重要的。即把疼痛完善地控制在急性期,阻止其向慢性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精神方面的治疗,一般认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2.经皮电刺激(TENS):经皮电刺激是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而镇痛,也可刺激疼痛部位的粗纤维神经,改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冲动,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3.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常用的有阿米替林、丙密嗪、多虑平等三(四)环类抗抑郁药。②抗癫痫抗痉挛药:代表性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神经电击样的疼痛有效。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加巴喷丁,可明显缓解糖尿病或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③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妥乐平、前列腺素制剂、激素、吗啡类药物等。4.神经阻滞治疗:以交感神经阻滞为主。常用的神经阻滞有:SGB、胸交感神经阻滞、腰交感神经阻滞、静脉内局部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所行的交感神经阻滞,主要通过阻断其介导的疼痛,扩张其支配区域的血管等来发挥作用。5.当局麻药阻滞后,疼痛症状未见改善或只是临时改善时,要考虑使用神经破坏性药物,进行神经毁损术或交感神经切除术。6.以上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镇痛起搏器或蛛网膜下腔镇痛泵植入术。7.心理治疗。8.干细胞神经修复作用和基因治疗。9.临床经验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并水针刀治疗,对手术后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