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为无自身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幻觉,发病时除了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常伴有恶心、呕吐,有的患者伴有耳鸣或者听力下降。一般突然发病,并伴有明显的恐惧感。眩晕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全身疾患导致的眩晕、精神疾患相关性眩晕等。临床多遇眩晕通过针刀加手法复位,一次即可取到明显效果,但也有的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前者多为颈源性眩晕,后者多与颈椎关连不大因素,为不避免对患者的误诊误治,有必要把它们区分出来,以便于更针对性治疗。临床观察对于颈性眩晕者,多年后多继发脑血管意外,多倾向认为颈性眩晕是在指示于平时患者就有脑供血不足,只是人体代偿能力好,没达到极限(眩晕)就没表现出来症状,所以治疗不能单纯治晕为最终目的,而应将引起眩晕因素都排除,才能避免继发症出现。临床必须重视起来!
▎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是中枢前庭通路病变导致的,病因如血管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外伤、炎症、脱髓鞘疾病、中*、神经变性病及肿瘤等,症状除眩晕、恶心、呕吐外,常伴发脑干或者小脑损伤症状,包括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眼动神经麻痹、视野缺损、突然发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肢体或颅神经无力或感觉障碍、意识障碍、晕厥等。
不合并脑干小脑疾病相关症状而以孤立性眩晕为临床表现的中枢性眩晕很少见。
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和临床症状
或感觉障碍、下肢病理征阳性、意识障碍甚至晕厥等等。不合并脑干小脑疾病相关症状而以孤立性眩晕为临床表现的中枢性眩晕很少见,但临床上最容易漏诊,一旦漏诊,后果凶险,急诊眩晕疾病鉴别中需要格外重视。
中枢性眩晕的辅助检查
在急诊科,临床怀疑中枢性眩晕者应该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能够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少数以眩晕起病)、部分脑梗死和肿瘤等。怀疑后循环缺血者应尽快完善头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技术血管造影(DSA),
中枢性眩晕的处理
除了对症治疗,中枢性眩晕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炎症和脱髓鞘疾病应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抗生素等治疗;肿瘤需要请神经外科协助诊治;脑出血应管控血压,降颅内压,存在三、四脑室梗阻者应脑室外引流,小脑出血可以考虑外科清除血肿。后循环缺血是常见中枢性眩晕的病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如天麻素(天眩清)、银杏叶制剂、倍他司汀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急诊科医生一旦怀疑患者为后循环缺血,应该高度重视,并交由神经内科医生处理。作为接诊的急诊科医生首先应该重视此类患者的气栓、血管内取栓、支架植入手术、抗栓、他汀类用药、扩容等,大面积小脑梗死者可以考虑去骨瓣减压治疗。
周围性眩晕
周围性(外周性)眩晕一般认为是前庭神经核团以下的前庭通路病变引起,包括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节病变引发的眩晕。常见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少见疾病包括和中耳病变相关的疾病。
o常见外周眩晕
o(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病史中患者出现短暂的、有头位方向性变动相关的眩晕,伴有眼球震颤。通过特殊的位置性试验检查,可以发现特异性眼球震颤,通过特异性手法复位治疗,大多患者眩晕和眼球震颤消失。大多无耳聋、耳鸣症状。
(2)梅尼埃病。病史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四联症表现,大多单耳发病,排除其他眩晕疾病后,镇静、利尿等药物治疗有效。
(3)前庭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发作性眩晕症状重,有时伴有剧烈眼球震颤;具有自限性,激素治疗有效,建议康复训练,不建议抗病*药物治疗。
o(4)中耳相关的疾病。中耳炎:(1)分泌性中耳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航空史,伴有耳聋、耳鸣、耳痛,检查发现中耳积液;(2)化脓性中耳炎,有反复患耳流脓病史,检查发现患耳鼓膜穿孔或外耳道、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合并迷路瘘管、迷路炎、乳突炎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此时应警惕脑膜炎、小脑脓肿等颅内感染,尤其反复流脓患者,突然流脓症状减轻或消失,并出现头痛、发热时眩晕症状加重。
o耳硬化症:一般为双耳进行性“加重的”耳聋、耳鸣、头晕,耳镜检查:双耳鼓膜多表现为正常,可以有Schwartze征,听力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骨导听力可有Carhart切迹,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混合性聋或神经性聋。
o上半规管裂:耳聋、耳鸣、听觉过敏,Tullio现象。耳镜检查阴性,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颞骨CT有阳性特征性表现。
(5)突发性聋伴眩晕:突发性聋伴发的眩晕可以表现为前庭功能正常或低下,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BPPV,且耳蜗症状一般早于前庭症状出现。
