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董海青,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河北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医院进修神经外科,—年参加中国援尼泊尔医疗队,医院研修。擅长垂体瘤、听神经瘤、鞍旁斜坡脑膜瘤、胶质瘤等颅内颅底肿瘤及脊髓肿瘤等手术治疗及三叉神经痛、面积痉挛等的诊疗,尤其擅长对复杂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狭窄的诊疗。工作期间,勤于钻研,获保定市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
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干,密布着细如发丝的神经血管,复杂程度难以想象。毫厘之间,用一把手术刀与掌控患者命运的死神无数次交锋。董海青说,“神经外科的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是公认的。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对术者各方面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血管破裂或神经损伤,导致患者死亡或昏迷、丧失语言运动能力,但我们既然选择了神外专业,就要穷尽一生去钻研,没有捷径可言。”
▎神经外科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神经外科的起步阶段困难重重。年,医院将胸外、脑外、泌尿外三个专业组从大外科独立出来,组建外二科,主攻神外专业的吴玉教授任副主任一职,神经外科专业组共设定8张病床,这是神经外科专业发展的雏形。年,吴玉主任调离保定,潘勤带领神经外科专业学组辗转骨科、普通外科等多个科室,艰难发展。
年,承德医学院毕业的董海青分配到医院神经外科,“年神经外科和胸外科组建脑胸外科病区,由范湘山担任神经外科主任,年神经外科拥有独立病区后步入了稳定发展期。”董海青回忆说。
在吴玉、范湘山、李冉、贾同乐、潘勤等科学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神经外科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专业队伍不断扩大,业务技术更加规范,不断攻克高难度手术。现神经外一科已开展脑出血、脑缺血疾病的规范化手术治疗,尤其擅长对复杂性脑血管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颅内动静脉瘘等的治疗;颅内颅底椎管内肿瘤外科治疗;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治疗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的治疗。
董海青勤奋好学,“年轻的时候我基本上是24医院的,不需要手术时就查文献研究病例,而且那时候几乎每医院的专家过来手术,每一场手术我都必跟,在旁边看着专家们手术,一点一滴积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收获成长了更多。”年、年董海青医院、医院进修神经外科,他苦练技术、熟悉显微解剖。—年参加中国援尼泊尔医疗队,医院研修,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年,董海青担任神经外一科主任,他带领年轻后辈,共辟新程。
▎神经外科的手术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枢,密布着语言、运动、感觉等各种功能区,它的精密和复杂程度,直到现在我们了解的都非常有限。“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周期是漫长且艰辛的,需要一台手术一台手术进行积累,想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重复,而且神经外科的手术技巧性非常强,脑压板摆放的角度、吸引器的大小都是需要研究的,手术的每一步都充满仪式感。”董海青说。
董海青要求的仪式感体现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神经外科手术兹事体大,手术的入路、局部解剖要了然于胸;对手术设备、手术器械的性能要了如指掌;在技术方面也要精益求精。”董海青说。外科手术医生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做到什么程度、选择什么时候结束,全在术者内心。
高标准严要求,让神经外一科成长的更快更好。目前科室在脑血管介入技术、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技术、颅内缺血性疾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三项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之前年轻时每次外出开会,医院开展的有些手术我们都未涉足,我内心都十分焦虑,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独立完成的高难医院看齐,今年疫情期间不能向外转诊,专家也不能外出会诊,但我们靠着自己的技术积累,使我们的每一名患者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算我们疫情非专业科室对新冠疫情做出的特别的贡献,我特别骄傲。”董海青说着,脸上洋溢出自豪的笑容。
磨练技术是一方面,与患者和家属的充分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面对每个患者的疑问,董海青都会一边讲解一边在纸上画图,更形象的解释,“医生把病情的前后因果解释清楚,能让患者和家属踏实不少。”董海青郑重其事的说。
▎师承是医学里最宝贵的传承医学是积累的学科,是在前人肩膀上搭建生命探索的天梯,医学上的师徒,延续的不仅是手术的技巧,更有医学事业的理解和情怀。
在董海青眼里,范湘山、李冉、潘勤这些老师前辈们,先是手把手无私地传授技术,而后宽容地注视着自己的成长。“开始都是他们主刀,我在旁边学习,手术过程中他们会不停地把自己的实战经验全部教给我们。等我有能力主刀的时候,他们就在手术室或者科室一直等着我手术结束才离开,只要有他们在,我就更有底气。现在我带年轻医生们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的传承。”董海青说道。
前有志士仁人开路,后有少年砥砺前行。在人才培养上,董海青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每周四全科理论学习和术前病例讨论;集中组织参与学习线上会议;组织医生练习显微镜下的动手能力;严格医生按照级别开展手术……通过这些规范化制度培养年轻医生,更能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神经外科的手术就像是蚂蚁啃骨头,一点都急不得。想要做好神经外科的医生,除了“心灵手巧”的特质外,还需要我们细致、耐心,同时还要有勇气,当然体力更要好,一台神经外科手术做10多个小时是很常见的。”董海青笑着说。
在神经外一科的科室文化里,对年轻医生的爱惜体现在很多方面。科室每年会组织团建活动,让医生们带着家人,加强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络,同时也让家人们了解医生工作的不易。
作为保定市重点学科,神经外一科现设有病床43张,医生均为硕士及以上学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科室承担承德医学院及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近5年来,获省、市级科研立项2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2部,获得保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显微镜下,小小的手术刀,是患者对医生生命的托付。“25年来,我经历过很多生死攸关,有力挽狂澜的欣慰,也有束手无策的遗憾,支撑我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进取的原因,除了我对攀登医学高峰的浓厚兴趣,还有就是当我成功挽救一条生命后那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所以每一次我都会全力以赴。”采访的最后,董海青感慨的说。
文/图:樊璠
美编:杨雪
主编:孙宇
监制:郑红
●中国医院医院实现远程医疗互联共享
●故乡的老槐树(上)
●故乡的老槐树(下)
●我院心内四科主任甄利波应邀到河北金融学院作《初心讲堂》第一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