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星状神经节阻滞
TUhjnbcbe - 2021/3/17 18:09:00
白癜风需要忌口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是一种疼痛门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可逆性阻滞。该方法最初是被偶然发现的,年Liverpool和Alexander在结扎椎动脉治疗癌症时,误伤了交感神经,却得到了意外的治疗效果。此后许多年中一直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断颈部交感神经进行治疗,年开始推广经皮的微创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

目前SGB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不仅用于治疗其支配区域的头、颈、胸和上肢的疼痛性疾病,而且也用于心脑血管、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其治疗范围遍及全身。

一、星状神经节的解剖

颈部交感神经节位于颈部血管鞘的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一般每侧有三个交感神经节分别称为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颈下神经节也称为星状神经节或颈胸神经节,其形状不规则,大于颈中神经节,位于C7横突基底部和第一肋骨颈之间的前方、椎动脉的后方、斜角肌群的内侧,肺尖在其下方。星状神经节呈卵圆形长约50px,宽约25px。星状神经节的下界位于胸膜的后方,被疏松的蜂窝组织和脂肪组织所包裹。另外,星状神经节也发出灰交通支、连接第七、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还发出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丛,并随该动脉到达腋动脉的第一段。该节的另一些分支分别围绕椎动脉组成椎动脉丛,沿椎动脉上行。进入颅腔,围绕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直到大脑后动脉,在此和起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会合。星状神经节发出的心下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降,加入心丛而参与心脏的活动。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上述系统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该阻滞方法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使许多自主神经失调性疾病得到纠正。通过阻滞星状神经节,解除星状神经节的过度紧张及功能亢进状态,使头、颈、上肢、心脏等血管扩张,明显改善心、脑血流量,增强机体的抗病功能及抗炎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稳定全身自主神经系统。

1.抑制疼痛

当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敏感和兴奋,血浆中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上升。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其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功能受到抑制,可阻断脊髓反射通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NE的含量,使其分布区内血管收缩、腺体分泌、肌紧张受抑制,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异常,并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带走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从而阻断“疼痛-交感运动神经兴奋-局部缺血缺氧-疼痛”这一恶性循环。

2.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左右不同形状的神经节对心脏的影响不同,研究证实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的肾上腺素能纤维、NE的合成、储存、释放差异显著。右侧星状神经节发出的节前纤维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占优势地位。动物实验发现,阻滞右侧星状神经节可阻断心脏疼痛传导通路,有缓解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冠循环障碍作用;而阻滞左侧星状神经节不仅不能改善心肌血氧供需关系,相反有可能使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进一步恶化。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早期的实验就证明,阻滞星状神经节可以产生与静注前列腺素E(PGE1)相似的扩血管、增加血流的作用。所以,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管意外等脑部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对内分泌系统和应激反应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缺血等刺激时能够产生应激反应,应激通过大脑皮质、大脑的边缘系统刺激下丘脑自主神经,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可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过程。星状神经节阻滞使下丘脑的血流量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与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应相对应。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影响下丘脑的内分泌系统而调节不同应激激素,可减轻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引起的不良应激反应。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1.阻滞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多种入路,临床上主要有前侧入路法、高位侧入法及辅助引导穿刺法等,其中前侧入路法最为常用。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侧出现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目前利用超声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越来越多,既能提高成功率又可减少并发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前侧入路法

①气管旁入路法:患者仰卧,肩下垫枕。常规皮肤消*,术者位于左侧,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气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C6横突)处用6.5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C7横突,引导进针,约穿刺2~75px,可触及骨质,表明针尖已经到达C7横突的前外侧,退针少许,回吸无血、气体、脑脊液即可注药。应注意穿刺星状神经节时并无异感,故不需寻找异感。早期应用此法较多,但因C7横突不易触及,且靠近胸膜顶,气胸发生概率较大,易损伤椎动脉,目前已较少使用。

②改良气管旁入路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一薄枕,于患侧胸锁关节上两横(食、中)指处,放置术者食指(行左侧阻滞时)或中指(行右侧阻滞时),距离左食指或左中指约1cm处放置左中指或左食指(食、中指指尖处于同一水平面),将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动静脉鞘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右手持6.5号针头、于两指中间(相当于C6横突水平)垂直刺入,当针尾与气管前皮肤表面处同一水平位时(约相当于进针1.5~2.5cm),无需触及角质,回抽无血、气体、脑脊液即可注药。近年有人提出,在C6和C7部位穿刺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相似,而前者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

(2)高位侧入穿刺法

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术者位于左侧,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界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C6横突水平处。穿刺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使针头触及C6横突,然后将针退出少许,针尾再向头端呈45゜倾斜,针尖在C6横突前侧通过,超向C7横突的方向前进约25px,回吸无血、脑脊液即可注药。

体表标志:①舌骨hyoidbone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②甲状软骨thyroidcartilage上缘平第4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③环状软骨cricoidcartilage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又可作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3)超声引导穿刺方法

年Kapral等首先报道了超声引导下的SGB术。近年来随着现代超声技术发展,较小的周围神经及其分支可更为清晰地观察到,因此超声引导下SGB术得以广泛应用。动态实时超声优点在于对于监测和引导穿刺针的定位和给药情况观察更为精确;与前两种穿刺方法相比较而言,其定位更精确,局麻药物的用量更少(5ml),Horner综合征的出现更快,操作的安全性也更高,极大的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此外,避免了操作者和患者接触射线,可直接观察到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和骨骼表面;避免损伤重要的组织结构如血管,可能存在的食管憩室,甲状腺,气管等。缺点是相对耗时。