o周围性眩晕急诊处理原则:对于首次就诊的周围性眩晕患者建议对症治疗,可以短期使用前庭抑制剂,控制眩晕症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或会诊;剧烈呕吐的患者,可以止吐治疗,常用药物有眩晕停、乘晕宁、胃复安、非那根等。对于有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既往已有明确诊断,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建议手法复位治疗;梅尼埃病选择药物治疗参见“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前庭神经炎患者可以激素和止晕药治疗;中耳炎患者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一旦发现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颅外、颅内并发症,急诊行外科手术治疗。
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
①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为直立位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20mmHg和/或10mmHg,表现为要摔倒的不稳感,可能伴随黑矇或视物模糊、恶心出汗等,但意识并未丧
并未丧失,症状多持续数秒到数十秒,极少超过数分钟。
病因多为降压药过量、血容量不足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为心脏器质性疾患,可由空腹、饱食后的运动、排尿、情绪紧张所诱发。
治疗需纠正降压药的过量或血容量不足,必要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米多君等。
②药源性眩晕(DIV)
抗癫痫药、降压药、抗精神病药、前庭抑制剂、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左旋多巴等,可能会致眩晕或头晕,多与前庭系统受损或体位性低血压相关。多数DIV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③晕动病
一般认为与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在中枢的整合冲突有关,儿童、女性和偏头痛者更易罹患,前庭抑制剂可控制晕动病发作。
o颈性眩晕
颅脑血供主要由椎动脉及颈部动脉,而颈总动脉在颈部行进过程中受压迫几率,椎动脉(VA)行程分为四段(图2):近段、横突段、远段及颅内段。其横突段穿过第6颈椎以上各颈椎横突孔,经过寰枕关节、枕骨大孔入颅,在这过程中易受前中斜角肌,颈椎移位,枕后小肌群的影响。颈部的血管平滑肌也受胸1-4发出的交感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也会影响到血管。当各种原因影响到颅脑供血,最终导致前庭系供血不足,表现为起床、翻身、低头、扬头等头颈部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且劳累后容易发作或加重,休息或经颈托外固定治疗可以减轻的特点:
·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
·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
·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椎体不稳、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多有颈椎病史;
·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悸等;
·排除其他原因,如眼源性、耳源性、心
管性、脑血管性及神经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颈性眩晕治疗原则:改善颅脑供血是关键。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整复颈椎移位减少直接对椎动脉牵拉和压迫;治疗好上胸段椎周软组织(尤其胸1-4),交感神经兴奋正常,使血管正常舒张。
具体:查体时患者站立时头后仰,治疗枕下小肌群松解;当患者站立时平胸平腰翘臀,头前伸比是胸段胸最长肌损伤引起,头部代偿性前伸,治疗以松解胸最长肌为主;当患者站立时,头前探多考虑胸锁乳突肌损伤直接损伤,或者前正中力线失衡引起胸锁乳突肌损伤,治疗以前正中力线为主。
案例分享:
1.许某,女,40岁,头晕半个月,述曾有颈椎不适,半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晕,躺床体位变换不敢,起床需要人扶着,行走小心翼翼,发作时头晕目眩,伴呕吐。由家人扶进诊室,嘱患者站立查体不敢,需一个人扶着,怕让患者站太久,查:头后仰,予以颈椎推拿、复位及枕后小肌群针刀松解。术后躺床二十分钟后患者在床小心翼翼翻身不晕,起床也没人扶,但是底气不足还需家人在旁,坐十分钟后说看到房间的人和物都不转了,欢欢喜喜回家。第二天复诊,述头晕完全缓解,唯遗留颈部不适,查体:头向后仰,颈胸段脊旁凹陷,拟予头半棘肌损伤松解,术后述颈部不适缓解。因我是外地出差,不能长期治疗,嘱找当地医生做颈部治疗,并注意平时颈椎的保养。术后半个月,半年,一年随访头晕愈,偶有颈项不适,但因头已不晕而且工作忙没有再去治疗。
2.患者女,邻居,12岁,近来由于学习任务重,自己也不注意学习姿势调整,下午从3一5点在平板电脑制作“手抄报"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左边一整只手麻,握力弱,赶紧躺在床上。家人因知我刚好回老家求诊于我。述眼睛不敢睁开,否则头旋地转,循知无明显外伤,嘱家人参扶勉强站一分钟,视体态,左肩耸肩拢肩明显,肩颈距离缩短,余正常,考虑上斜方肌急性挛缩牵拉棘突出现椎体旋转对直接椎动脉影响或刺激影响椎动脉交感神经,对锁骨向内上牵拉刺激从锁骨下方通过的臂丛种经出现左手一整个麻木,握力弱。小孩怕针,给予上斜方肌推拿,述所按压肌疼痛难忍,几分钟后说手有知觉,眼睛视物不转了。站立查肩耸拢肩较前缓解,高高兴兴回家了。今天一早起床小女孩就过来问好说都好了。查上斜方肌还是有些挛缩,予以刮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