2.常用药物和剂量

(1)常用药物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单用局麻药,也可根据治疗疾病目的不同在应用局麻药物基础上复合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局麻药中以单用利多卡因最多,也有学者将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以延长作用时间。复合辅助药物中常用药物包括皮质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扩血管药物等。

(2)药物剂量

星状神经节周围的血管神经比较多,注射局麻药物多选择低浓度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而且药物的剂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10ml较为合适。最好选择单侧阻滞,特别是对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较为安全。注入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应视具体的治疗需要而定。操作者应不断掌握穿刺准确性,尽量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对体质弱、体表骨性标志明确的病例,用少量有效的剂量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标准,以期尽量减少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①利多卡因:因其起效快、作用较强、*性较低、价廉而作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首选用药。通常使用浓度为0.5~1%,单侧单次剂量为3~10ml,起效时间为1~3min,作用维持时间为1~3h。

②布比卡因:常用浓度为0.25~0.5%,总量为3~5ml,起效时间为5~10min,作用维持时间为3~6h,但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多。

③罗哌卡因:因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也常应用于临床。常用浓度为0.2%,剂量为5~10ml。

3.适应症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交感性疾病是其主要适应证,其他以血管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会对对交感性阻滞有反应包括雷诺综合征、动脉栓塞和脉管炎。另外这种阻滞方法还具有诊断价值,诊断性阻滞常用于确定疼痛症状是否为交感神经系统所致。星状神经节的适应症按部位分类如下:

(1)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低下、厌食症、过食症、体位性血压异常、失眠症、全身多汗症、眩晕、全身性白癣、皮肤搔痒、溢脂性皮炎、脑卒中后疼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幻肢痛、断肢痛、糖尿病。

(2)头部疾患:脱毛症、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群集性头痛、颞动脉炎性头痛)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等。

(3)面部疾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非典型性面部疼痛、咀嚼肌综合症、下颌关节综合症。

(4)眼部疾患: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类囊胞*斑肿胀、角膜溃疡、白内障、瞳孔紧张症、飞蚊症、视觉疲劳、屈光异常。

(5)耳鼻喉科疾病: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突发性难听、渗出性中耳炎、美尼尔氏症、良性发作性眩晕、鼻塞、扁桃体炎、耳鸣、咽喉部感觉异常症、嗅觉障碍。

(6)口腔疾患:拔牙后疼痛、舌痛症、口内炎、舌炎、口唇炎、口内粘膜干燥症。

(7)颈肩及上肢疾患: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雷诺氏病、雷诺氏综合症、急性动脉闭塞症、颈肩臂综合症、外伤性颈部综合症、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术后浮肿、乳腺切除术后综合症)网球肘、腱鞘炎、颈椎病、关节炎、掌多汗症、冻伤、冻疮、甲周围炎、甲纵裂症、腋臭。

(8)循环系统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

(9)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栓塞、肺水肿、过度换气综合症、支气管哮喘。

(10)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胃炎、胃溃疡、克隆氏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腹泻、痔疮等。

(11)妇产科疾病:月经异常、月经前紧张症、月经困难症、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切除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女性不孕症。

(12)泌尿科疾患:神经性尿频、夜尿症、尿失禁、肾盂肾炎、IgA肾病、游走肾、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

(13)腰及下肢疾患:腰痛症、膝关节痛、足癣、肢端红痛症、鸡眼、冻伤及冻疮。

4.注意事项

对于注射部位感染、不能合作或有出血倾向者,应禁忌或慎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阻滞后应观察10~15min,无不良反应者方可离院。注意不要同时阻滞双侧星状神经节,以防发生心肺意外。

四、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包括与局麻药有关的并发症和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1.局麻药引起的并发症

(1)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疹、瘙痒等,重者可迅速出现喉头水肿甚至休克死亡。

(2)局麻药中*:多因局麻药误入血管或一过性局麻药浓度过高所致。轻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寒战及苍白等,严重者表现为心悸、发绀、抽搐、意识模糊、低血压及呼吸困难等,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操作引起的并发症

(1)血管损伤:由于星状神经节周围血管为颈动脉、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血管及其他小血管,穿刺不准可导致血管损伤,表现为局部淤斑及血肿,严重血肿有发生窒息的危险。因此穿刺过程和给药前应注意回抽,有回血时应拔出穿刺针并压迫止血。

(2)高位硬膜外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穿刺过深、过猛所致。高位硬膜外阻滞多表现为双上肢运动麻痹,而误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导致全脊髓麻醉,这是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应严格避免。

(3)气胸:穿刺角度不适当或穿刺部位过低,可导致气胸或血气胸。

(4)臂丛阻滞:穿刺过程中针尖未能抵住横突前结节,而向后滑行即可直接接触脊神经出现上肢相应的神经支配区放电感及注药后出现臂丛神经阻滞。或者虽然针尖位置准确抵在前结节,但局麻药用量过大,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同时臂丛神经部分被阻滞。预防的措施为准确定位,避免进针过深,并且减少局麻药用量。

(5)声音嘶哑:由于喉返神经阻滞所致,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音,咽部有异物感,重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

(6)穿刺部位疼痛:多出现在反复多次阻滞或出血的患者,需多次阻滞的患者应两侧交替进行或隔日进行,同时注意轻柔操作,减少损伤。

(7)异物感:多由于反复按压寻找骨性标志及注药用量过大引起,动作轻柔、减少剂量可以避免。

(8)感染:由于患者自身机体抵抗力差或免疫缺陷、无菌操作不严格所致,可引起感染造成深部脓肿或神经根炎等。

总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植物神经是一种复活锻炼,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破坏。但这种阻滞技术的效果取决于准确的解剖定位、熟练的穿刺技术、合理适量局麻药的使用等。

欢迎扫一扫下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状神经节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